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每年到春节前 ,农村人家家户户都在忙年。不像城市人城里人,他们都是吃国家供应的米面,都是吃现成的米面油。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机器加工粮食,全得靠人们用手工来制作,真的很辛苦!我们家当时有十多口人,有二三十亩地,种了好多种庄稼。有麦子、玉米、高粱、谷子、秫子(碾出来的米粒是黄色的,比小米大点,做熟饭是粘的,我们都叫粘米)、稽子(碾出来的米是浅黄色的,比小米大点)、穇子、荞麦、稻子(是旱稻,那个时候还没有水稻)、花生、黄豆,这真是五谷杂粮!有的是夏天收获,有的是秋天收获。但是都不是很多的,多数都是留着过年的时候吃。平时都是吃地瓜(干)、玉米高粱什么的。所以每年冬天,一到腊月,我们全家老少都开始忙年。我记得每天五更的时候,我祖母和我母亲就得起床,先做好一家人的饭,饭后洗刷完了,就要么是拤碓,要么是推磨,一天忙到晚。那真是起五更睡半夜!我印象最深的是把小麦做成面粉,那个过程很复杂:得先把小麦淘洗干净,晒干了,再用碾子碾或用磨推成粉。当时我们村有五十多户人家,全村只有一个大碾子,所以得轮着,这家推完了那家推。我记得,轮到我们家的时候,是我母亲、我四姑、我姐推碾。我祖母是个小脚,她负责箩面。箩子是个园型的,用薄木板弯成圈,直径有一尺多。箩底是用很细的沙线做的网子,还有一个箩床,是配套的。箩床是用木头做的,是长形的,两根长的是平行的,两根短的是横在两边,短的宽一点,得档住箩子。我祖母把箩床放在一个大斗盆上面,箩子放在箩床上。等我母亲她们把碾碎了麦粉收起来,放在一个杬子里,再放另一拨推碾。这个时候,我祖母开始箩面。她用干瓢挖麦粉放到箩子里,然后就一推一拉地箩面。那个动作很熟练,那个啪嗒啪嗒的声音,也很有节奏,犹在我耳边回响,使我至今难忘!她箩完了第一遍,把麦肤放到另一个盆里。再把母亲她们碾的那一拨再箩。母亲她们再推碾第二遍第三遍,祖母也箩第二遍第三遍。这样面就做好了。麦肤才剩下一层皮,留着烀猪食,好喂猪了。面粉做好了,再做其他的杂粮粉,那些比较少,在家里用磨推,用碓拤,再用箩子箩箩就好了。最主要的是推煎饼糊子,烙煎饼,推黄豆做豆腐,这两项任务最大,也最累人。因为煎饼、豆腐全家人每天都要吃。一次就是十多斤的粮食,得头天晚上泡好,第二天才能推磨。我们家的磨盘比较大,两个人推很累,都得三个人推。糊子磨好后,我母亲烙煎饼,我祖母她们才能休息一会。第二天再推黄豆做豆腐,豆腐做好后,我祖母再把准备好的粘米粉子,放在豆腐渣里,用热水搅拌均匀后,就开始做“渣个蛋”(也叫粘团子,现在饭店里也有,是用玉米面粉做的)。做渣个蛋的时候要快速,跟做汤圆一样。趁热掿成团,再在底下用大拇指头按个洞。这样蒸的时候熟得快,也熟得透。腊月二十八那天是最忙最累的一天。因为我们那个地方的风俗是“炒腊八”。这一天上午,我祖母和我母亲先蒸馒头,一般是蒸两锅,两大篦列子,有三四十个,面是提前发好了的。再蒸一锅发糕(是用稽米做的),也是提前发好了的面。下午再炒炒米(糯米是提前粉好了的)。因为这一天炒的炒米有点药的作用。夏天要是谁的肚子不好拉稀,煮点炒米水喝了就会好的。所以,我母亲都会把炒米放在瓷罐里,留着夏天好用。炒米炒完了,再炒花生,炒葵花籽。这是我们家种在菜园子周围的,平常不舍得吃,就留着过年吃。除此之外,还要炒“槐荡”(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就是槐树上结的种子,一嘟噜一嘟噜的,谁都认识。我们家年年都要炒些,就留着夏天割麦子的时候,煮水当茶喝,能退火。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年货差不多都做好了,就等着三十那天做年夜饭了。这期间,祖母和母亲娘几个忙内,我祖父他忙外。他主要是到集市上买一些年货,割猪肉买鱼等。腊月二十九,各机关单位才放假。我父亲放假回家,也带点年货。也就是虾皮子、籽乌、海蜇什么的。还有白酒、甜酒、糖块等。三十这天,祖母和母亲主要是忙饭。那个时候做饭是烧草,有烧火的,有掌勺子的。掌勺子的多数都是我母亲。我四姑和我姐还有我做帮手。像洗碗拿筷子,抹桌子,到草垛去扯草送到锅屋里等。还要把各个门刷干净好贴对子(春联)。我们家的年夜饭吃的比较早,一般也就是下午四点钟左右。在饭前,我祖父、父亲和叔叔他们爷仨负责贴对联。对联贴好后,祖父和叔叔就放鞭炮,放完鞭炮后就开始吃饭。同时母亲她们也把饭菜都摆在桌子上了。父亲把他带来的白酒开开,先给我祖父斟满酒杯,再给自己和叔叔斟。然后把甜酒开开给我们娘几个喝。这顿饭是一年当中最好的一顿饭,大概有四盘八碗。但是不能和现在比,红烧猪肉里得放好多粉皮;鸡里得放一些萝卜片子,因为人多怕不够吃的。米饭做得也比较多,我祖母说得多做点,叫“跟年陈”,说明家里的日子过得好,有“余剩”。这顿饭我们全家人吃得非常开心,非常高兴!当然我祖母和我母亲得到最后才能吃饭,她们得帮助盛饭服务什么的。饭后她们还要洗锅刷碗等等。饭后,一切都收拾好了,我祖母和我母亲开始准备包饺子。我母亲做饺子馅,她把白菜、豆腐、粉条(提前泡好)都切碎,放油、盐、虾皮(那个时候没有鸡精味精)、酱油、胡椒粉等,(那时候的风俗是初一不能吃肉饺子,只能吃素饺子,其实是没有那个条件)。再用几双筷搅拌均匀。我祖母和面,面和好后就开始包饺子。这时候天也黑了,得点上油灯包饺子。杆饺子皮一般都是我祖母,我母亲、四姑和我姐包饺子,我帮着按面巴巴(即饺子剂)。很快,两盖头(用高粱上边的亭子做的,圆圆的,有大有小的,主要是用来放饺子),一簸箕的饺子就包完了。我祖母再用笼布盖在上面,怕晾干。一切忙完了,大家都要坐在一起喝喝水,说说话。我们姐弟三个人,把我祖父给我们买的“地嗟”(就是用软纸卷火药粉子,点着火就有流动的火星子,在黑暗处放好看)放着。当然放的时候得有大人监督着,怕火星弄到草上会着火。我们玩了一会就要洗洗睡觉了。母亲把早已给我们做好的新衣服,放到我们的床头上,留着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好穿。穿着漂亮的衣服,好给长辈磕头拜年挣压岁钱。至此,这个年就忙完了!以上写的是,我们和我祖父母没有分家时,某一年春节前忙年的情景。但是每一年春节前大概也就是这样忙的。1958年春天,我三妹出生了。1960年冬天,我们和祖父母分家了。1961年春,我四妹出生了。1965年春天,我五妹出生了。家庭成员有所变化,但是忙年仍然继续着。只不过不用推碾磨面了,米面都是我父亲和我姐用粮票买来的(1965年我姐参加工作了)。现在想想,那个年代过年,虽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忙忙碌碌的。但是很有欢乐的气氛,非常热闹!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资源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天天在过年!过年也不用忙了,春节前几天,我们到超市去购物,看好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买什么!这是我们小时候做梦也梦不到的!但是,以前农村那种忙年的景象,时常在我脑海里出现,使我永远都不能忘记!
作者简介:卢秀莲,女,网名映日荷花。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职称,语文教师。本人兴趣广泛,爱读书,爱文学,爱写作。作品在华文原创、孔雀文化、文化佳园、微博等公众号上发表。幸得高科技帮忙,使我实现了年轻时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