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观察】“十三五”中环保凯恩斯主义的重点和难点

【环境观察】1569

“十三五”中“环保”凯恩斯主义的重点和难点

文/李志青

(1)

“十三五”期间环保将成为重中之重,这一点已经基本没有悬念,但究竟如何才能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统一起来,这其实仍然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因为,在大部分的环保实践中,都面临一个来自于经济的约束,那就是在资本等经济要素总量相对固定而稀缺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环保”必定要利用大量的稀缺性资源,从而造成与其他用途相竞争的“挤出效应”,进而形成所谓的“二元悖论”:要么侧重环保,要么侧重经济增长,而无法同时兼顾两者。

(2)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环保运动大都兴起于“环境问题”,但却解决于“资本过剩”时期的根源,即只有当资本充分过剩,并从其他部门溢出时,环保才能够“幸运地”捡到漏出的资本,并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也正是为何在资本供给相对紧张的发展初期,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兼顾环境保护的原因所在。

(3)

那么回到中国目前的状况,资本是否已经出现过剩了呢?表面上看,近期部分部门的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因此表现为相应的产业资本有点过剩。但其实不然,在城镇化率以及民生水平都在继续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目前的产能以及资本充其量是结构性过剩,而不是绝对性的过剩。因此,现阶段,资本并非已经丰富到需要向低回报率、长周期的公共部门投资不可的地步,相反,我们仍然需要通过自贸区FTA账户等扩大金融贸易自由化的工具来加速资本的回流,这充分证明国内市场仍有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潜力。

那么,在资本仍然稍显紧张的发展阶段,我们同步要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钱从何来呢?如果说,从资本的视角看,我们还没有到大张旗鼓保护环境的地步,那么,“十三五”重视环保的可行性究竟在哪呢?这个信心和底气又是如何得来?其实这正是“环保”凯恩斯主义的最大难点所在。

(4)

简单而言,“十三五”重视环保的信心和底气一则来自于“环保”在政治上的正确性,改善环境,改进民生,这是执政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的合法性源泉之一。当然,如果仅仅是政治上正确的话,可能的结果是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这当然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因此,“十三五”有信心和底气重视环保的第二个原因是,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对环保的忽视,已经在环保(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缺口,也就是说,抛开非经济的因素,就环保作为一个经济部门的发展而言,已经陷入极大的失衡,而这样的失衡还在往外延伸,波及到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譬如环境资源定价扭曲,造成配置效率低下),这意味着,纠正环保部门的定价,创造环保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会在实际上不仅改善环境质量本身,而且还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当然,这样的影响并不全部体现为一种“需求”的刺激上,而是与以往的政府性公共投资不同,还体现为整体效率的提高。这显然是全社会乐见其成的。

(5)

归纳起来,“十三五”期间,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在于,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又改善经济增长的效率,就此意义而言,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一种“非典型”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当然,这其实也正是开启“功能环保”发展新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