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中晚年的苏东坡胸怀家国、才华横溢,终成一代大师
01
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虽然被释放,但依然罪不可恕,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擅自离开,相当于被软禁在一个最偏僻最卑微的职位上。微不足道的俸禄对于一大家子人而言简直杯水车薪,好在当地和临近的太守常常资助他一些生活物资。然而被资助不是长久之计,好友马正卿帮忙申请了一块坡地让他耕作,他开始以东坡居士自居,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除了躬耕于东坡,他还自己动手建房子,为一家人尽量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另外,由于生活困苦,苏东坡还发明了一系列的“东坡菜”,如东坡肉、东坡鱼、东坡汤。苏东坡在他的诗里写到: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02
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磨灭苏东坡身上的纯真和诗情画意。他向往大自然,只要有空闲就投身于自然的怀抱,黄州离赤壁很近,也是在这一时期,苏东坡写下了四大名篇,分别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读着诗文里的豪放达观的性情,我们很难想象这样文采卓著的作品产生于苏东坡困苦不堪的时期。
闲来无事的时候,苏东坡还热衷于对佛道的研究。印度的瑜伽和道家的修炼之法给苏东坡的心理调整注入了超脱的气质,甚至他还自己炼制丹药以求延年益寿。
03
元丰七年,苏东坡收到了调任汝州的消息,黄州几年苦中作乐的农人生活将成为过去,苏东坡路过金陵的时候还去看望了王安石,两位大诗人进行了坦率而友好的聊天。此时的王安石已经卸甲,朝廷再次启用司马光,新政被废,不久之后,王安石去世。元丰八年,当苏东坡安置好家人打算安度晚年时,又被朝廷任命为登州太守。等他刚到登州五天,朝廷又下召要他进京。他只好又风尘仆仆地往京城赶。
因为神宗驾崩,哲宗年幼,太后听政,太后了解苏东坡,知道他是一个胸怀家国、才华横溢、不可多得的人才,立即把他宣召入京。并将他的官职连升三级,成为中书舍人。这个职位要参与朝廷官员的选用。次年,苏东坡又被拔擢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相当于皇上的秘书和参谋,负责草拟朝廷的重要文书,提供重大事件的参考建议。在苏东坡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两年多里,他草拟过八百多道圣旨,其行文流水,掷地有声。全部收录在《苏东坡全集》中。
04
苏东坡重回京城的生活自是比黄州要舒适,没有农事负担,不怕缺衣少穿,他那自然达观的性情又促使他投入新的生活,黄州的艰辛在与友人的谈笑风生中随风而逝。苏东坡就是这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由于被卷入朋党之争,苏东坡的写过的诗文又被拿出来胡乱注解,猛烈抨击,太皇太后虽然将弹劾的奏折束之高阁,但是只要苏东坡还在朝中担任要职,那群小人就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苏东坡奏请外调,朝廷任命他为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领军浙西。在离京之前,年过杖朝的文彦博劝他不要再写诗了。
05
再次来到杭州,苏东坡直接投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之中。在短短一年半期间,他请求朝廷拨款,实现全城的公共卫生方案,包括一个清洁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疏浚盐道和西湖,筑苏堤,救助饥荒、稳定谷价,杭州百姓安居乐业是他最大的心愿。
当时杭州包括附近地区连遇暴雨,农作物歉收十分严重,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苏东坡连上奏折,请求朝廷拨粮拨款,数额庞大。这在一心为党争利益的政敌眼里是绝好的“作文素材”,于是对苏东坡的弹劾又开始了,似乎不把他置于死地自己就寝食难安。
但危机在前,苏东坡没有丝毫退宿,他依然考察民情,制定救灾计划,向朝廷伸手要钱要粮,只要百姓能安然度过危情,面对一群小人的构陷又算得了什么呢?苏东坡成了当地的百姓之友,在封建年代,地方长官居然没有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大文豪的骄傲,反而亲切体贴的办实事,并且办得严谨妥帖,简直不可思议。百姓们对苏东坡的爱戴之情如滔滔之水,连绵不绝。
06
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苏东坡传》的第三部分,老练时期的苏东坡。这一时期的苏东坡仕途从低谷走向了巅峰,他不贪恋权位,恳求外放地方。为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绝不低头。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流放岁月的苏东坡。这一时期的苏东坡经历了二次迫害,被流放天涯海角,生活苦不堪言,他依然苦中作乐,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期得以赦免北归。这一阶段,时间从宋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094年到1101年。
因为太皇太后离世,对忠臣能吏的护佑戛然而止。官拜宰相的章惇等人随即利用年幼的哲宗好色暴戾的性格,编撰罪名,捏造谣言,企图将朝廷仅有的一批纯臣打倒在地,自己一党才能安心乐意地为所欲为。他们列了一个名单,这个名单上的人都是元祐年间被太皇太后重用的忠臣能吏,这些人被称为“元祐党人”。章惇等人利用年纪尚轻的皇帝,将排除异己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甚至请求将当年的宰相司马光掘墓鞭尸。虽然阴谋没有得逞,但司马光后人也没能逃离被抄家革职的命运。
司马光
07
我们的苏东坡也在元祐党人的名单之中,他首先被左降英州太守,英州在遥远的岭南,离京城千里之遥。还没等他到达英州赴任,降职的任命书又来了,这次是惠州建昌军司马。在惠州三年的生活,他依然活在当下,能为百姓做的事绝不敷衍,能畅游的自然美景就赏心悦目,能和友人随心畅聊的机会就纵情诗酒,能写的诗文就挥毫泼墨。
在惠州他为自己和家人着手建造一栋舒适的房子,让苏东坡心痛的是新房尚未落成,爱妾朝云就因病去世,三年间接连失去自己的挚爱(第二人妻子王闰之于1093年去世),苏东坡的爱情死了,从此再没有最贴心的人照顾他的生活,规劝他的言行,陪他走过海角天涯的流放岁月。
08
在新居落成两个月后,苏东坡又接到了贬谪的旨意,这次是海南儋州,弟弟苏子由则在雷州,两兄弟被抛弃在国家最偏远的角落,这里远离中土,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湿热难当,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年过花甲,生活于他已是天不假年,但政敌们却依然不放过他,将他住处官舍,他只好去住摈榔林,在当地读书人的帮助下建筑几间简陋的房子栖身,取名桄榔庵。
苏东坡在儋州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公务,微不足道的薪俸还常常被克扣,只能依靠朋友们的慷慨相助,从大陆运些生活物资给他。但夏秋的台风和大雨常常使大陆和海南的船只停运,苏东坡的生活无以为继,经常饿得面黄肌瘦,甚至他还产生学习道家忍饥不食,自行饿死的想法。
三餐不继对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而言实在狼狈不堪,但苏东坡不是任生活的苦难宰割的人,空闲时期,他抄书,注解《尚书》,整理文集,《东坡志林》就是在这个时期整理完成的;没有好墨,他就自己动手试制;没有药材就自己去乡野采药,考订药的品类。
09
元符三年哲宗驾崩,徽宗继位,皇太后临朝。元祐党人终于迎来了曙光,大都被赦罪、升迁,至少获得人身自由。苏东坡的友人吴复古和弟子秦观先后给他带来了遇赦、调任雷州的消息。苏东坡的漂泊生涯又开始了,他刚到雷州一个月,就被命令去永州,而在往永州途中收到可以随意居住的消息。
建中靖国元年,年老的大文豪苏东坡终于摆脱了朝廷纷扰,鳌鱼脱钩,获得自由之身。他打算携家眷北归颖昌,和弟弟比邻而居。一路上许多崇拜他粉丝为他设宴送行,好景不长,北归途中的苏东坡就病倒了,到了常州病情缠绵,渐入膏肓之势。在好友和家人的陪伴下,七月二十八日,一代文豪苏东坡永远地睡着了。
苏东坡一生的浩然之气耗尽,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喜悦,是思想的达观,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宝贵财富。
10
到此,《苏东坡传》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就分享完毕。最后时期的苏东坡辗转流离,生活颠沛不安,但他着眼当下,用豪放达观的心态为自己创造一个坚强而伟大的精神世界!
最后,让我们回顾下《苏东坡传》的重点。
第一部分:童年与青年时期的苏东坡,聪敏好学,才学初绽,被欧阳修认定为将来会取代自己的人。时间从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即公元1036年-1061年。
第二部分:壮年时期的苏东坡讲述完毕。这一时期的苏东坡从初涉官场到为国为民的苏太守,一直都保持赤子之心,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即使被迫害,即使被抨击也绝不改变内心真诚的信仰!
第三部分,老练时期的苏东坡。这一时期的苏东坡仕途从低谷走向了巅峰,他不贪恋权位,恳求外放地方。为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绝不低头。
第四部分,最后时期的苏东坡辗转流离,生活颠沛不安,但他着眼当下,用豪放达观的心态为自己创造一个坚强而伟大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