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请裁缝
请裁缝
小的时候,一到腊月,大院里家家户户除了置办年货,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请裁缝,做新衣。把裁缝请到家里,量体裁衣,想做什么样式的衣服跟裁缝说,只要不太出格,基本都能如愿。
不知谁家先请了裁缝,然后各家就纷纷预约,你家两天,他家三天,轮流请,最多的人家要请个十来天才能做完,因为那时各家孩子多,棉衣、单衣的做一堆,一圈做下来,裁缝要在大院里待上两个月。
请裁缝管吃不管住,一日三餐待为上宾,把家里最好吃的拿出来招待裁缝,是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当然,也希望活做的细致一点,好一点,做的快一点。一是快过年了,想早日看到新衣服成品;二是按天付工钱,能往前赶那是最好的。
妈妈早早的计划在过年时给我们每人添件新衣服,问好了尺寸,去绸布店精心挑选了布料。那会儿时兴涤卡布、的确良、灯芯绒。“涤卡”一般做冬春男士外套、大衣之类的,“的确良”做夏季衬衫和裤子,“灯芯绒”则给孩子做衣裤最适合。
开工那天,裁缝拿一皮尺依次给每个人量尺寸,肩宽、袖长、领围、衣长、腰围、臀围,简单几个数据记在纸上,心里就有了数。铺开布料,一把竹尺,一块划粉,手起粉落,涂涂画画,只见布料上满是直线和几何图形,然后,一把大剪刀,沿着划线“嘎吱、嘎吱”将布料剪成大大小小的布片,接着,坐在缝纫机前将那些碎片缝匝起来,随着脚下踏板“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一件衣服就已初具成型。妈妈帮着纤边,盘花扣,等熨烫平整,试穿合适,就暂时叠放起来,只等春节到来。
家里的缝纫机是当时的大件,即所谓的“三转一响带咔嚓”中的一转,牌子也响亮“飞马牌”,这台缝纫机一直用了半个世纪,直到前些年才处理掉。
正好是寒假期间,买菜做饭的任务就落在了我和姐姐身上。提前想好明天都吃什么,就开始准备,标准的四菜一汤,还记得经常吃的有:肉炒蚕豆、麻豆腐、土豆丝、小油菜、花菜、摊鸡蛋、五香花生米,那时还没有听说过大棚蔬菜,因此,冬天菜品极少,都是一些时令小菜,只能变着花样尽量招待好。
吃饭是有规矩的,把饭菜摆好,请裁缝一个人先吃,吃完以后我们才可以上桌。如果炖了鱼和肉,特别馋,躲在一边偷偷瞄着裁缝吃,心里则希望裁缝能少吃一些,多给我们留一点。
我喜欢站在那里看裁缝干活,看一块花布演绎成花袄的过程,十分有趣。佩服裁缝的记忆力,那些零零碎碎的尺寸不用都记在纸上,装在他脑子里。佩服裁缝的手脚麻利,那一块块布料在他手上翻来覆去,拼拼接接就变成了漂亮的衣服。我跟着妈妈学会了简单的纤裤边,盘花扣。
还记得那时实行双排扣的列宁装军大衣,还有掐腰小翻领的女兵服,都让裁缝给做了,满足了我们爱美的愿望。
我第一次学做衣服是十九岁那年 ,按照裁剪书上的样子画了草图,然后去商场挑了喜欢的泡泡纱,淡淡的粉红色上面带黑色的小圆点,又买了几尺蕾丝边,剪裁、匝缝、上蕾丝花边,捣鼓了好多天,一件精美漂亮的连衣裙终于做好了,穿上一试特别合身,穿出去也很抢眼,关键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属于款式新颖,没有卖的,那件粉红色泡泡纱连衣裙至今都是我的骄傲。
之后,就有了第二件,第三件,还有人相中了让给做两件,于是,给朋友家孩子做点小件,人家也没嫌弃。
岁月流年,如今早已没有了请裁缝到家里做活这等事情,想买什么样漂亮的服装都能买到,现代化的购物商城鳞次节比,实体店,各种网,比比皆是,大到国际品牌,小到私家手工,若能找裁缝定做,那叫私人订制,高端大气上档次。
时代在变,今非昔比了。
过年了,又想起那年裁缝到家里做衣服的情景,一把竹尺,一把剪刀,还有一件件新衣服……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