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唐诗解读——杜甫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注:
轩辕休制律:《汉书・律历志》:“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寝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
虞舜罢弹琴:《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疏:“舜有孝行,故以此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教天下之孝也。仇注:“身疾而气失调,故难制律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杜甫借琴以自喻。仇注:“错管承律,伤心承琴。”指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第二句。
圣贤名古邈:圣贤,承轩辕、虞舜说。古邈,古远。
羁旅病年侵:羁旅,旅客寄迹于外。年侵,年岁渐近。这句说因漂泊,年老致病,以上六句从风疾谈起。
舟泊常依震:《易・说卦》:“震,东方也。”
湖平早见参:参,星名。为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之末宿。
如闻马融笛:马融《长笛赋》序:“有洛客舍逆旅吹笛,融去京师逾年,暂闻甚悲。”杜甫离开京师很多年,故有此说。
若倚仲宣襟:仲宣,王粲字,其《登楼赋》:“凭杆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水乡霾白屋:霾,阴晦。水乡多雾,故云。
郁郁冬炎瘴:郁郁,热气很盛的样子。岳州地热,十月犹单衣,或有摇扇者,故云。瘴,山川厉气。
濛濛雨滞淫:濛濛,微雨的样子。滞淫,久雨。
鼓迎非祭鬼:《岳阳风土记》:“荆湖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令男女踏歌,谓之歌场。”《论语》:“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此处指淫祀。
弹落似鸮禽:《庄子・齐物论》:“见弹而求鸮。”鸮,猛禽,俗称猫头鹰。以上十二句写湖中景物。
兴尽才无闷:兴尽承上段所见景物。无闷,不忧。
愁来遽不禁:遽,遂,便。禁,受,胜任。愁来引起下文。
生涯相汩没:汩没,沉沦
时物自萧森:时物,岁时景物。萧森,幽寂衰飒的意思。
疑惑尊中弩:即常言所谓“杯弓蛇影”,故称“疑惑”。
淹留冠上簪:淹留,久留。言留滞不得回朝。冠上簪,指朝簪。时杜甫仍有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
牵裾惊魏帝:《魏志·辛毗传》:“(文)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毗日:'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日:'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辛毗字),卿持我何太急邪?”’这里借以说杜甫因救房瑁触怒肃宗事。
投阁为刘歆:扬雄被收,投阁自杀,几死。
狂走终奚适:狂走,指弃官入秦州及蜀湘。终奚适,究何往。
微才谢所钦:微才,杜甫谦称。谢,愧。所钦,所敬仰的人。
吾安藜不糁:《庄子・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藜羹,以藜叶为羹汤。糁(shhn),米粒。不糁,无米,吾,我,杜甫自称。安,安贫的意思。
汝贵玉为琛:《晋书・宋纤传》:“少有远操,酒泉太守马岌造焉,纤不见。岌铭诗于石壁日:其人如玉,维国之琛。”琛,宝。这里加上“汝贵”两字,意为这不是真的赞扬,而是讽喻了。
乌几重重缚:杜甫广德二年作的《将赴成郡旱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五:“乌皮几在还思归。”言乌羔皮所襄的凭几。今已六年有馀,乌几已坏,须重重捆缚了。
鹑衣寸寸针:《荀子·大略篇》:“子夏贫,衣若县(悬)鹑。”鹑鸟尾短秃,形容衣服破旧。以上十四句因漂泊穷途而追忆往事。
哀伤同庾信:言己与庾信均遭丧乱,庾信尝作《哀江南赋》。杜甫也多伤时之作。
述作异陈琳:《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琳、踽(阮璃)所作也。”裴松之注:“《典略》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曰:此愈我病。”这句自谦不如陈琳才富。
十暑岷山葛:杜甫自乾元二年(759)入蜀,至大历三年(768)出峡,计十年,故称十暑。岷山指蜀中。葛,纤维可织布,葛衣宜于夏日。
三霜楚户砧:自大历三年至五年凡三年,故称三霜,每年霜降在秋末。《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指两湖地。砧,捣衣石。秋制寒衣则捣帛。
叨陪锦帐座:叨陪是谦辞,言忝列。
久放白头吟:古乐府有《白头吟行》。鲍照、张正见都有作,“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点玉之谤,君恩似薄,与古文近焉”(《乐府古题要解》卷上)。这句说久仿古歌而吟。杜甫为房琯事遭贬漂泊也与之相近,不仅言年老头白。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道德经》:“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淮南子・原道训》:“已雕已琢,还反于朴。”这句说时清难遇。《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这句是说已经隐居似陆沉。
应过数粒食:张华《鹪鹩赋》:“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过,超逾。
得近四知金:《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这两句说亲友惠赠米、金。言米略逾数粒,金亦廉洁。以上十句写楚蜀浪游境遇。
春草封归恨:兼有隔断之意。这句说归计不能实现。
源花费独寻:源花,指桃源之花,难独寻,不能独访,表现杜甫对理想幻灭的悲伤。
转蓬忧悄悄:转蓬,自言漂泊如蓬草经风飞转。悄悄,忧心的样子。
行药病涔涔: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刘良注:“因疾服药,行而宣导之。”《汉书·外戚传》:“(许)后日: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颜注:“岑岑,痹闷之意。”这两句应前“羁旅病年侵”句。
瘗夭追潘岳:潘岳《西征赋》:“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杜甫在湖南有小女丧亡,故云追潘岳。夭,早死。瘗,埋葬。
持危觅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句说步履欹危,须觅杖扶危而行。
蹉跎翻学步:蹉跎,失时,耽误了光阴。这句是反用,说自己不能随俗而行。《庄子·秋水》:“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感激在知音:知音,指湖南亲友。《古诗十九首》之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曹丕《与吴质书》“昔伯牙绝弦于钟期……痛知音之难遇。”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苏秦、张仪,战国时纵横家,长于口辩。《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  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铗。”镡,剑环。这两句说诸亲友谬加奖誉,以上十句抒衰年留滞之感。
纳流迷浩汗:纳流即言河海。《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浩汗,大水的样子。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三江五湖,浩汗无涯。”
峻址得嶔崟:峻,高。嵌签,山高的样子。址,一本作“趾”。两句赞美诸亲友胸怀的高深。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城府,湖南观察使府署在长沙。清旭指晨晖。筠,竹。起,高耸。浔,水涯。碧浔即指湘江。两句写幕府所在。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披颜,开颜。倩倩,笑貌。逸足,称良马。駸駸,马行疾貌。这两句说归往者多,难邀惠顾。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朗鉴,明鉴。存,存问。愚直,杜甫谦称。两句感亲友待己之厚,但出以誓词,亦缘胸有不平之愤。以上八句称美幕府亲友。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公孙,公孙述,汉末称帝于蜀中。蜀地险峻可恃。这句暗指蜀中叛将杨子琳,时为澧州刺史,出兵讨臧瑜,受赂而回。侯景,梁时叛将。这里暗指潭州兵马使臧价,他杀死了刺史兼观察使崔瑾。
书信中原阔:阔,阙绝。中原指洛阳杜甫故乡。
干戈北斗深:干戈,战乱。北斗,指长安。深,深重。
畏人千里井:刘勋妻王氏杂诗: “千里不唾井”《苏氏演义》载《金陵记》:“日南(郡)计吏止于传舍间,及将就路,以马残草泻于井中而去,谓无再过之期。不久复由此,饮于此井,遂为昔时到节刺喉而死。故后人戒之日:千里井,不泻到”。
问俗九州箴:《札记・曲礼》:“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郑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朱熹注:“问俗,虑得罪于众也。”九州,约言之也。两句说到处可忧虑。
军声动至今:不仅湖南有臧瑜之乱。大历四年冬十一月,吐蕃侵扰灵州,冯崇道、朱济时反于广南,故云。以上八句慨叹乱离时事。
葛洪尸定解:这句言己将死。《晋中兴书》:“葛洪止罗浮山中炼丹,在山积年,忽与广州刺史邓岱书云:当欲远行,岱得书狼狈而往,洪已亡,时年八十一,颜色如平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其轻如空衣,时人成以为尸解得仙”(仇注引)。
许靖力难任:以许靖比喻自己也到处逃难漂流,因己衰病,不再能远行,故说“力难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靖惧诛,奔伯(孔伯为豫州刺史)。仙卒,依扬州刺史陈祝秫。秭死……靖收恤亲理,经纪振赡,出于仁厚。孙策东渡江,皆走广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袁徽称其“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后入蜀,为太傅,卒年逾七十。
家事丹砂诀:指炼丹之方。家事对王事言,犹言私事。
无成涕作霖:这句说炼丹求仙不成,泪如雨下不止。雨三日以上叫霖。以上四句述穷老无聊之状,用病死作结。浦起龙认为这四句:“絮絮叨叨,纯是老人病惫时,追思历历寄谢种种情状。然细寻之,条理仍复楚楚”(《读杜心解》卷五之四)。
解读: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元宵节前后,杜甫离开夔州东下,走上了返回故乡的旅途。原计划重游江东,然后循江南运河、邗沟、淮水、广济渠,经梁宋返洛入京。船到江陵,本想暂时居留,但告贷无门,生活窘迫,只得在这年暮秋携家离开江陵去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在公安受到老朋友的热情接待,憩息数月。于年前东下岳阳,来到洞庭湖畔。大历四年(769)春,又从岳阳出发去游衡山(南岳),投奔在衡州当刺史的旧友韦之晋,一路经洞庭湖、青草湖入湘江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在潭州游岳麓山后,继续南下,经湘潭、衡山县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市)。
但杜甫到衡州不久,韦之晋就奉召调离,随后即病死在潭州。杜甫不得已再回潭州。在旅途中熬过了一年“终日忍饥西复东”(《白凫行》)的曰子,便到了大历五年(770),这是杜甫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玢杀观察使崔璀,在潭州作乱。杜甫仓促避乱再赴衡州,原打算从衡州到郴州,依靠舅氏崔伟。赴郴州途中,在耒阳阻水停泊五天不得食,耒阳聂令闻讯即送去牛炙白酒慰问。后人遂附会出杜甫饮食过量,一夕之间死于耒阳的传说。其实杜甫因不耐耒阳的暑气,决定不去郴州,又返回潭州,到秋天准备去汉阳和襄阳。在潭州往岳阳的船上,他抱病写下了《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深深地叹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写完这首绝笔诗不久,诗人便怀着至死未见风尘清的遗恨,走完了艰难的人生旅程,享年五十九岁。
整首诗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回顾了半生颠沛流离之苦,向亲友托付了后事,充满着凄切动人的家国之忧。这是他的绝笔,是他生命的最后时日,因此这首诗是研究杜甫临终前事迹极为重要的一首诗。
在唐代诗人中,杜甫是活得最累的人,是活得最苦的人,也是活得最迂的人。以致后人常常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做杜甫真难!
杜甫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最大的悲剧在于他自认为是一个巨人,而时代、皇权和社会却认为他是一个侏儒。这种巨大的反差整整折磨了他一生,最后使他油尽灯枯,死在苍茫寒水中的一条破船上。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问都消耗在争取时代、皇权和社会的认同上了。当然这种认同不是指他的诗才,而是指他的政治才干。就其诗才,杜甫这样评价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从他一生的成就来看,这种说法确非虚誉。
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也不能以诗立世。尽管唐以诗赋取士,但诗赋只是一块敲门砖。当然,最好的境界是亦官亦诗,亦有堂前珠玑,亦有案上文章;亦有手中执笏,亦有墨飞五彩。想想也是这样的,高官吟诗,吟诗也觉胆壮,也觉气雄,潦倒书生吟诗,青鞋布袜,蹇驴瘦马,瘪着肚皮,于枯藤老树昏鸦的乡间路上,寻得多少好诗,终究还是被认为是个失败的人,不足称道的人。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还是这样认为,风气依然如此。你的头上若不扣一顶官帽,怎么看都不像那么回事。即使这个人的品德如梅花般香洁,才华如云霓般灿烂,写出的诗句如长蛟般腾风掀浪,没用,轻飘飘呀。
在任何时代,才华和品德都无法与权力和金钱抗衡。权力和金钱加在诗上的附加值,在一定时间内,往往会大于诗自身的价值。当然,历史会给诗人一个准确定位。可当昏昏沉沉的历史和姗姗来迟的艺术女神来下结论时,当事人早已成为一堆枯骨。
全诗的基调是忧苦的。四大段中,每段紧扣这个基调,从不同的方面宣泄了自己的忧思愁苦,同时交织融会,产生了动人心魄的力量。
第一段从“轩辕休制律”到“时物正萧森”,正面入题,从风疾叙起,接写湖中行船所见所感,着重表现病苦。开始四句,萧涤非先生有深刻的解释:“这四句得连看,因第三句申明第一句,第四句申明第二句。这一开头,相当离奇,但正是说的风疾。风疾和轩辕(即黄帝)制律、虞舜弹琴有什么相干呢?这是因为相传黄帝制律以调八方之风,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词有“南风之薰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然而现在我却大发其头风,这岂不是由于他们的律管有错,琴心有伤吗?既然如此,那就大可不必制、不必弹了。这种无聊的想法,无理的埋怨,正说明风疾给杜甫的痛苦。”
这四句的确表现了杜甫在长期病苦中无可奈何的激愤心情,以致有些神思恍惚。“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即以马融笛声比风疾发作时的耳呜,以王粲登楼的“向北风而开襟”喻病苦中的颤抖,在长期重病的摧残下,诗人的心情坏到极点。节候又正值冬季,他从船上看洞庭湖滨的景色,虽有“枫岸叠青岑”的特色,但那空中的寒云、阴暗的“白屋”(即茅屋)、浓雾般的瘴气、潆漾的淫雨以及祭鬼的鼓声、猫头鹰被弹落的哀鸣,无不带着浓厚的愁’惨的色彩,更使诗人愁、闷迭起。“生涯相汩没,时物正萧森”,正是这种情景的明确写照,诗人采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铺叙哀景来衬托自己的病苦。
第二段从“疑惑樽中弩”到“得近四知金”,是在第一段之后的转折。诗人回顾往事,着重抒写自己的忧疑、穷苦。“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用“杯弓蛇影”故事,说自己因世路险恶而疑畏多端,长期淹留不得归京。言外之意是,自己自从在京因疏救房瑁得罪出走(“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以后一直在战战兢兢中过日子。至于生活上的困窘,那就更不堪提起了:吃的只是野菜羹,用的桌子“乌皮几”破得捆了又捆,穿的衣服补丁叠补丁,其他概可想见。在巴蜀十年和在楚地三年的频繁流浪中,虽然也承地方官的接待,得陪侍锦帐,但大多合不来。自己忙于衣食,只有庾信似的哀伤,哪里能写出陈琳那样的好文章?十分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尽管如此穷困,却仍然表现了铮铮硬骨:“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生活虽然这样穷苦,但总比鹪鹩的“每食不过数粒”好一点,因此从来没有接受过暗昧的财物。君子固贫,而志不可移,这无疑是崇高品质的宣言。这一段中,也有对权贵的讥讽——“微才谢所钦”“汝贵玉为琛”和对自己进退两难处境的感叹——“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诗中交织、穿插,与世道、政治相连,在平静的叙述中,暗藏着奔涌起伏的激愤之情,把自己的穷苦表现得愈益深刻。
第三段从“春草封归恨”到“皇天实照临”,叙写入湖南后对亲友高谊的谢意,表现了作客他乡、无依无靠的孤苦。“舂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是向亲友说明入湖南而又转徙不定的原因。杜甫于大历三年(768)春天出峡至江陵,想从陆路北上,回河南巩县老家,但因种种原因而未果,所以只得南下,来寻找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栖身之地,然而费心尽力,却总是找不到。两句诗里,漂泊无依之意,已深深地蕴涵其中。在“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天追潘岳”的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只好“持危觅邓林(即手杖)”,像衰病者需要手杖的扶持一样,来投亲靠友,仰仗帮助了。而自己的愚直,也受到亲友的包涵,并得到夸奖。你们对我的知遇,真像“纳入众流的三江五湖浩瀚无涯。高地之上更耸立着高高的山峰。城府的大门冲着朝阳敞开.苍松翠竹掩映着清清的流水。人们都带着倩倩的笑脸,骑着骚骏的快马来投奔诸公。你们都具有慧眼能赏识像我这样既愚且直的人,唯愿皇天后地能照临我感激诸公的赤诚”(陈贻欣《杜甫评传》下卷)。这些感激之语说得情真意挚,但在感激的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位衰病交加、穷愁潦倒的老人那强为言辞、凄凉孤苦而老泪纵横的形象,显得格外悲切动人。“蹉跎翻学步”以下,表面上轻松,而经“转蓬忧悄悄”四句一衬,却分外沉重,这种互相衬托的手法,收到了入木三分的效果。
第四段从“公孙仍恃险”到末尾,笔势宕开,叹息战乱不息而伤己之将死于道路,流露出无限深长的人生悲苦。这一段是对全篇的总结,在简洁的文字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方面,“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藩镇作乱,天下战事不息,这是生灵涂炭、自己奔窜异乡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家乡音信断绝,归日杳不可期,更显得有异乡作客的不安和可怕。特别是最后四句:“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更是极为沉痛。作者在一字一泪地哭诉:我衰病如此,定将像晋朝的葛洪尸解那样,必死无疑,现在已经无力像汉末许靖那样拖家带口远走安全之地;家事将像空有丹砂诀而炼不成金那样,无计可施,无法维持,想起来怎不叫人泪下如雨啊!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希望亲友在自己死后,能够伸出援助之手,给家小以照顾。这饱含深情的哀鸣,千载而下,读之仍然叫人伤感无尽!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一位在垂死之际仍然为家小操心的慈祥而悲切的老人,更看到一位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依然念念不忘国事,为天下而忧虑的爱国者的崇高形象。
我们的诗人终于走完了充满着苦难的人生历程,永远离开了他万分眷恋的祖国和人民。他的灵柩旅殡于岳阳,四十余年后才由其孙杜嗣业归葬偃师首阳山下。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全诗的基调是忧苦.分为四段,每段紧扣这个基调,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忧思愁苦. 第一段从"轩辕休制律"到"时物正萧森",正面入题,从风疾写起,接写湖中行船所见 ...

  • H39杜甫五律《客亭》读记

    杜甫五律<客亭>读记 (小河西) 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此诗与前两篇(<客夜>.<悲秋 ...

  • 少年不识杜子美

    BBC最近推出了一部记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Du.Fu.China's.Greatest.Poet.2020>,在英国热播.片中,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 人到中年,迷上了杜甫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72天的第272篇原创文章 最近开始读起了杜甫. 我 ...

  • 一代诗圣杜甫的传奇人生(三):迁徙蜀中,与世长辞

    导语: 公元759年,四十九岁的杜甫携妻带子离开长安,开始了向西行进的漫漫征途.一路上翻山越岭历经艰险,他们在甘肃省境内的同谷(今甘肃天水)落脚,希望能得到接济.穷困潦倒的杜甫却始终不能让家人过上衣食 ...

  • 92 唐诗解读——杜甫之《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 ...

  • 80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注: 练:白绢. 平天:湖名.即平天湖.唐时,平天湖在贵池西南五里的齐山脚下下,今已干涸. 耐可:岂可. 解读: 全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平天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3 唐诗解读——杜甫之《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 ...

  • 4 唐诗解读——杜甫之《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 ...

  • 5 唐诗解读——杜甫之《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