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大禹治水的青铜器:遂公盨(xǔ)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至少要明确3个问题:
1、大禹治水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遂公盨(xǔ)是一件什么样的青铜器?
3、遂公盨(xǔ)是一件礼器,它的铭文为什么要记载大禹治水和德政?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gǔn)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那么,遂公盨(xǔ)是一件什么样的青铜器呢?
遂公盨(xǔ)是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内底铸有铭文10行98字,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盨盖缺失,内底铭文10行98字。国家一级文物。它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及德治的文献记录。
它是2002年春天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现已入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遂公盨(xǔ)
专家认为,遂公盨(xǔ)的铭文,证实了大禹及夏朝的确存在,它是中国古代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遂公”所铸的青铜礼器,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铭文首句提到“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记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与《尚书·禹贡》所言大禹事迹相吻合。
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甚广,《诗经》、《楚辞》、《国语》、《孟子》等先秦典籍,以及清华简《厚父》、上博简《容成氏》等出土文献均有记载。
遂公盨(xǔ)铭文
铭文记述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道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规定各自的贡献。在洪水退后,那些逃避到丘陵山岗上的民众下山,重新定居于平原。
由于有功于民众,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铭文并以大段文字阐述德与德政,教诲民众以德行事。
夏王朝
李学勤先生表示:
铭文中所述“禹”是夏王朝的奠基人。没有大禹,便没有夏,更没有“华夏”。但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夏王朝是否存在,长期以来广受争议。
遂公盨(xǔ)的发现,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广泛传颂大禹的功绩。夏为夏、商、周“三代”之首的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
遂公盨(xǔ)铭文最突出的一点是,与《诗》、《书》等传世文献有密切的联系,铭文前面讲禹的一段,尤其是如此。遂公盨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这使它成为大禹治水传说最早的文物例证,这对于中国古史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近期热文:
镇馆之宝:金代铜坐龙
西周何尊铭文揭示了一个历史真相:洛邑的营建问题
考古大发现:周原遗址
铸客大鼎:可以煮下一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