我很庆幸在工作迷茫的时候读了这本书
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耐心看完,它可以帮助在职场上默默无闻的你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我很庆幸在工作迷茫的时候读了这本书,前两年我对待工作,稍微有点不满意就换,比如职场的勾心斗角、被冷落、客户纠缠或者团队没有理想中的专业等等。我当时特别期望自己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但其实我心里一直明白根本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的工作,觉得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热爱就荒废了,所以要不断追求心里的热爱,于是换来换去最后竟然没有工作可换,就在我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准备当鸡汤来给自己打气的,但是这本书确实实实在在的教会了如何去变的优秀。
也许你听过这样的建议,而这样的建议听起来很顺耳,却让你的每个工作日都度日如年:有人说我们要追寻一生的热爱,虽然有的人一生也找不到自己的热爱。带着对热爱的追求的激情思维,成为我们完成人生梦想的唯一标准,但你有没有想过,正是这样的激情思维,让你对每一份工作都极其的厌倦,哪怕一开始你很喜欢的那份工作。
规则一: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下面这个建议: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
而其实乔布斯并不是一开就是热爱造手机,他更大的激情所在实际上是禅修。而被媒体解读为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是披着独立外衣的消费主义,而乔布斯真正要表达的是:享受你所拥有的现在,爱上你现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找你爱做的事情。
“我是谁”以及“我真正热爱什么”,基本上没有确定的答案。“这才是真正的自我吗”和“我热爱这个吗”这样的问题很少能简单地回答“是”或者“不是”。换句话说,激情思维几乎保证会让你永远处于不满和困惑的状态。
如果你带着激情思维进入职场,那么分配给你的那些烦人的任务,或是在公司官僚体系中遇到的挫折,都会让你应付不过来。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热爱和激情,只不过是某种爱好和兴趣,而工作却是某项技能的成长,而且工作中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无用的工作。
规则二: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
不追求激情思维,那我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
这就是影响我们工作心情的另一个角度,激情思维关注的是工作能带我什么,而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带给工作什么。
工匠思维包含着某些能使人摆脱束缚的内容。它要求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我们大部分工作内容可能是“去换桶水”“去写一个报告”,而不是“请去改变世界”。
有一个美国人,他追寻内心的热爱禅修,厌烦当下的工作,当他走进寺院开启梦想的生活,发现依旧没有摆脱自己的不满和焦虑,于是他回到工作上,但跟之前不一样的是,他在这一次工作中不再因为工作的困难,而放弃工作,而是去刻意练习职场技能,终于实现了岗位的跃迁,并最终在行业内有了话语权,实现了自己的热爱。
经济学的供求关系说明,假如想获取,你需要提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作为交换。这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可视为一个人的职场资本。工匠思维不断专注于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于获取职场资本的策略。
因此,如果你的目标是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工匠思维要胜过激情思维。工匠思维也不是百分百适用于所有的工作,不适用这条规则的工作有三条特征
- 该工作无法让你有机会通过发展稀缺而宝贵的相关技能而与他人区别开来。
- 你认为该工作所关注的内容是无用的或者甚至可能对世界有害。
- 该工作迫使你与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这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在《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一书中,表达出的重要的工作原则,为什么追随自己的激情,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别人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你却不能?
作为越来越不愿意上班的人,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所谓人性解放和独立,不过会让我们不断追求虚无的意义和使命感,快节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更希望自己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就像导游并不一定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而是在工作中逐渐发现了旅行的乐趣,而大多数人的旅行兴趣,只不过是光鲜的打卡消费,至于要忍受旅途的枯燥和异地的孤独,这些才不能出现在“追求热爱”的计划里。
别找你的热爱,而是你要去热爱。把手头的事先做好,把碗里的饭先吃完,工作也就慢慢促成了你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