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的边款
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今天给大家带来南京市博物馆藏印中的名人印章。这些名人印章有出自赵叔孺,钱瘦铁,黄少牧,谈月色,何墨,吕凤子,方介堪,都冰如等等人之手。
△字亭吾号心盦(王孝煃刻)
边款楷书“不事刃二三年腕间生荆棘戊午三月为亭吾刊寄沤”。
△双散鬲斋(陈衡恪刻)\
顶款隶书“双散鬲斋,师曾”。
△安处斋(黄少牧刻)
现代,石印,方形,狮钮,通高6.5cm,边长2.7cm。
△孙文之印(彭丕昕刻)
△逸仙(彭丕昕刻)
“孙文之印”边款为“中山先生惠存,彭丕昕敬赠。”
“逸仙”边款为“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卅日”
△谭延闿印 组庵
边款楷书“戊辰五月江天刻于白门军次”十二字。此印为两面印。
△谭延闿印(钱瘦铁刻)
边款白文楷书为“摹汉铸印祖安法家正之瘦铁”三行十二字。“祖安”即谭延闿的字。
△延闿书画之章
边款为白文楷书“汉印开用此文兹师其意佩谦主人手镌”十六字。
△陶行知(许德臣刻)
两面边款,一面刻“行知先生惠存许德臣敬赠”。另一面刻“丙戊夏日逸庐治印”。“丙戊”即1946年。
△务时敏斋(龚易图刻)
边款楷书“张伯太史正少文易图作”十字。
△希达长寿(王福厂刻)
边款楷书“拟次闲仿汉之作福厂”。
△夏蟲(谈月色刻)
印的一面刻楷书边款“甲午仲夏敬祝仲子先生七秩大岁,蔡谈月色时年六十有四刻于净业山房”。
△谈月色(谈月色刻)
两面刻有隶书边款“戊寅上巳”,“作于棠溪”。现代(1938),石印,方形,通高1.7cm,边长2cm。
△宪胜 吴治谱印(唐源邺刻
楷书边款,一位“癸酉春日醉石作”,一为“宪胜先生正唐源邺”
△杨仲子(吕凤子刻)
边款楷书“壬午春日凤子为仲子刻秋九月咏葵识”
△陶行知印(吕凤子刻)
边款篆书“凤先生”。
△右任(方介堪刻)
边款楷书“庚辰夏至寄呈右公钦政永嘉方巖”十四字。
△祖籍肃慎国今居六代都(赵叔孺刻)
两面边款一为“取法汉官印为西园王孙”,另一为“製时丁丑四月叔孺”
△笔力所到花为香(童大年刻)
边款楷书“凤威先生属仿武梁祠题名体刻张光弼句大年”。
△宾虹衣钵(冯康侯刻)
边款楷书“十八岁一月康侯强”。
△月色画课(冯康侯刻)
作者冯康侯,边款“康侯十八年十一月”。
△兵燹余生(丁小仲刻)
边款为楷书“乙酉年夏月拟汉印以应瑞生二哥教正丁小仲作”四行二十字。
△莲花馆主(丁二仲刻)
边款楷书“二仲”两字。
△渺沧海之一粟(都冰如刻)
边款刻“仲翁方家正刻,乙酉冰如”,钤“冰如”二篆字。
△溥侗之印(何墨刻)
边款楷书:“西园世丈命刻何墨”八字。
△沈葆荫印(王孝煃刻)
边款楷书“汉封泥法为亭吾文几用岁寒刻”。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