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河湟皮影
一张牛皮,喜怒哀乐,忠奸贤恶,尽显百态。“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这是对古老皮影戏的赞誉。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皮影子”,它是我国民间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一块白布就是一个舞台,小人在幕后被演员操作的得心应手,当灯光穿过皮影,白布的另一侧便显现出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楼宇等各种动态人物和静态事物,人物动作娴熟,花鸟形象逼真,素有“影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的美称。
青海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接壤的三角地带。青海皮影的人物造型,归纳起来有生、旦、净、末、丑五大种类。根据不同的身份特点,夸张它的眉、眼、鼻、嘴和胡须五个部分。
河湟皮影源远流长。它主要的流行区域分布在西宁、大通、湟中、平安、互助、乐都、化隆、贵德及湟源、民和、循化等县市。河湟皮影戏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后,已在河湟大地培育了其滋生发展的土壤,并逐渐成为河湟地区群众一项主要的娱乐活动。它不仅和当地庙会、集市贸易、赛马会、花儿演唱会、耍社火等时令节日、民俗风情紧密相连,而且形成了具有浑厚、强烈、古朴、粗狂的乡土艺术,具有浓厚的高原特色。皮影戏的演出,不仅为节日庙会增添了喜庆色彩,而且群众也习惯以“唱皮影”祭祀神明,以祈求丰年、灭灾降福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随着农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电影的大量普及,这支历经百年、曾一度繁荣的民俗文化艺术奇葩,已经逐渐衰落,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河湟皮影戏是一种文化的表征,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与社会情境中,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蕴。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对此了解并给予厚爱和保护,我坚信,河湟皮影戏的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