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兄弟我的队(四)
我的兄弟我的队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对与错,不会由老师来批改,而是靠自己去检验。十三队学员个个都能挺直脊梁做人,就算背负千钧也不会弯腰,他们用自信锁住迷茫,凭意志靠近梦想,谁都没有掉队,直到现在也是人散心不散。大家在群里嬉戏打闹,过去鲜为人知的往事,随着世事变迁,都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一切都是因缘而起,几乎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命运帮他们选择了十三队,这辈子都满脸荣光。
我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这个集体,幸福的快递经常到来。有一天,政治部宣传处邵宁处长捎来一句话,部领导要求我到宣传处工作。消息很快传递到队里,很多学员没有了精神,几个连干跑到队部打探风声,确认后立马撂挑子:如果教导员调离学员队,我们就集体到政治部说理去!要不要离开十三队?我的脑子里出现了问号,心里也像打鼓似地咚咚直跳,寂静无声的房间里,只听见电子钟嘀嗒、嘀嗒地响着。仿佛全队的眼睛都看着我,向我投来质问的目光,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矛盾,一股炽热的情怀,像黄河的浪涛在心中起伏澎湃。选择离开就是放弃责任,我有进步的机会,学员就没了前进的动力。生命给了我无数张面孔,但必须选择最疼痛的一张去触摸。最终,我放弃了去机关工作的机会,学员从我身上学到了坚持的信念。
忍耐和坚持虽然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带来好处,那就是从学员的成长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雷新华入校复试时就遇到了麻烦,他在原连队是“八大员”出身,体能素质差,复试成绩出来后,面临退学的有两人,他是其中之一。我和老徐认真翻看了他的家庭背景,来自湖南衡阳农村,父母亲靠种地为生,把他退回去就意味着家庭失去一份荣耀,他肯定会变成一个孤立的个体,任何打击都可将其击毁。我和老徐对他产生了同情,决计同他一起耐心地忍受一切,直至耗尽最后的力气,甚至力竭之后也要坚持把他培养成才。雷新华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一说话就脸红,不知道耍心眼,啥苦活都抢着干,也就是这点品质很快得到了同学认可。刘亚峰负责单双杠训练,龚平、杨勇陪他跑江边,单玉良是他的同乡,又是老党员,言传身教在思想上帮扶他,教员晏猛、丁雪峰也在业余时间帮他“吃小灶”,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他也愿付出。
最短的距离是从手到嘴,最长的距离是从说到做。常常挂在我嘴边的几句话,恰恰成为学生自勉自励的警示语,尤其是流传在在学员中那句“最近队伍有点散”,在当时的震慑力是相当有效的,学员们只要听到我的声音,精神立刻抖擞起来,谁都不敢懈怠。雷新华脑子里的弦没有松过,在大家的帮助下,体能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忠诚、担当、谦逊。毕业后,他参加了“爱尔纳·突击”侦察兵集训,外派至委内瑞拉海军特种作战学校留学。怀着为国家增光的信念,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好评,当接过那本毕业证时,他想得更多的是,没有给十三队大家庭抹黑。
我再次见到雷新华的时候,已经是他毕业十五年后的事了。有次,我陪分粮哥回湖南衡阳老家,他是我的战友,又是和我同批迈入同一个单位的同事,时间久了投缘得像兄弟,谁都不能离开谁。还没有踏上那片热土,分粮就迫不及待地介绍起衡阳的美食美景,油炸臭豆腐、鱼汤米粉、南岳衡山等,有吃也有玩,他像个孩子似地讲得如诗如画。刚出衡阳站,大街上满地都是“臭豆腐”的招牌,有挂着招牌的店铺,也有流动式的叫卖大军,那些摊主们扯着嗓门的叫卖声,始终伴随着川流不息的过往人群,一块块黑乎乎的臭豆腐放到铁锅里油炸,人们都会放慢脚步,深吸一口气,闻闻臭豆腐的香味。臭豆腐在锅里被炸得“吱吱”作响,有的豆腐还在锅里“手舞足蹈”起来。炸好了后,夹到盘子里,配上各种调料,咬一口,那味道,麻、辣、鲜、香,真的是妙不可言。我被南京的臭豆腐熏了几十年,对它的热情度并没有像分粮说的那么高,倒是对鱼汤米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味蕾,第二天早上醒来,建华就在电话里吵闹着带我们吃鱼粉。建华是分粮小时候的死党,两个人从少年玩到了中年,和亲兄弟没什么两样,透过那双眯着一条缝的眼睛,就会感受到他的热情。粉,对于北方人是比较陌生的饮食,我小时候只是知道有面,而不知道有粉,后来去云南知道过桥米线,到广西又知道了粉,有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米粉等,都是好吃的东西。眼前就是鱼粉的诱惑,衡阳鱼粉让我们失去了饮食节操。人都说恋上一座城是因为一个人,而那碗冒着热气的鱼粉,我对衡阳的印象更深了。
我到衡阳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雷新华。他早已转业回到家乡,爱人留在广州继续做药材生意,在电话中约了我无数次,却一直未能如愿。建华安排了一顿丰盛的欢迎大餐,我提醒他要多安排一个位置留给雷新华。建华很会开玩笑,他误把雷新华当作是女学生,嘴里不停地说道:“要得,要得!”直到雷新华上了桌,才从他的表情中发现内心多少有点失望。雷新华不胜酒力,即使酒话也流露出眷恋,他的话比原来也多了许多,他一头扎进我的怀里说:“教导员,我能有今天的幸福,是十三队给的。”
幸福是一条缓缓流过的长河,哪怕遇到崎岖沟壑阻挡,只要沿着河岸寻找就会发现,追求就是幸福的源头。学员毕业前,我有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讲这些道理,为了他们能在排长的岗位上踢出“头三脚”,我准备了十个专题讲座,很多学生到现在都是沿着讲座的轨迹往前走。雷新华把这些道理理解得很深,低调做人、踏实工作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妻子经营的药材生意也小有名气,他过上了小康生活,并把诀窍传递给了同学,他不止一次地说过,队里是大家,自己的家是小家,锅里有了碗里才香。
人生道路上必定有狂风暴雨,也有冰山触礁,它们就像逆流一样阻挡前进的步伐,只要不退缩,不气馁,哪怕最终只能在幸福门外徘徊,毕竟有过追求,与狂风暴雨拼搏过,同样也是一种幸福。许兴武在很多学员眼中是“文人”,书生意气重,军事素质不过硬,每次队里组织内务卫生大检查,班里最差的十有八九是他。指导员席志翀想治治他的“惰性”,思想灌输不凑效,想来点硬气的招数,谁也没有想到,竟然输给了他,席志翀很不服气。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两人找到了共同话题,在困难面前都不会认命服输。许兴武对自己的弱项清楚,眼看着那些入学时和自己差不多军事素质的同学都在拼命赶超,他心里也很着急,一直都在寻找改正缺点的机会。不能与同学中最好的人比,只要达到平均水平,他就心满意足,否则对不起十三队的荣誉。倪飞当模拟连连长的时候,他天天跟在倪飞的屁股后,他们俩个头悬殊很大,但倪飞比较平易近人,思想成熟老道,跟着他心里踏实。席志翀作为指导员当然不会放弃对他的帮助,两个人形成思想共鸣后亲得像兄弟,在课余时间比文学,在训练场上比承受压力的韧性,许兴武坚信自己终究有成功的一天。
时间是我们书写生命的墨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许兴武活得比谁都洒脱,对功名利禄看得不是很重,但他觉得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毕业后,他经常想起我说过的一句话,不管你写得精彩不精彩,总是能留下一点点痕迹。读书时自己很年轻,难免生出不少年少轻狂之事,对时间没有足够珍惜和把握。他把“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哲学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很快就发现自己不适合部队工作,他是队里最早离开部队的人之一,而且是自主择业,那个时代,选择自主择业是需要勇气的。
女儿出国读研前,闹着要到九寨沟看风景,我生命中的一半都交给了女儿,对于她的这点愿望必须得实现。其实,再美的自然景色,也敌不过我想看学生的心情。我早就想去成都,那里不仅有我的同学,还有包括许兴武在内的五六个学生。
任子钊在校期间当过一段时间的班副,又是山东人的品性,憨厚仗义,很快在四川地区成为同学的核心,同学们有啥困难,过往接待之类的事情都是他张罗。得知我一家三口去成都的消息,激动得一夜睡不着,他盘算着接风洗尘的人员名单:杨勇在南充国土部门,当上了一个单位的负责人,电话中已经答应赶来;徐林在重庆北碚,距成都虽然有点远,但他入学时当过一段时间的文书,女儿读幼儿园时没少接送,他对我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层级关系,参加聚会自然不会因为距离而退缩,早早就敲响了我住的房门。
任子钊选择了一家很能体现成都特色的酒店。落座后,他激动地说要给我一个惊喜,不停地卖着关子让我猜会有谁出现。正在绞尽脑汁时,陈旭东出现在我的眼前,真的让我喜出望外。原来,他是当天下午专门从拉萨飞过来的,大家被他厚重的兄弟情结感动了。酒的存在是一种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孤独时,需要酒来陪伴,当兄弟们个个行走在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时,那种内心的孤独只有自己能感受。热情时,更需要酒来表达,与兄弟一起怀念从前,畅想未来,为了十三队的友谊,我们频频举杯,畅饮了一个痛快!喝酒,我喝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
借着酒意,我和许兴武交流起他的创业史,其他人都是过上今天不管昨天事的好日子,他却要想着明天怎么过,一分钱也得靠自己去拼。从创业第一天起,他就做好了面对困难和失败的准备。他知道,控制不住失败的风险,但尽量控制失败的成本。起初,他带着劳务人员到建筑工地揽工,工人赚钱他只落得吃吃喝喝的空名,没过多久,改行开美容公司,虽然利润可观,行业前景看好,但他缺乏经营经验,公司很快入不敷出,不到八个月就血本无归。供应商每天都在围追堵截追账,他和未婚妻逃到成都远郊,花了150元租了一间民房,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那里,他开始反省自己,活着,总免不了和人打交道,但芸芸众生,来来往往,难免遇到是是非非。他甚至想到读军校期间担任骨干的重要性,原来,那些连干和班干费尽心思工作,都是在岗位上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市场不是沙场,要耐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这种精神在读书时就培养出来,吃点苦头算不了什么。清静地过了三个月,头脑清醒了,自己却尴尬到钻地缝的境界,翻遍浑身口袋,只摸出三块钱,一把干面条,两个人吃了四天,一根青菜、一袋榨菜都是那么的奢侈。
兴武不好意思谈他的失败,能够看得出,他是不想和同学比,怕比没了尊严。我鼓励他,无知的比较往往会伤害自己和关心自己的人,把自己和关心自己的人放在一个卑微的地方去作比较,就很难自信和阳光起来。许兴武是个不认输的,他不断用姚祥阔的话来激励自己: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都要改变自己,融入集体,同时,作为管理者,更要想办法把队伍带起来。姚祥阔,毕业后当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排长,因为立了个人二等功一次,直接提了连长,当时连队每个月几万的伙食费,他和搭档从没因为谁说了算红过脸,在营里树立了一面旗帜。转业到地方后,他把在学员队里学到的团结协助运用到工作中,工作三年多就得到了提拔,至今他的工作都得到领导的高度认可。许兴武到底是有思想的,他在波谷时怀疑人生,因为看到的总是挫败不公,听到的总是埋怨埋汰。只有在低谷时,才看到了现实,看清了人生,也看透了人性本质。因为,低谷能够还原很多事物的真实面目,闯过去,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他坚守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信念引领他走向黎明与曙光。他知道,生活再不如人意,也要学会自我温暖和慰藉,给自己多一点欣赏和鼓励,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干!他的坚强意志是十三队塑造的,这种意志和信念将伴随他走到地老天荒。
十三队的幸福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份渲染另一份,一人渲染另一人,一天渲染另一天,但愿永不败落。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赵继平,山西朔州人,现南京工作,用写作反思人生,让作品愉悦自己。在部队工作十八年,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友报》《河北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发表若干稿件。部队转业后到省级机关部门工作,边工作边思考,完成数十篇的理论文章,先后在江苏省委《群众》杂志、《中国环境监察》杂志发表,部分文学作品在《中国环境报》《羊城晚报》《南京日报》等媒体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