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包火,牙准疼!这张方子,散寒、去火、治牙疼,打开一团乱麻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寒包火”型的牙痛。
什么是“寒包火”型的牙痛呢?
我还是得给你举个例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是50岁。
这个人,有牙痛病史十多年。而且,他这个牙疼十分有意思,就是经常在着凉遇冷的时候发作。放在平时,还真就很少发作。
这一回,患者又不慎着凉了。结果,他这个牙疼就如约而至。
怎么办?他想看看中医。十多年过去了,为了治牙,他尝试了很多办法,唯独没看过中医。说不定,中医能有好办法。
于是,就去看中医。当时,患者身边的人还不理解,觉得为了一个牙疼去看中医,喝汤药,这似乎有点不合适。
刻诊,见患者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口干口苦,想喝凉水。与此同时,他还心烦意乱,有一点怕冷,浑身没汗。看大小便,发现小便发黄。看舌脉,发现患者舌红,苔黄厚,脉象偏浮紧。
当时,患者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我只要一着凉就牙疼呢?
医家告诉他,这叫做寒火牙痛。外面有寒,里头有火。寒热夹杂在一起,郁滞不散,形成了一团乱麻。这乱麻解不开,牙疼就好不了。
接着,看医家写了一张方子:
羌活、防风、川芎、白芷、黄芩各15克,细辛3克,黄连、甘草各6克,荆芥、栀子各12克,石膏30克。
结果,这个药,患者服用4剂以后,诸症悉平。牙疼、怕冷、尿黄、口干口渴、心烦意乱之感,完全消失了。
这张小医案,最初刊载于1987年的《湖北中医杂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小。
当时,我看到这张医案的时候,觉得大受启发。因为在当时,我见过不少一感冒着凉就牙疼的人。说老实话,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好的思路来应对。这张小医案,可以说帮了我的大忙。
我给你从头说说吧。
你看这个患者,在就诊当时,微微怕冷,身体无汗,脉象浮紧。你看看,这是不是外感风寒之象啊?风寒袭表,营卫失和,卫气被郁遏,所以患者怕冷。寒邪主收引,腠理闭塞,所以患者无汗。脉浮紧,那是寒邪来袭,正邪相争的表现。
可见,当时的患者,体表肯定是有一层寒邪的。
当然,患者还有一层热邪。这个热邪,在他的体内。
你看,他心烦、口干口苦、牙龈红肿、尿黄、舌红,苔黄厚。这不是内热之象吗?
外面有寒,里头有火。这“寒包火”的状态,在这个患者身上体现出来了。
现在,此人的发病脉络,就比较清楚了。
本来,这个患者体内是有火的。但是这个火,放在平时,身体还可以将其发出来。但是一旦遇到寒邪,身体气机为之郁闭的时候,患者体内的火就发不出来。于是,这个火就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导致患者出现牙痛。
所以说,这个时候,真正的解决之道,就是外散寒邪,内清里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当时医家开的方子:羌活、防风、川芎、白芷、黄芩各15克,细辛3克,黄连、甘草各6克,荆芥、栀子各12克,石膏30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古方九味羌活汤的化裁。
九味羌活汤,其实是中医里头的解表剂。它的组成,就是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它的主要功效,就是发汗解表祛湿,同时还能清里热。就医案里的化裁来看,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细辛、荆芥,用于解表,治的是外邪。黄芩、黄连、栀子、石膏,清的是里热,治的是热邪。你看,如此一来,外寒和里热一起化解,此人的牙疼也就被制服了。
其实,生活中,这种外感寒邪,内有里热的牙疼患者,还是很多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一旦受寒、着凉、感冒就发病,同时口干口苦、牙疼异常、牙龈肿痛,舌红苔黄。看脉象,往往有一点浮紧。人在牙疼的同时,还有一点恶寒。你可以看看,这类人在我们周围还是不少的。
对这种患者,西医可能有自己的认识。中医,则主张外散寒邪,内清里热。两种思路,都有道理。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吧。
有很多人,一旦受寒就牙疼,这个现象持续了好多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希望我这篇文字,能够为此类患者提供一个思路。非专业的读者朋友,我建议你一定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有些人的牙疼,和外感寒邪完全没关系,那就不能这么用。专业的读者朋友,我请你对“寒包火”牙疼作一个深刻的了解。应该说,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牙疼,还是很受业界重视的思路。它的临床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