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昌龄之《采莲曲二首》(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解读:
江南水乡盛产莲藕,每至秋季莲子成熟时,女子常常到荷塘中采莲,这一旧俗在南朝民歌多有反映。《采莲曲》是乐府旧题,又名《采莲女》《湖边采莲妇》,后被梁武帝萧衍改编,多描绘江南水乡秀美风光,歌咏采莲女子的生活情态与爱恋情思,这首诗就是以民歌的语言,描绘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
诗一开篇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有荷叶、有采莲女的衣裳,相互映衬,恍若一体,使人联想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下句则是对采莲女拨开荷花乘船前行情景的描绘。明写荷写,实则写人之美,这些采莲女的美,是那种阳光般健康的美,而不是那种大家闺秀式的弱不禁风。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采莲女在入池时嬉笑快乐的场面,虚写了池中荷花枝繁叶茂,从而“闻歌始觉有人来”,仿佛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真实的感受。后人点评此诗“此篇纤媚如晚唐,但不俗,故别”。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关注的是人,但也不可脱写景之笔,便即有写景,也不能忽视景物背后那双深情的眼睛。
王昌龄(?—756?)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人(陕西西安)。曾官江宁丞、龙标(湖江洪江西南)尉,故世人称“王江宁”“王龙标”。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郞。后遭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因“不护细行”,又贬龙标尉。安史乱起,避乱江淮一带,触忤濠州刺史闾丘晓,被杀。新、旧《唐书》有传。所作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作。擅长七绝。《全唐诗》存诗4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