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苏霍姆林斯基的失误
苏霍姆林斯基的失误
韩庆文||辽宁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
这天清晨,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位4岁左右的小姑娘在花房里摘下那朵玫瑰花,很从容地向外走去。
苏公很想知道这个小姑娘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姑娘摘花送给谁。小姑娘害羞地说要送给病重的奶奶,她回家说学校里有这样一大朵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所以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想看过后再把花送回来。
苏公的心颤动了,他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玫瑰花,对孩子说:“一朵奖给你,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另一朵奖给你妈妈,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据说苏霍姆林斯基在工作日记中记下了这个故事,但一直到他去世也从来没有公开过。
后来很多人还是看到了这个小故事,感动之余,纷纷对苏公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大加赞誉,甚至有人专门撰文表达对苏公做法的欣赏。但我们容易忽略的是,他为什么迟迟不愿公开这个小故事。
从职业教育者的角度看,这个温情的故事确也存在一些硬伤,当然,是教育专业上的硬伤。也许苏公在事情过后进行了一些反思。
让我们妄自揣摩一下大师的心思吧:
首先是对规则意识的担心:花房的花是用来观赏的,显然不可以随意采摘。小姑娘已然“懂得爱”,自然也应当懂得这些玫瑰可以观赏不可以摘走的简单规则。“懂得爱”并不能成为摘花的理由,更不能成为苏公因此继续摘花(犯错)加以激励的理由。从教育的角度看,苏公无疑看到了自己做法的缺陷:教育的最基本行为原则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建立正确适当的规则(契约)意识,并在规则(契约)允许的范围内享有最大的自由。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误导儿童。所以,现在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专门设立了《道德与法制》课程,目的大抵如此,这也是我们国家从关系社会步入规则社会的必然选项。
其次是对公平原则的担心:小姑娘摘花的行为明显违背规则,但是不容忽略的是,苏公的摘花行为就不违背规则吗?用自身的错误行为去奖励别人的错误行为是没有说服力的。花房里的花不可以摘,这是一个显性规则。小姑娘不可以摘,老师不可以摘,校长就可以随意摘吗?答案是校长也无权摘花,否则就是特权。苏公的做法给小姑娘的进一步暗示就是:花不可以摘,校长例外—特权例外!人是不平等的,是分等级的!比较一下可知,陶行知“三颗糖果的奖励”就专业得多了:教育的温馨是有职业特点的,是有前提的。
苏公不想用温暖的人情味来掩饰教育的失误,所以,他当然不太愿意公开自己的这个小故事了。也许,一代宗师就是在这样的历练和积累中走向成熟的。
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位摘花的小姑娘?对每一位职业老师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并不轻松的考验。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韩庆文,男,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教师。1985年朝阳二师毕业后,长期从教于凌源市万元店镇,历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村小校长、中心校业务主任等,在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