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平:我们村里,关于说“说话”的典故 | 就读这篇

我们村里,关于说“说话”的典故

曹国平

我们村里,关于“说话”的典故系曹国平原创,曹国平独家授权原鄉書院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首发,发生的侵权行为和后果由曹国平自行全权负责

人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还真有点道理。我们的嘴,每天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同样一句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也特有讲究。不过,这类文章,写的人多了,我也不去凑什么热闹了,硬着头皮写一篇,也难和他人比肩,更不用说出彩了。今天我就不讲这些道理了,只想说说我们村子里关于“说话”的典故。

我的老家是一个普通的中原小村。那时,不到一千人,三个生产小队。是那种谁也认识谁,谁也熟悉谁,几乎谁家都难有什么秘密可言的小乡村。

先说村西头有一位老人,如果不死的话,现在应该超过一百岁了。先前,他在村里当大队会计,属于那种不怎么上台面的人。每次开群众会,大队支书及其它干部讲完话后,也会问他有什么说吗?他总是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没啥说了,没啥说了。后来,大队支书升到公社里了,他就当了大队支书,成了村里一把手,一干就是很多年。那时不分届,直干到年岁大了,干不动了,就交给他侄子干,他侄子又干了不知多少年。期间,他仍被称为是村里的“活字典”。村里每遇重大事情,都有他的决策意见在里边。

他当支书时,每次开会都要讲很多话,人们都忘记了,唯独他在夏夜村口乘凉时,说过的一句话流传至今。

“一个人,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他说这句话时我在跟前,亲耳聆听到,很新奇,很感慨。我感觉,这是他人生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关于“说话”的重要总结。

想我们,往往做事心慈手软,瞻前顾后,话却说得很绝很满,似乎倾刻之间,能把天撕个大窟窿。虽然泄了一时之快,到头来,吃亏得还是我们自己。正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死后,他侄儿的支书就没干多久。这可能和说话太张扬有关,我们这里叫,说话口太满。硬是有人气愤不过,要和他穷打“别”,果真就把他“别”下去了。

再说村中大街,住一汉子,是我小学同学。人是好人,心是好心。就是有一个“爱好”,说闲话。一个大男人,钻在女人堆,东家常西家短,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惹人烦,万人嫌。他最喜欢制造“惊天动地”的消息,教人觉得惊愕,他便很受用。

村里有个村办企业,村办企业里有个采购员,这个采购员一次在外边待的时间长了点。他在村子里逢人就说,某某某,这人已经没了,不敢乱说,可能已经被人害了。听他神神秘秘一说,我确实听得目惊口呆,可是没过两天,我就看见人家回来了,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和人说话呢。

一次,他不知说了什么闲话,惹了众女人,一干妇女怒不可遏,跑到他家,连拉带扯揍了他一顿,脸上还留下一道浅红,好几天才渐渐消失。疼不疼丢死了面子。但,秉性难改,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某日,他突然来城里找我,未先开言泪先下。说,不想在村里住了。因原是有一家办丧事,他说人家家里怎么怎么闹矛盾了,讲的有鼻子有眼。本来农村办丧事,就是个敏感地带。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平时隐忍不发的各种矛盾,这时最易暴发,他又给人家火上加油,添枝加叶,乱讲一通,人家家里整个象炸了锅似的,一大伙人气呼呼地去找他,眼看就要把他杀了。吓得他连家也不敢回了。

我问,你到底说了没有?他鸣咽地说,没有。但我心里很肯定地说,他一定说了。因为我知道,他改不了这个臭毛病!这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怎能轻易丢掉呢?

最后说说村东头,前后院,住着两户人家。

两家的汉子都好喷达。老百姓讲话,那叫卖嘴皮,卖“能”!有意思的是,前院是“能”那吃不完,后院是“能”那不够吃。

前院汉子是个瘦高个子,走起路来有点打“闪”,但精神满好,说起话来,鼻眼乱动。最爱给人讲起他过去不凡的“幸运”经历。说是,相当年我们在哪哪做生意,那生意,好那不得了,你知道我们一天挣多少多少钱……说得眉飞色舞,洋洋得意。就象鲁迅描写的那样,说完,环视周围每一个人,看他们感动了没有?人们惊讶之余,问他,哪咋没见你发财?那汉子哈哈一笑,有点泄气但仍鼓足勇气说,你知道,我们吃多厉害哩,都吃了。一圈人相互一看,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院的汉子也不示弱,胖黑脸,眼睛不大,熠熠生辉,挺壮实的一个人,偏爱讲他过去怎样怎样受苦受罪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出来卖“能”的,“能”那不够吃。说是,哪哪一年在哪哪,我们生意做赔了,赔那一塌糊涂,受了多大多难的罪,大冬天,走在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吃没吃,喝没喝,又饥有冷,眼看就要死了……一边悲切地讲着,一边看着人们同情的眼神,稍一停顿,挺认真地说,要是你们,谁也受不了恁大的罪!好象他一下子就成了人们眼里的大英雄,一副洋洋自得的派头。

二位的聊侃,成了村里的精典。不妨谁事,不碍谁情,大家听了一笑,在那没有电视看,没有手机耍的年代,给人们增加了不少乐趣,挺好玩。

我的故事完了,胡抡瞎侃,也讲不出个啥道理,打住。

作者简介

曹国平,男,河南省济源市人。文学“病毒”携带者。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王永寿:父亲的心愿

    父亲的心愿 王永寿 父亲走了,留下那句好笑的话,至今我还记得--多和当官人走动.         想不到不识字的父亲,能有如此至理的人生哲言,现在细品,不免笑出声来.         我初中毕业时,父 ...

  • 「名家新作·中篇小说」张行健|编织者

    作家新 干线 编织者 ·一· 编席匠是东山后边小庄里的年轻人.年年秋后割了高粱秆儿,他便会拿了简陋的工具箱子,来到山根下的大羽村. 大羽村人口多.人口多了土炕就多.家家的大小土炕上,都要铺一页儿或两页 ...

  • 【小小说】王永寿/神奇的烟枪(外一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神奇的烟枪 (外一篇) 王永寿 我爷爷有根长烟枪,被人说得玄乎,传得神乎其神的宝物. 爷爷的那根烟枪,我见过,乌黑得发亮,但烟枪上有两条龙舞的图 ...

  • 风云高家寨

    风云高家寨 文/罗维 临潼的东边有一座山叫金山.金山东西两面流出来两股水,被北边的塬挡住折向西流,祖先叫做灵水.现在,这条河就叫成了零河. 零河向西流着流着,就被挡住过不去了,只好折向北.争出了塬,地 ...

  • 讲讲海南关于巫蛊的神秘故事

    今天再讲一个关于海南的故事吧. 这个故事,是一个道长讲的. 昨天,这个道长去上海给一个女明星(这个女明星原本过气了,后来他建议女明星做了一件事情,又爆红了)看风水,顺路来看看我,一起吃了个饭. 我在饭 ...

  • 纪实:削苹果的人

    王耀司(化名)生了重病,无钱医治,插着导尿管,每天左手提尿瓶,右手用塑料袋提几个苹果或梨,到城管大队"上班".     别以为老王耀司有那么好运气,可以成为城管队员.他跟鎭城管大队结梁子了,他家好不容 ...

  • 献给理想主义者:《仰望苍穹》(5)

    全文发表于<天津文学>,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理想主义者和正义的化身.献给那些当过兵退了伍仍爱着这支军队与人民的英雄们. 6 二哥,在我的记忆里,你的人生低谷是从修那段公路时开始慢慢出现的. ...

  • 陈武||下乡时的一件事

    我是老三届初中学生.那年正逢文革的教育改革,不能再考学校而回了原生产大队参加劳动,并当了一名民兵连的文书.由于运动同样涉及到农村,所以积攒下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需上级部门下去帮助解决,所在地的人民公社 ...

  • 「年度小说推荐」王平安|现反(上)

    作者简介 王平安,1956年1月10日出生,山西省临猗县嵋阳镇任柳村人.先后担任过民办教师.嵋阳公社政府办公室干事.临猗县广播站记者.临猗县乡镇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运城市乡镇企业局干事.运城市委党史办干 ...

  • 陈才生 | 常万能轶事

    总第1294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疫情刚过,常万能就死了.食道癌,六十八岁. 村里人说,这和他常年吃咸菜有关. 也是,每到秋末,他都会腌一缸萝卜,就米粥,就面汤,就黄糊涂.窝窝头--刚好吃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