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堂嫂的幸福生活
堂嫂的幸福生活
堂嫂路文花,从小没有念过书,也没有上过扫盲班,扁担长的一字都认不得。她嫁过来的那年,22岁,是一个纯朴稳重的农村女孩,眼睛大而清澈,鼻梁高而挺拔,一笑起来,还有两个很好看的酒窝。平时从来不着一点妆容,却非常耐看,尽管婚后40年,岁月的沧桑和辛苦,留下了很多时光的阴影,但怎么看,还是很好看,看得越久,越觉得有韵味,有一种厚重传统的母性之美。
堂嫂追求的幸福,简简单单,却件件实在,她的事业是养育孩子、耕田种地、置办农具和房子,矢志不渝,无怨无悔。
一、十年游击为儿子
堂嫂结婚的时候,正赶上计划生育国策执行最严格的时候,“少生孩子快致富” “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计划生育好” 这些宣传标语刷到村村组组。
尽管堂嫂不识字,但家里的小喇叭,一天三遍都说“生男生女都一样” “女孩一样能养老” 这些内容,她还是完全了解当下的政治形势。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堂嫂,始终觉得下苦力,女人只是半边天,男人才是整劳力,她暗下决心,要生个男孩。可是偏偏肚子不争气,第一胎就生了个女孩,顾不上还在坐月子,就整天眼泪汪汪的哭个不停。
后来的十几年,她就成了宋丹丹超生游击队的经典人物,一顺胎来了六个闺女。有一次,已经快要足月的她,被计划生育小分队发现了,就用手扶拖拉机拉到医院去引产。我当时在儿科门诊上班,晚上没有什么病人,总值班安排我去妇产科帮忙,我在外间碰到计生干部,就拉了几句家常话,堂嫂在妇产科里间,盖着消毒洞巾躺在手术台上,腹部已经用碘酒消过毒,就在医生转过身去拿针筒,吸雷弗奴尔引产药水的时候,她竟然从妇产科门诊跳窗逃跑了。
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许是上苍怜悯她一意孤行的求子执念,第七胎,终于如愿以偿,来了个儿子。
二、垦荒种地为肚子
当同龄人都安居乐业,盖新房、买手扶拖拉机的时候,她们家因为超生游击生活,没挣钱还要被罚款,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七个孩子,有两个在外寄养,有两个心疼地送给人家扶养,还有一头两尾,三个在家。
自从堂嫂生了儿子,吃下定心丸以后,土地就成了她的命根子。那年月,种地没有政府补贴,粮食也不值什么钱,在外居住或工作的人家,好多土地都撂荒滩子,堂嫂就跟人家商量,收到自己的手里耕种。一看到沟边、路边、废池塘边的荒滩草地,就如获至宝,赶紧开垦,点豆子、种玉米、栽山芋、种芝麻、秧瓜等等,总之就是一句话,不能让地空着,必须因地制宜长庄稼。在她看来,有土地就意味着有粮食,孩子就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
她们俩口子,起早贪黑,全凭一双手,侍弄二十多亩土地,在保证一家人丰衣足食的基础上,还让孩子个个上学读书,大闺女读了大专,小闺女和儿子读了本科,其他的也都是初高中毕业。
三、蜗居之外大房子
随着一家人能够吃饱穿暖,手头还略有盈余之后,她们先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头,用于耕田耙地,以减轻劳动负担。后来又置办整台拖拉机,两口子在不影响二十多亩农田收割栽种的基础上,忙里偷闲去附近的砖瓦厂,给人家建筑工地上运砖头,一块标准的砖重量为2.63公斤左右,你想想,一拖拉机砖头,夫妻俩人从砖瓦厂,一块一块搬上车,拉到工地又一块一块搬下来,码放整齐,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渴了就喝自来水,饿了吃一点自带的小面饼。堂哥的三根肋骨曾两次断裂,堂嫂的心肌肥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下肢有时候肿得比较厉害,这些情况在短暂的治疗之后,都不会影响她们继续劳动。
我到她们家去,好像没有看到电视机放在哪个位置,估计就是有,她们根本也没时间看一眼,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搬运砖头。就凭着她们两双粗糙的大手,拼命苦,拼命挣,一滴汗水碎成十八瓣,才聚了一百多万元,早年在响水县城和盐城市区,各买了一套大房子,打算留给土木工程专业的儿子,回响水或到盐城工作后做婚房,安居乐业,自己老夫妻俩,一直居住在老家老宅的平房里。
如今,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工作,又在上海找了一个内科医生做女朋友,小两口商量好,元旦节回响水完婚,儿媳妇要求,婚房就放在老家老宅的平房里,不去响水,也不去盐城,就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这样才有爱,才有家的味道。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
堂嫂的幸福生活,就是自己觉得好、满意、认同,与辛不辛苦、吃好吃孬、住好住孬,没有太多关联。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何秀华 ,江苏响水人 。中医药大学毕业 ,文学爱好者,心理学爱好者,游泳爱好者。文字散见报刊、公众平台,游泳在全省、全国多次获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