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静 夜
静 夜
徐可心||安徽
一窗清月,独挂枝头;夜色如水,思绪万千。——题记
又是一整天的忙碌,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耳边似乎还回荡着白日里的欢声笑语,老师讲的题目似乎还回旋在脑海之中,久挥不去。
在窗边小桌前坐下,准备开始一天的复习时间,伸手去拿书——手却在半空中停住了。今晚的月色真好。这句话是自然地从脑海里升起来的,一刹那间时间仿佛静止,所有的喧嚣也被这句突如其来的话所取代,我的内心充满了神圣与庄严。
这是一个静夜。不像平时的夜晚,微风总是在轻轻地吹。今夜里却无风,窗外的月桂宛如静立的美人,更显窈窕之姿。柔和的月色如洁白的绸子般静悄悄地为她披上了一层迷人的外衣,使她的周身仿佛笼着一层神秘的迷雾。
忽然想要出去走走。起身来至小院,蹑手蹑脚,不弄出半点声响,生怕踏碎了夜的宁静。整个世界仿佛都沉睡了,只有那好似来自遥远天际的车鸣,在拉长了声音慵懒地叫,显得那么空灵,在如墨的夜空中翩然起舞。这莫非是人间仙境?
夜如此静,我的心中却泛起阵阵涟漪。抬头仰望那墨色夜空,那也许是一架巨大的黑色钢琴,在弹奏着悠扬的乐曲。这乐曲是慢节奏的、柔和的,敛起华丽的外衣,它有的只是唯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千年前的某个月夜,某个多情的人也许会像我一样,独步月下,浅吟低唱。他在唱月下佳人婀娜多姿却不可得,曲调之间满满的忧愁。但月夜之静,却多少也抹去了他的一丝哀怨与烦忧。
于是又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那个月色柔和的夜里,他赏荷抒情,笔下的荷塘惊艳出众。我也曾见过月下荷塘,却多少失掉些韵味,朱自清观的是民国的荷塘,而我看的是今日的荷塘,在这浮躁的时代里,荷塘早已失去了观赏价值,它也被分为三六九等,具有了那个时代所没有的商业价值。而唯一不变的,也许只有那笼罩在荷塘之上的月色了。
这些都是民间的夜色,也许真正的宁静月夜只属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试想当年宫内规矩甚严,宫女们过着凄清、孤寂的生活。每逢七夕,也只能手执团扇,坐于门前青石阶上,无聊半扑着流萤,打发着时间,也不管时光流逝,更无心观赏那销魂的月色。也许静夜在她们看来只是浮躁的、虚无的,又有几人能体会她们寂寞无人陪伴的心思?
有人说,黑夜无边,是压抑的。我则不然。白日里的喜怒哀乐,都在脸上显露出来或者在内心里深藏。后者理然当然地居多,人心毕竟叵测。可是黑夜里呢?人的脸全都看不见了,那么情感全靠心思来琢磨,那黑夜便成了情感自由驰骋的世界了——尤其在这般静夜。
我正兀自沉思着,忽地一抬头,却惊讶地见到明月已爬过大半个天空,正漫不经心地抖落裙摆的银辉,万物都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纱衣,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在流连这唯美的画卷。我真愿时光在这停止,在这静谧的夜里稍作小憩。
也许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静夜,他们也许会驻足观赏或流连其中,去开启梦想的大门,也可能会置若罔闻。我更愿意选择融进这茫茫静夜里,想着无边的心思,自在地观赏一夜月色。
忽然想起一句佛家禅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愿我的内心不受尘世的纷扰,在静夜里获得真正的自我,返璞归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徐可心,女,2003年11月生,现就读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第三中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