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超全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附经典例题),值得收藏!
一、高中地理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 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 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3· 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4· 对纯记忆知识的考查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材料型选择题有逐年加大的趋向
6· 考查学生思维深刻程度的选择题比例加大
二、掌握解题步骤
根据选择题的形式、特征及解题要求,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一般有如下步骤和要求:
1、仔细阅读题目,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一道题上花太多时间
2、认真审读题意,读懂题目说明
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求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在问什么''要考什么'。审题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
3、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提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东''南''西''北''大''小''高''低''上''下''不正确'等。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种信息需要考生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才能获得。
4、分析题干条件
题干给出的条件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审题时必须准确提取这些条件,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隐蔽性。
(3)限制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不仅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5、分析选项正误
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6、分析'项''干'关系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答案。
三、地理选择题中常见的信息干扰方法
在掌握解答地理选择题步骤的基础上,明确地理选择题常见的信息干扰方法,会对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示例一些常见的选择题信息干扰的方法:
1、鱼目混珠法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相近或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选项,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1:按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判断,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区可能是
A.巴西高原 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 D.东非高原
2、似是而非法
这类题目一般以貌似正确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例2:生态保护是建设青藏铁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正确的方法有
①以桥带路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建立野生动物通道 ④大面积造林
A. ① ② B. ③ ④ C. ① ③ D. ② ④
3、添枝加叶法
命题者在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3: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主要是为了
①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集中的特点
②缓解我国能源相对短缺局面
③使大气层中臭氧含量迅速减少
A. ① ② B. ② C. ① D. ① ③
4、答非所问发
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干扰。考试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例4: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方法是
A.发展立体交通,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
B.建立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道行驶
C.错开上下班时间
D.修建以市中心为中心的放射状道路
四、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中,地理选择题一般是成组出现的,即以一段文字材料或图表为背景,设计2~3道选择题,背景材料往往是解题需要的已知条件或解题的指导语。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各个试题相互关联,考生答题时往往发生连锁反应,一旦审题失误或考虑欠妥,可能造成一组试题全错,损失惨重。所以必须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直选法
心理学上认为识记过的知识重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能明确地把它们再认再现出来。根据题干要求,通过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出答案,这种方式就叫直选法。
2、排除法
排除法是考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解题方法。一般有两种情况:
(1)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或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即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在题干设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题干意思。
(2)排异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的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仔细审题,切记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试题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是否成功,主要还取决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鉴别、评价能力,如果对知识理解得不到透彻,思维过程未能由浅入深,也就难以运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例6:下列有关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1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②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主动移动的锋为冷锋 ③锋面中冷气团在上、暖气团在下 ④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例7: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代入法
对于计算型选择题或者地理事物关联型选择题,有时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法,将四个选项带入题目或者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例8:下列城市中,6月22日白昼最长的是
A.新加坡 B.雅加达 C.悉尼 D.伦敦
4、图解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5、辅助线法
对于考查等值线图的选择题,解答时采用辅助线法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特别是在等值线图上确定寒流和暖流、低压槽和高压脊、山谷和山脊、海岸线两侧气压和温度的差异、等压面上下的气压差异等,通过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模糊的图是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
6、排序法
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
例11:冬至日,下列城市的白昼按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
B.上海、南京、武汉、广州
C.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
D.广州、北京、武汉、广州
7、比较法
有些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与题意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解答此类选择题时,不能只是确定选项的对与错,而应对各个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各个选项与题干关系的紧密程度。比较法与优选法是有很大区别的,解答的关键是要看清题意,仔细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8、计算法
在地理选择题中,有的试题需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通过计算推导出答案。这种类型的试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区时、地方时和昼夜长短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角度和楼间距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以及气温随海拔的变化、等值线图中相对高度和气温差的计算,各种人文地理数据的估算等。但地理计算重在考查方法、规律的掌握情况,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例13:某地区近地面气温是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KM。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A. -100.8℃ B. -68.8℃
C. -132.8℃ D. -42.8℃
9、优选法
在解答选择题时,有时候会感觉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这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间接''根本'等关键字眼,对于这类试题,就应该采取优选法进行取舍。
例14: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人类活动
10、推理法
所谓推理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选项与题干的正确联系,最终得出答案。推理法适用于解答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的题目。根据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推理法:
(1)'由例及类'推理法:根据已经明确的一个或几个选项相同的地理特征,推断出所有选项的共性特征,从而得出答案的推理方法。遇到要求选出所有选项共性特征的选择题时,则往往会有一至两个选项较难判断,可尝试'由例及类'推理.
(2)逆向排除推理法:正向思维要选出正确选项而又无法确定时,可逆向选择,通过排除所有不符合题意的较易判断的选项推出答案。
(3)'大小筛选'推理法:对于地理数据可排序的选择题,按照从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到中间值的顺序进行层层推理,从而逐步筛选出答案。这类试题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值往往是学生熟知的,而中间的数值学生一般比较陌生。
10、推理法
(4)数值范围推理法: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读出地理事物的准确数据,但可推断其可能存在的数值范围,从而得出结论。
(5)因果联系推理法: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
答 案
例1:【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所给的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该高原的地壳最后。故选B项。
例2:【解析】题肢中的②和④貌似正确,但'建立自然保护区'与题意不符,因为青藏铁路建设之前当地已经存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建设应考虑如何保护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大面积造林'似乎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措施,但不适用于高寒的青藏高原。故选C项。
例3:【解析】①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的特点,考生容易忽视后面的'集中'两个字。故选B项。
例4:【解析】BC两项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常采取措施,这两项内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受这一因素的干扰,许多人误选了B或者C项,但本题题干问的是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B、C两项虽能减少交通拥堵而导致的汽车尾气污染,但并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因此误选B或C项是对题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这一限制性条件忽视的结果,故选A项。
例5:【解析】根据指向标可判断东西南北方向。该地夏季、冬季(注意题目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所说的夏季和冬季是指北半球的夏季和冬季)的日出方位应该是①和③,由③从东北方向日出,说明是夏季日出方位;由①从东南方向日出,说明是冬季日出方位。另外图中冬季从①日出到②日落所经过的时间长,表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故选C项。
例6:【解析】根据四个选项中每个选项都是由三个题肢组成的特点进行判断,在四个题肢中只有一个是错误的,只有找出这个错误题肢就可以得出答案。通过对四个题肢的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③是错误的,锋面中应该是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则不含③的选项就是正确的。故选B项。
例7:【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应是',对照四个选项,可知解答此题应采用排除法。湿地一般来说水分含量比较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具有调节径流和降解毒素、净化水体的功能,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将其中的水排干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根据这一点可以将A项和D项排除。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可排除C项。故选B项。
例8:【解析】首先从题干中提取出解题的关键字眼'最长'而不是'最短',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而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选项中城市雅加达和悉尼位于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新加坡和伦敦位于北半球,且伦敦纬度较高,因此伦敦的白昼最长。故选D项。
例9:【解析】此题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得出答案。根据题目要求作图辅助分析,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如图1):在北极附近找一点,先向北(沿经线)走5KM,在向东(逆时针)沿纬线走一圈(5KM),再向南(沿经线)走5KM,就可以回到原地;第二种可能是(如图2) :从南极点出发向北(沿经线)走5KM,在向东(顺时针)沿纬线走一圈(5KM),再向南(沿经线)走5KM,就可以回到原地(南极点)。故选B项。
例10:【解析】如果我们把图中的洋流补充上,如图乙,四点温度就同意判断了。根据所处的纬度①②的温度大于③④的温度。根据附近洋流影响①>②,④>③,所以四点温度① > ② > ④ > ③
例11:【解析】此题是一道时间组合型选择题,表面上看是考查冬至日白昼长短的知识,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我国城市纬度分布的掌握情况。解答关键是正确理解昼长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同一半球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故选A项。
例12:见投影
例13:【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规律:0.6℃/100M。由于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高度上升16.8KM,气温降低100.8℃。故选B项。
例14:【解析】题干中的'对流层''主要''直接'三个限制性词语决定了解答此题需要采用优选法。故选B项。
例15:【解析】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需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少一天,故第(1)题选D项。依据图中大钟的时间来推算此时的昆明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为0时或12时,可知昆明为8时或20时,故第(2)题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