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A活动 | 广纸旧址烟囱改造设计方案竞赛
为鼓励设计师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XAA事务所近期面向内部员工,举办了广州纸厂旧址烟囱改造设计方案竞赛。这是一个真实的旧改项目,既有丰富的探索空间,又有鲜明的实战色彩。
项目背景
为响应广州市政府对广纸片区提出“政府收储、连片改造”的发展构思,打造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典范”与“政府主导连片旧改的标杆” ,政府近期拟将广纸片区旧址打造成广纸艺术公园。广纸片区位于海珠区西片临江区域,是白鹅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致力将其打造成广州产业集聚区、广佛滨水休闲生活港湾、珠三角西岸配套服务组团之一。
▲项目位置
▲广纸艺术公园规划意向图©越秀地产
位于艺术公园内的202地块将改造为公园绿地,其内建筑面积均为工业遗存,规划将以遗址上的大烟囱为中心点,打造一个圆形的广纸工业遗迹公园。
▲202地块公园规划©越秀地产
▲公园意向效果图©越秀地产
烟囱本体为上世纪70年代建设,目前已定义为历史建筑。但据检测报告显示,烟囱目前已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设防规范及防雷规范等要求,即使对其进行结构修复加固,也并不能消除烟囱在特殊不可抗逆情况下发生损坏的可能,对周边建筑及人员构成安全威胁。
▲烟囱遗址
本次竞赛重点是利用场地现有的烟囱构筑及两侧厂房建筑拆除后的基座遗迹及建筑废料重新探究工业遗迹的文化脉络,通过新旧材料的对比、历史形态的抽象表现以及自然对于工业遗留的侵蚀作用,共同塑造项目地块的灵魂记忆。改造方案可多向比选,可完全保留或完全拆除,亦可大部分拆除加以改造活化,但应关注烟囱本体与未来城市空间的关系及重点关注项目本身的社会舆论效应,突出烟囱本体的社会历史意义。
▲烟囱遗址
赛事回顾
竞赛收到了来自事务所各团队/个人共计28个方案。
由XAA主持建筑师冼剑雄、设计合伙人詹涛、黎国林、梁敏全、项目总监/设计总监何菁组成的评审团,对28个参赛方案一一点评讨论后,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3名,以及14个鼓励奖和5个参与奖。
冼剑雄建筑师在评审期间提到,项目改造应以“留存记忆、方案落地性、烟囱本体的社会历史意义”为核心要点。
▲评审现场
获奖作品展示
一等奖
《烟囱遗址》创作组 丁仕琪
设计说明:
烟囱作为纸厂的标志性工业设备,其改造概念来源于纸厂的生产过程,即树皮和废纸是主要的制浆原料。在工厂搬迁之后设计选择将空间归还给树木,是希望借以弥补工业社会对自然的破坏。同时,原大体量的工业设备在弃用之后应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作为建筑场所与自然共生、与人类互动。其次,项目场地所面对的人群不是殿堂级的艺术家,而是这些普普通通又有着旧纸厂记忆的城市市民。因此本方案选择营造一种轻松亲切、自由接地气、开放包容的精神场所,庞大的体量被解构成亲人尺度的日常生活场景,日常且毫不缺乏仪式感,是城市记忆与自然的一次和解。
《工业&新生》方案三组 卢嘉明、杨子博南
设计说明:
改造方案由原烟囱建筑底端及新构建绿植幕墙上下两部分组成(改造后50M)经由中轴线将底部烟囱外壁左右分割,与轴线形成对应关系,一高一低外壁的改造使空间变化更加丰富。置入两片弧形绿植幕墙,形态与之咬合呼应。寓意:在历史的积淀中面向新生与未来。
同时在造型方面更具有辨识度和标识感;烟囱的内部将被改造成为一处具有观光、小型展览、园区综合服务、零售等功能性的互动空间,由于其空间明确的向心感及垂直属性,改造方案将螺旋楼梯与垂直观光电梯置入其中使功能与造型美感高度统一;当游览者逐级而上仰望苍穹光线经由顶端绿植幕墙洒向空间内部与内壁形成丰富的光影交织关系,新旧构筑物的结合在此碰撞共生;与友人登上观景平台极目远眺曾经的巨人化作百米的镜水轴线舒展于绿野之上历史的印记未因城市的变迁而无从寻觅,她一如镜水,延伸向远方。
《镜》詹涛室 洪怀杰、丁翼、李欣健、徐欣、方贵民
设计说明:
烟囱是广州纸厂工业历史的重要符号。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过程,其使命亦在变化。柯林·罗曾在《拼贴城市》中提到:“现代城市所强调的是关于未来世界科学式的整体幻想,而这种幻想又始终夹杂着对于历史情怀的怀念”。这提醒我们该场所应该串联过去的工业历史与当下及未来城市的发展。本方案利用景观水面作为边界,将保留的烟囱一分为二:水面之上采用镜面材质贴面,利用材料的特性反射周边城市环境,寓意当下及未来城市的变迁;水面之下则保留烟囱原本的材质,纪念过去广州纸厂的工业历史。新旧材料的拼贴,突出了城市新旧发展的二元状态。
二等奖
《烟囱改造设计》创作组 李恺婷
设计说明:
对于富含场地工业背景与历史记忆的构筑,方案旨在保留建筑的片段,并通过新元素的植入,达到历史建筑的再生与和市民的可互动性。对烟囱与周边环境的体量关系及人的尺度的考虑,烟囱保留高度15m,并增加新建的螺旋上升的钢质构造,从体型上优化烟囱保留的形态,使建筑显得更为修长。新增部分高度为19.38m,呼应广纸建于1938年的历史背景。新增的构筑部分从下至上螺旋上升,较低的部分为旋转廊道,市民可从烟囱外部顺着廊道盘旋穿插于烟囱内外空间;随着高度上升,曲线渐变为光带;线条虚实相映,尤其是夜间,更能营造出丰富变化的光影效果。
《烟囱·新生》廖余室 廖家升、陈爱华
设计说明:
向上:以烟囱的基础,生长出迎合未来城市空间的绿地之肺,提供人们散步、休憩的新生活。
向下:直面广纸烟囱遗留墙体,游走其中,感受烟囱岁月痕迹,重拾广纸记忆
《囱·憧》廖余室 郑卉妍、姜祯怡
设计说明:
本改造旨于如何进行保留精神内核的改造,以旧的外在实物与新的内在架构,在居住大区内以和谐的方式体现属于广纸厂的工业记忆。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容易局限不同个体对广纸厂的回忆,延续最初始的形式,归还最纯粹的空间。对内,顺着记忆线,寻找广纸归属感。在遗址公园的终点,面朝停息的工厂核心,触碰过去,展望未来。向外,作为城市远景,勾勒完整的烟囱印象,仿佛广纸厂房依旧在正常运作。
三等奖
《打结》创作组 梁锦东
设计说明:
矗立于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一把枪管被卷成“8”字的青铜手枪雕塑,其寓意制止战争,禁止杀戮,传达和平的寓意。
通过物体转变,以烟囱为建筑主体进行变形,扭曲。城市中的烟囱,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扮演者污染环境的角色,通过此类视觉的扭曲转换,使得原建筑物体拥有“第二语言”——重生后的“烟囱”即承载着原建筑的历史痕迹,也传达着扭转局面的环保意识。
《退化》廖余室 林蔚、廖海茵
设计说明:
本案提出的是一个有时间性的,能持续引起社会关注度的城市雕塑设计。
建筑的建造一般从地下基础部分到地上扎钢筋筑模板浇混凝土到封顶。如果说这是建筑的生长过程,本案尝试的是展示建筑的退化过程。展示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状;第二阶段炸毁烟囱上部,清楚混凝土剩下结构部分的钢筋,称之为退化;第三阶段由于钢筋在空气中绣化腐蚀而逐渐被人为清除减少,称之为衰落;到最后阶段只剩下小部分混凝土喝裸露钢筋,便回到了虚无。
《光之年轮》詹涛室 丁培生
设计说明:
高耸的烟囱犹如大树一般屹立在广州造纸厂,见证了广州工业的变迁历史。改造方案从年轮获得灵感,将烟囱承载的历史和工业气息通过视觉手法呈现出来。利用拆除后存留的烟囱基座作为结构载体,将一圈圈的光轮环绕在建筑外部,利用像伞骨一样的斜撑层层出挑,形成烟囱的二层表皮,同时界定出一个通透轻盈的架空空间。环形表皮在形式上与公园景观设计相融合,在夜晚,发光的年轮成为烟囱的独特“表情”,重新焕发工业遗址的时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