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黑白照片,是色调,也是时间(20张扫街人文)
今年放假太早了,小孩放假后,陪着一周的网课,我打算去县城的市场逛逛,这是一个五六县的小县城,我高中就在这里读书,学校出门就是市场一条菜市场。
我来这里拍摄是找找感觉,另外一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老旧的地方都会经过翻新,重建,所以我觉得有一些老地方,去找找感觉拍摄一下,可能十几年后,看这些照片,就会觉得,有点历史的感觉。
扫街人文,人多,所以不能像艺术创作一下,可以好好考虑一下用光,这次我基本考虑更多的就是第一个感觉,比如这个羊肉摊档,想到了框架就拍了一下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其实旁边刚好城管来疏通街道,所以一下子人都走了,留下这个买腊肠的在观看
接近新年,我们都有这样的记忆,就是整条街摆满了对联
扫街就是看到特点匆匆一拍,跟自己随心创作不一样。
比如前年,我在东莞老街拍摄的手艺人,是不一样的感觉,创作过程,因为有了沟通与时间,构图就思考多了一些!
人文摄影难就难在你拍什么,怎么拍,如何表现。还有一个很多时候学摄影的人不到一定程度时间,根本不喜欢人文。
人文有纪实人文,还有艺术人文(沙龙人文)每个群体关注面都不一样。
人文其实是一个摄影师的沉淀,积累,包括摄影成长的见证!
这是做鼓的一对夫妇,其实整个条街,他们是比较显眼的,如果摄影师来到这里,必然是看到他们。
竹器街,我估计摄影师来这里拍摄,基本都会到这里看看,所以我也去看了,虽然这个场景很小,但是却被我拍摄了几个场景,比如这个框架构图,在外面拍摄估计大部分都已经拍过了,所以我走进房子里面做框架构图,找人做趣味点。
这个老板是我在这个街另一个店拍摄的。
这个老爷爷老奶奶,就在路口摆档口,刚好我换上了鱼眼镜头,所以我拍了一下,老奶奶说,老头,你要认真一点写啊,你要上镜了。
老爷爷估计不乐意,说,这么老了,还上什么镜?然后看了我一眼,我笑了一下,赶紧走了。
做木屐的手艺人,梁师傅,做这个40年,现在差不多60岁,我问他这个是不是传下来的,他说是他毕业之后在一个厂做,后来厂倒闭了,就自己做了,然后一直做到现在。偶尔还去学校给学生讲讲这些手艺的做法。
其实主业是做木屐,副业还帮人家画一些结婚用的喜庆用品,在梁师傅的地方不在老街上开店,他主要是做批发,所以他在家里做木屐,我开始找不到他的地方,问了几个人也不知道,后来我是刚好问了一个三轮车的师傅,这个师傅刚好就帮梁师傅运鞋子的,所以他就带我来了,才让我这次完美结束了这次拍摄。
梁师傅用手画画,飞快,一双普通的鞋子20块钱左右,如果木比较好的话,就80元左右。主要是结婚,生子,入伙用。
其实每个地方,每个人都熟悉自己身边的一个环境记忆,你学习摄影跟你没有拿相机,其实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学习了一段时间,不妨也去这些地方找找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