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63:第五回精读⑧

063

第五回精读⑧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 没有看懂“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和“金陵十二钗副册”的贾宝玉转而打开了“金陵十二钗正册”。按照常理,“金陵十二钗”正册记载了红楼中最重要的十二位女子的命运,应当有十二首判词,但是如果数一数便发现只有十一首,这是因为金陵十二钗中最重要的两个女子,也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用了同一首判词,即这首“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批注】“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两句使用典故。“停机德”出自《后汉书》,说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外出求学时候突然想家就回了家不想去求学了,他的妻子知道了就把织到半截布给剪短了,以此告诫乐羊子:半途剪短的布匹是无法使用的,而求学半途停下就如织布半途剪短一样,这个人也将一事无成前功尽弃。于是后来边用“停机德”来指代像乐羊子妻子一样很会相夫教子的女子的这种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品德。“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说的是东晋时期的才女谢道韫。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又一次开家宴,正好赶上下雪了,就让子侄们用一句诗歌来表达对飞雪的比喻,有人把飞雪比作撒在空中的盐,而谢道韫则把飞雪比作了更恰当的柳絮,于是后来便用“咏絮才”代指那些具有文学才华的女子。这里,“停机德”自然说的是薛宝钗,而“咏絮才”说的就是林黛玉。“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两句则对应前文两句,分别暗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名字,同时照应了判词的图画。在其他一些续本红楼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同时也成了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最终的命运结局的写照,即林黛玉上吊而亡,薛宝钗冻死在了雪地中的悲惨结局。

【批注】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要使用同一首判词,历来也有很多种看法,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就是“钗黛合一”说,脂砚斋评语中也有“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这样的说法。至于如何合一,又如何幻笔,我们也看不到曹雪芹设想的红楼结局,自然也就无法理解了。但是从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的性情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薛宝钗是林黛玉的未来,林黛玉是薛宝钗的过去,他们身上都带有着作者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林黛玉象征的就是那还未世俗化的理想美好的少年,而薛宝钗则代表了进入世俗逐渐认清现实的成人。也可以说,林黛玉终究要变成薛宝钗,而薛宝钗也曾是林黛玉,两人只是同一个人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的具象化而已。

【批注】“二十年来辨是非……虎兔相逢大梦归”这紧接着钗黛之后的第二首判词是贾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大体是说贾元春进宫二十年后终于像那绚烂的“榴花”一样得到了帝王的宠幸。“三春争及初春景”则暗示元春三个妹妹也就是迎春、探春、惜春等都不会像元春那样风光无限,“虎兔相逢大梦归”则点出了元春最后的结局,暗示元春将死于一场宫廷斗争,而这对应的图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形成照应。不过,在通行版高鹗续本中元春是死于疾病,这似乎也和曹公的设定有所矛盾。

【批注】“才自精明志自高……千里东风一梦遥”这第三首判词说的是贾探春。探春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既有才华又懂治家甚至颇具政治才能有远大抱负的一个女子,所以说她“才自精明志自高”,但是,探春的悲剧则是“生于末世运偏消”,也就是说生不逢时,偏偏生在了贾府没落的时期,纵使她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最终也无济于事。“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则点出探春结局,暗示探春将要远嫁他乡海外,和亲人们骨肉分离,探春判词对应的画面,“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就是这样结局的生动写照。

End

注:

1.《红楼梦》批注式精读系列的原文主要参考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

2.《红楼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推荐必读书目,是高中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荐书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