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七) 2024-05-21 08:55:55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注:雨:用作动词。雨雪,下雪。指落:指手指被冻掉。汉月:指整个中国境内,因为当代时国力强盛,声名远播,所以后世一般以汉来借指中国,又因唐代和汉代一样国力强盛,所以唐人习惯于以汉寓唐。南征:南行。因为祖国在南方,故看到浮云向南飘去便想攀住它,和它一起同归故乡。解读:这首诗同样也是诗人前线将士战斗生活情况的“现场纪实报道”。前四句写严冬筑城之苦,后四句言战士思归之情。严冬时节,大雪纷飞,士兵们行军来到处处是崇山峻岭的青海戍边筑城,他们抱着冰冷的石头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攀行,有很多士兵的手指被冻落在结着厚厚冰层的路面上,离开我们那熟悉的家乡已经很远了,什么时候修筑好御敌的长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回家了呢?南征的道路被厚厚的浮云遮盖,多么遥远!真想让云儿把自己载回家,可浮云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亲身经历过那种军旅生涯才会有那种深切的体会。其中“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非常生动表现了士兵们苦寒之甚,“汉月”希望乘云而回等细致的行动和心理描写来烘托战士们的思归情绪,展现了杜甫现实而又瑰丽的一面,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诗人对军旅生活的真实体察,对战争给士兵带来的痛苦沉表同情。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赞 (0) 相关推荐 夜读|云浮方志里的唐诗(下) 作者:文长辉 二 有一位诗人在南下途中,专门拜访了惠能大师. 这人就是宋之问.唐景云元年(公元712年),被流放的宋之问经韶州广果寺(后名南华寺)朝拜惠能.我们无从得知当时拜见的情景,也许会有&quo ... 【衍水杂评】古体新诗论 每日一句 其实不用担心,你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遇见你梦想的真爱.只会因为害怕孤独地死去,而选择随便找个人,互相饲养.--塞内加 古诗新诗论 引 言 诗歌的魅丽是无穷的.从古代到现代,诗歌在我们这 ... 26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注: 徒旅:指军中的伙伴.是说离家的时日太久,一切都习惯了,熟悉了军营生活,便不再受到伙伴们的欺 ... 25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注: 出塞:乐府横吹曲名.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西汉音乐家李延年 ... 28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注: 送徒:押送征夫.长,头目,指率领征夫的官吏. 远戍:征夫自谓.亦有身:我们也是一个人,也有 ... 27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注: 呜咽水:指陇头水.<天中记>引<三秦记>:"(陇山顶有泉 ... 30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注: 挽强:挽杀伤力很大的硬弓. 疆:疆界. 苟:如果. 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解读: 这是 ... 29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注: 迢迢:遥远的样子. 异苦乐:苦乐不均匀.此处指军中赏罚不公,古代军队中,官兵双方总是对立的 ... 32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注: 单于: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这时用来泛指少数民族的君主的首领. 雄剑:古代神话中,宝剑有雄雌 ... 33 唐诗解读——杜甫之《前出塞九首》(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注: 能无:同"岂无""宁无",估计揣度. 分寸功:极言 ... 99 唐诗解读——杜甫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 孤城:指秦州城. "属国"句:<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