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我的艺术之路

平顶山智泉流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回复『 早安 』,迎来一天好心情—

     

王中林,字一鸣,1956年生于河南鲁山,汉族,专科学历,公务员,艺术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现居平顶山市,200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先后做过军人、教师和行政文秘工作,所作论文、散文和报告文学被收入多种书刊。1992年后专业从事工艺美术雕刻和现代刻字艺术的研究和创作,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协雕塑艺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平顶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平顶山市书协刻字艺术委员会主任、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平顶山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平顶山市旅游商品协会会长,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平顶山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

王中林的书画艺术雕刻融书法、绘画、造型、镌刻以及文学艺术为一体,构思独特、天然成趣,作品多次被选送参加国内国际大展并获奖。曾三次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照在多种画册和报刊杂志上发表。千余幅作品被高雅厅堂、旅游景点、星级酒店及海内外人士收藏。中国艺术报、中华建筑报、郑州晚报、大河报、河南商报、平顶山日报、中国河南、河南卫视及平顶山电视台等十多家新闻媒体曾先后进行专题或专版报道。

我的艺术之路

王中林

(一)
      晚来有闲,翻看张海老师的《张海书法新作选》,看到张海老师的自作诗"对镜哪堪两鬓衰,擎云心事等闲灰,此身合是书家未,叵耐春光唤不回。"张海老师的几句诗让我品味了许久,感叹了许久,心里便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把我的从艺之路写下来。
      我不是书法家,我只是个刻字的,所做的事就是把书家的字从平面变成立体,因此便与书家有了不解之缘,因此也算是个捉刀的匠人,说的文雅一点,也叫艺人吧!
     从事书画雕刻艺术创作,说起来也有了一些年头了,可回想起来,这并非我的初衷,说起来我搞书画艺术雕刻也算是半路出家,当初只是出于一种兴趣,工余闲暇玩玩而已,可没想到走上了这条路,便一发不可收,一步一步成了我的主业。我的朋友们大都知道我早年所从事和爱好的其实并不是书画雕刻,而是文学在部队作文书、在学校教语文、在机关做文秘、闲暇时胡乱写一些文字:或散文或报告文学之类,以在书刊上发表为乐,偶尔在电台播一次,便兴奋得睡不着觉,赚到的稿费虽然微不足道,可心里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充实,唉,那时候多纯真啊!
      说起爱文学,我小时候不仅家里穷,而且又生在山区,比起一般概念的穷乡僻壤更显得落后和闭塞,那时候基本上没有娱乐,同一生产队的小伙伴们在漫长的冬夜里围坐在大伯父的炉火旁听老人唠扯村里村外的陈年旧事,便成了小时候唯一的娱乐,其间能听到聊斋、水浒、三国、封神榜等故事就成了我期盼的精神大餐,那时候我常常把能搜罗到而且看了无数遍的小人书码放得整整齐齐象宝贝似的藏在破旧的箱子里,再后来便读起了文学小说来,虽然年少,却每每被小说里的故事吸引着,感动着, 直到后来把读书当成最大的乐趣,可那时候能找到一本小说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上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除了课本之外很难找到其它的文学书籍可读,当时的文学小说除了《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几部新书之外在当时大都属于毒草或四旧之列,如《青春之歌》、《封神演义》等书在当时都属于被禁之列,买是肯定买不到的,即使有卖的也根本没有钱去买,当时生产队里一个劳动日不过一毛多钱,就是去供销社称半斤盐也得拿鸡蛋去换,你拿什么去买?记得有一次偶尔搞来一本破旧发黄的《封神演义》,便兴奋得如获至宝,夜里躲在被窝里偷偷的看,白天又怕被红卫兵发现当作四旧烧了,塞到床席下又怕不保险,便爬高上低偷偷藏到顶棚上。当时还不兴考大学,所以心中也就没有考大学的概念,你就是学习成绩再好也没有用,有大学也是靠人民公社的推荐去上的。那时候,可以说乡下的孩子除了当兵一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和土地打交道,所以小时候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有一天能走出去看看山外的世界。对一个生活在山区的孩子,祖祖辈辈都没有走出过那片大山,能走出去看看山外的天地,无异是一种梦想。
      机会还终于来了,上到高中二年级期末时,部队征兵来到我们村,我内心那个兴奋啊,虽然当时刚刚十八岁,可硬是缠着父母死活要去报名参军,后来终于如愿以偿,参军到了部队,在广西柳州机场当了一名空军战士。
        说起参军,我是怀着一腔报国的雄心壮志来的部队,当穿上崭新的绿军装,告别父老、告别家乡的那一刻,那是怎样的一种激动啊!那一刻,我默默对自己说:我这一生就交给军队、交给祖国了,当祖国需要我时,我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新兵连集训结束后,新兵开始分配到各个连队,我被分配去的单位是机场气象台当报务员,具体工作就是每天把电报里接收到的全国各地的气象信息填写在气象云图上,为飞机飞行提供服务。报务员需要专业的训练,因此在当兵的第一年,我就被派到了广州接受专业训练。在广州白云山下一个叫"新市"的地方,第一次接触到过去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电报,所不同的是,对于报务员来说,气象电报的难度远非通信电报可比,通信电报是把耳机里听到的电码转换成数字抄出来就可以了,而气象电报则需要两次极快的反应:首先得把耳机里听到的滴滴答答的电码声瞬间翻译成数字,然后还得把数字翻译成气象符号准确无误的填写在气象云图上,而这些反应均需在一瞬间完成,速度之快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说是翻译,实际上已训练成了一种潜意识,别人听起来是滴滴答答的电码,但在报务员听来就是数字和符号,无需翻译,也根本没有时间去翻译,你想啊,报务员每分钟平均要接收一百多个数字,每秒钟接收的数字都在两个以上,而每个数字又是由五个长长短短的电码组成,所以每秒钟在耳机里接收到的就是十几个滴滴答答的电码,你怎么去翻译?所以才会有一年的专业训练。以我的性格,这项工作和我爱好的文学艺术风马牛不相及,可我是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参军来的部队,所以内心只有国家的需要,个人爱好早已置之度外。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还好,我没有辜负祖国对我的期望,由于平日里的勤学苦练,一年后,便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回到柳州机场我的工作岗位。
       在报务员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了一年以后,命运之神再次光顾,部队给了我一个对于战士来说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机会:准备送我上军校!那时解放军在南京有一个第三高级军事专科学校。当时我那个激动啊,比当初接到让我参军的通知书还让我兴奋,一直到走完了政审、体检、填表等过程,就等着次年去上军校了!我的入党申请表,也是在那段时间填的,时间正值1975年的初春,也就是我参军入伍后刚刚步入的第三年年初,这一年在我的人生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久,我又被抽调到了机场政治处,在政治处的几个月,做的工作基本上是文书,经常走基层下连队,于是对基层连队的情况也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凭着手头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我当时把我所观察到的情况以幼稚的笔墨写了一篇内参材料,题目叫"积弊十端",具体内容就是把当时部队里存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班子懒散、部队骄傲、官兵惰性等不利于战备的问题归纳出十条并进行简单的论证,然后作为一篇内参材料郑重的挂号寄给了空七军党委。那时候刚刚廿出头,单纯的如同一张白纸,做事凭着一腔激情,没有点滴私心,自然也没有顾忌到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这件事不久便有了反应,两个月后的一天早上,教导员通知我说,空七军政委张虎臻将军专程从南宁来到柳州,头一天下午已经到了场站,上午安排在场站招待所和我谈话。我听到通知,心里紧张得七上八下,要知道空七军辖下十几个机场,张虎臻将军专程从南宁来柳州和一个战士谈话,肯定是非同小可!时光悠忽过去了许多年,具体细节早已淡忘了,只记得当时我是硬着头皮去的。到了招待所,接待我的并非张虎臻,而是空七军气象处的李杰处长,大概因为我是气象台报务员的缘故吧,所以才专门带上气象处的李处长前来。李杰首长是个老成持重的北京人,年龄五十多岁,看得出很有城府但又平易近人。李处长告诉我,昨夜里宁陵机场出了飞行事故,张虎臻政委一早临时决定飞宁陵机场了,特意让他留下和我谈话。在李杰处长眼里,一个廿岁刚出头的战士,也就是个孩子,所以就以一个长辈的口吻先是和我语重心长的聊起了家常,那种亲切的气氛比我预想的要轻松得多。
       我忘不了许多年前那次谈话,那是一次长谈,也是一次两辈人对事物认识的推心置腹的交流。李杰首长说:"小王啊,你寄的材料政委和我都看了,你的出发点很好,你也观察到了部队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这些现象长期以来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你的目光很敏锐,这一点首先应该肯定。"
        那一次听首长谈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直在认真的倾听,对首长的问话我只是简单的做些回答,首长的话都是那么的有道理、有逻辑,平易近人而又语重心长,可首长最后还是定了调子:"小王啊,你太年轻,认识上免不了偏激,其实部队也不是真空啊!部队和地方一样,也有左中右,也有先进和落后,你说是吗?"
       那就是说,有这些问题属于常态,用不着大惊小怪,我愕然……
在李杰首长和我谈话过后的几个月中,也许是心病吧,我总是看到单位领导异样的目光,就如同我成了另类,内心开始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深深的孤独和彷徨。直到几个月后,也就是1975年深秋,一个中央文件的传达让我从彷徨中走出,       一扫心底的阴霾,心里亮堂了许久,也兴奋了许久。记得那是1975年国庆节前后,部队全体官兵齐集场站礼堂,听场站首长传达中共中央文件,我清晰的记得礼堂内庄严凝重的气氛,这是邓小平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后首次作出的军队要整顿的决定,上千人的礼堂鸦雀无声,都在静静的聆听场站首长以语速缓慢的庄严口吻宣读中共中央文件,文件题目是"军队要整顿",题目后面有一句特别提示:"毛泽东已圈阅"。文件不长,整个文件只有五段话,五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只有一个字,内容分别是"仲"、"懒"、"骄"、"奢"、"惰"。"仲"的意思是机构臃肿,毛主席说,兵贵精不贵多,这就有了后来的百万大裁军。这份中央文件很短,所以很快传达完了。这次文件的传达,让困扰我多天的阴霾一扫而光,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的那篇内参材料所论证的内容竟和中央文件内容惊人的一致,当时那个激动是非经过的人所无法理解的,那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感。文件传达过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感觉每天看到的天空都是明朗的,而且每次看到单位领导,都明显感觉到首长面部表情的变化,那种微笑中带出的肯定的表情使我感到分外亲切。

我的艺术之路

王中林

(二)

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迅速进入高潮的两个月后,已到了1976年的初春,一天夜里,月光下,教导员再次找我谈话,在长长的飞机跑道上,教导员和我边走边谈,差不多在飞机跑道上走了个来回。那一晚,我的心陷入了谷底,甚至彻夜未眠。退伍后的许多年,我都不敢回忆起那个令我撕心裂肺、彻底绝望的晚上:教导员向我传达要我复员退伍的决定!虽然这是我早已预料到的,可我还是无法承受。在批邓一步步升级的几个月里,我一直被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军校肯定是上不成了,党也入不了了,就连我的军旅生涯也要走到尽头了,我内心构筑起来的报国梦彻底坍塌了!那段时间,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使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渺小,渺小的如同机场草地上被人遗忘了的一株小草……
   那天夜里,教导员在传达了让我退伍的决定后,像个忘年之交的朋友一样的和我交心:"小王啊,我们在一起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我们相处的很不错,你很勤奋,也为部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部队建设和一个人的血液系统一样,也需要新陈代谢呀,因此年年都要有老兵复员,新兵入伍,这是个规律,这也是部队建设的需要啊。"
   那一晚,当着教导员的面,我哭了,而且泣不成声……
   教导员语重心长的开导我:"和部队建设的大前提相比,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放不下的呢?"
   冰凉的月光下,我和教导员推心置腹:"我已经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可我实在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因为这样退伍,我实在无法见我的江东父老!我在这里跌倒了,希望部队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在这里重新爬起来。"
   教导员叫陈代全,是个不到五十岁的中年人,稳重、亲切,是个很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政工干部,也完全明白我此时的心境:"小王啊,你很有理想,也很有才华,我希望你不要为让你复员背上思想包袱,我们到哪里都是干革命,再说让你复员是部队的决定,不是哪一个人的意见,何况农村又是一个广阔天地,我相信你回到农村后一定会大有作为,干出一番成绩,我希望未来能在报纸上看到你的报道。"
   我已经无法再说什么,1976年春,我离开部队,背起洗得发白的背包,拎着一捆平日里用津贴费买来的书籍和当年一起复原的几个老兵依依不舍的退伍了,别人走的时候心情如何我不得而知,我走的时候心情那个沉重啊!我是眼里噙着泪离开的,在欢送的战友群里,我也同样看到了教导员不舍的目光。这也是个轮回啊!参军三年,我又回到了我的起点,好在憨厚的乡亲们并没有嫌弃我不争气,我很快又融入到了生产队的社员队伍里,生产队的农田又成了我新的人生起点和舞台……
   在部队的三年,多少次梦回故乡,这一次,真的回来了,回到了我那祖祖辈辈都没有离开过的四面环山的故乡。
    回到故乡时,正值1976年的春耕,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太多的事,可以说是天崩地裂,惊心动魄!这一年里,共和国的三位领袖相继辞世,巨星陨落,九洲同悲。接下来更是天翻地覆:四人帮被彻底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历史出现大转折,人民从噩梦中醒来。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科学的春天来了,读书人有希望了!当听到复员军人、社会青年也可以报考时,我当时那个兴奋啊!首先开始的是美术院校的招生,记得那是1977年的冬天,我兴奋的报名参加了开封师院美术系的招生考试,那时我们全县报名参加美术院校考试的考生有四十多人,考试是在县城文化馆举行,一场是素描写生,另一场是美术创作。两场考试下来,参加考试的四十多名考生中有四名考生脱颖而出,被开封师院美术系预选,我有幸成为被预选的那四名考生之一,接下来是到许昌地区参加复试,结果我们四名被预选的考生当年都没有被录取,其中两个美术底子扎实、家境条件也相对优越的考生又继续练习一年后,于次年被开封师院美术系双双录取。一个毕业后作了艺术院校的讲师,另一个现在已是艺术设计学院的院长了。
   当时的我因为家庭条件差,也根本没有条件再去练素描,因为美术和文科不同,美术的练习不仅需要经济支撑,更多的还需要专门的时间支撑支起摊子画画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同时还得有美术老师的辅导,可这一切我都没有,从部队复员回乡后,我几乎每天都忙活在生产队的农田里,当别的考生都在为高考而去努力复习的时候,我还在为挣那点可怜巴巴的工分而起早贪黑,出于无奈,也就放弃了对美术专业的继续报考。半年后,到1978年夏,我不失时机的报名参加了高招的文科考试,那一年全县八千多人走进考场,五门课程考完后脱颖而出被预选的考生有四百多人,我有幸又一次被预选。考场上,对于政、史、地、文、理几张试卷,前几门可能和我的爱好有关,虽说不上得心应手,可也算是顺利的答足了考卷,数学就不行了,除了第一小题之外,几乎是交了白卷,可总算被预选了,我当时那个兴奋啊!报考文科和报考美术不同的是文科不需要复试,所以我就和其它被预选的考生一样焦急的盼望着放榜录取,只要听说录取放榜了,我总是抢时间赶到县委门前看,渴望着在那一串串被高校录取的姓名里看到自己的名字,可一天天过去,等到一批批的录取结束后,还是没有等来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这一次我很清楚的知道失败的原因在哪里,我偏的是文科,数学几乎交的是白卷,单这一门就把总分拉下来了,更何况是第一次参加高考,没有半点填志愿的经验,所以我在预选后填志愿时填的都是名牌大学,结局可想而知啊!失望之余,只好期待下一年的高考来临。经过了一年的漫长等待,我终于在1979年高招的文科考试后被许昌地区师范学校录取,虽然不是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可总算圆了我的大学梦。1981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城一所中学任语文教师,仍是从事我喜爱的文学专业,也算是在历尽坎坷后,终于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春去秋来,时光像流水一般,在中学讲台上,悠忽又度过了辛勤的三个寒暑。到1984年秋,由于政府体制改革的需要,县里从教育上抽调一部分教师充实政府机关,我又从教育上被调出,安排到鲁山县委农村工作部,做起了文秘工作。能调到行政单位,这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记得那时刚被调到政府机关上班的我的一个同学专门来找我说:"我们是一张调令调出来的,我们几个都上班了,你咋还没动呢?" 我当时还真的毫不知情,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同学说:"都一个多月了,赶紧找人跑跑,调令肯定还有效,别耽误了!"
   听到消息后,我赶紧找人活动,事有凑巧,当时新组建的县委农村工作部正缺少文秘人员,刚上任不久的许文志部长听说我还能写点东西,就跑前跑后,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把我从教育上调进了县委大院。
   从学校来到县委机关,让我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来到县委农工部,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公文报告的起草,因此也跟随领导跑遍了县里的山山水水。因为对文学艺术的钟爱,除了公文材料之外,也常写一些散文、论文和报告文学之类,工余闲暇搞文学创作也就成了我唯一的乐趣,每在报刊上发表一次,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充实。对于美术,我也没有放弃,从国画到素描,偶尔也会练上几笔,之后又捉刀搞起了根艺,再后又扩展到书画雕刻艺术创作,便一发不可收。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王中林原创《我的艺术之路》【三】

王中林 智泉流韵

我的艺术之路            
                         王中林                                  (三)
       准确的说我的书画雕刻艺术创作是从搞根艺开始的,或者说搞根艺是我从事书画雕刻艺术创作的一个契机。那是1988年,有一次偶尔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题目是《从故宫回来的神经病》,讲的是襄县一个复员军人从部队回来后痴迷根艺的故事,出于好奇,我还专程按照杂志上说的地址去襄县南大街拜访过一次,回来以后,就开始尝试着在业余时间搞起了根艺。第一次进深山时住了三天,终于挖来了第一批形状奇特的杜鹃根。运回来之后,先做成了几件树根花架,一次我对着一个刚拼接成的树根花架毛胚仔细端详时,忽然觉得花架底部奇形怪状的大块树根象点什么,细细端详,这不是一个天然的剑齿恐龙吗?当时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拿起工具把"恐龙"从花架毛胚上拆了下来,几经修饰后,一只惟妙惟肖的剑齿恐龙诞生了!这简直是地球霸主在亿万年炼狱中的写真,那扭曲暴起的筋骨再现了它在远古洪荒的地质年代里挣扎生存所经受的磨难,那穿岩凿石般的骨骼,仿佛使人听到远古那一声地裂天崩的回音,令人想起亿万年前生命源头的悲壮故事。
       我把它命名为"远古的足音",寓意远古的地球霸主正向我们走来。1992年10月,河南省首届根艺精品展在郑州人民公园举办,这件"远古的足音"赴郑州参展,喜获一等奖。次年,这件"远古的足音"又参加全国第四届根艺精品展,再获刘开渠根艺奖。
      继创作"远古的足音"之后,我又陆续创作出根艺造型"山月不解心里事"和树根书法"归心"等作品,这些作品后来相继在全省以及全国的艺术展会上获奖,其中树根书法"归心"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特等奖。
       随着根艺创作进一步的深入,我对造型艺术也有了更深的体味。于是,在根艺造型的基础上,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尝试,那就是创新型的雕刻书画,说得具体点,就是通过刀凿挥洒,让传统的书画艺术从平面中走出,以全新的、多维的立体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给人以独特的视觉艺术享受。艺术是一片神奇的净土,这里没有世俗的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令人疲惫不堪的竞争,当我向着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领域深度探索的时候,会时时被雕刀下的作品感动着,我仿佛已经清晰地看到我所要的艺术形象就在木头里隐藏着,我需要做的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剔除掉,还它的本来面目就可以了。
       真正的艺术需要的是创意,和以往已有的传统雕刻不同,真正使我动心并吸引我不懈追求的是创新型的雕刻书画,为了能学习和借鉴到同类或相近的艺术形式,丰富我的创作灵感,我几乎跑遍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同时也不断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工艺美术展会吸取营养,甚至跑到有小商品之都美誉的浙江义乌,但几乎找不到和我内心向往完全吻合的产品形式。在我的心中,这应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创意,是集绘画、雕塑、镌刻、色彩、装璜以及文学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创作,那就要求你的产品不仅要有直观的立体形象和丰富的材质肌里效果,同时还要有独特的构思立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唯此,作品才会有生命,有灵魂,才会尺幅之间,妙趣横生,启发心智,陶冶情操;才能让人心灵触动,神思飞越。
         随着创作活动的深入和创作领域的拓宽,产品系列也越来越丰富,创作内容也从雕刻书法拓展到雕刻山水、田园、花卉、人物等等。小到尺幅斗方,大到鸿篇巨制,产品用户也从省内扩展到省外,从家装扩展到行政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甚至进入到国家制高点全国政协礼堂、国家老促会、博物馆以及省市重要场所,产品类别也从室内装饰扩展到了高端景区的楹联匾额等等。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定下的质量标准只有四个字,那就是:经典之作,头不梳成不许看,这也是我的长期目标。为使产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我曾不止一次的请社会各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和职业背景的人前来观摩,让人们品头论足,各抒己见,看不同的人对产品的不同反应,然后再进一步调整设计思路,逐步完善。一次,我刚刚完成一件乡愁作品的雕刻,一对朋友夫妇带着自己七八岁的小女孩儿来到创作室,小女孩稚气的眼睛盯着乡愁作品看得入神,我说:"你一个小孩子能看懂什么,这么专心?"小女孩儿说:"我认得这地方,这是我妈她老家!"我好奇地问女孩儿的妈,她说:"可不就是这个样,还真是象我的老家!"我心里感到一阵欣慰,什么是雅俗共赏?连小孩儿都能看得懂,这不就是标准嘛!正应了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产品让人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吸引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目光。当然,经过这些年的艺术创作,我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知音:美术界的朋友看到产品时会两眼放光,书法界的朋友们看到产品更多的是震撼;企业家来到展厅时,会看到一片巨大的市场;有文化素养的领导们来到展厅时,则会看到一个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田英章题词:"雕星琢月,鬼刀神笔";中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海题词:"大音稀声";著名工艺美术家泥猴张看到产品后题词:"铁笔生花";原大河报总编、著名书法家王继兴题词:"指端刀锋运如神"……
         写到这里,抬眼看看窗外,眼前已是一片明媚的阳光,我似乎已经忘了,今天正是正月初一,又一度的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一元复始。回想起我的从艺之路,一生都和这条路有了不解之缘。这也许就是从艺者的一种宿命,走上了这条路,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淡泊,更是一种忘我的投入……
                                2018年春节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

《智泉流韵》平台上的任何文章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江湖,若由于私怨而用卑鄙的手段肆意报复诽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必将交于法律制裁。

特此声明

投稿通知

微刊《智泉流韵》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

(1)   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总编辑郭进拴的微信wxid_qum74fzwx9zd22,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并及时发放稿费。

(2)   《智泉流韵》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严格强调是首发。不是首发一律不刊登。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0)

相关推荐

  • 三野老战士回忆录:通讯兵步话机中的金门之战

    金门战斗,是一次失利的战斗,我军损失九多人,是解放战争中华东战场上损失最严重的的一战.当时我在28军军部前方指挥所担任电台队长,这次战斗全用报话机指挥,所以对它的全过程比较了解.现根据我当时的日记,把 ...

  • 机械兵老烧

    作者:袁海善 编辑:伦英伟 人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修械所老兵"老烧"嘴上早就长了一层"黑毛",但有时说话办事还是不够牢靠.一不小心,就 ...

  • 想起在要塞区当兵

    原创:曲红旗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长海县三件宝,海参.鲍鱼.驴当表. 这是辽宁省长海县流传已久的轶事趣闻.海参鲍鱼这两宝没得说,吃了都知道地道的海鲜,堪称海鲜极品,好吃的不 ...

  • 「长篇小说·连载」陈英俊 李克聪|击水(七)

    作家新 干线 击水(七) 第七章 三十三  北上施工 那天上午,王连长从团部开会回来,把一纸文件拍到了陈泽黎面前:"通知各排排长来开会,咱们要奉命调往晋北开凿坑道了." " ...

  • 七绝 垂钓——赠北卫老二团部队老首长老战友

    七绝.垂钓 --赠给北卫老二团部队老首长老战友 作者:韩风顺 河边柳绿百花香,坐看鱼浮钓健康. 云破青波声响起,开心装满几箩筐. 2021年4月21日作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山东高唐快乐书房 七绝.雅聚 ...

  • 铁四师刘波——新训轶事

      新训轶事(上) 文/铁四师刘波 1972年12月8日这一天,我渴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列. 入伍之后作为军人的一个新起点,就是参加为期三个月 ...

  • “四保临江”韩先楚巧布战阵

    作者:王树和 军旅警营 <40军征战纪实>连载(十六) 来源:王树和著的<大地旋风>一书 谚语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然而塞外,九九已过,松花江才开江解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王中林原创《我的艺术之路》【三】

    我的艺术之路                                      王中林                                   (三) 准确的说我的书画雕刻艺术创作 ...

  • 王中林丨济南九宫塔一日游(散文)

    济南九宫塔一日游(散文) 作者:王中林 人间最美四月天.为了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为了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我们临西县启航小学于阳历5月8日举办了一年一 ...

  • 2021科学跨年夜:纳米发电能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王中林

    2021科学跨年夜:纳米发电能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王中林

  • 王中林院士团队《Nano Energy》:一种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

    编辑推荐:本文报道了一种新颖的二硫化钼非易失性存储器,它结合纳米石墨烯作为浮栅,在不施加额外栅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和光学激励实现多级存储状态触发.该器件为未来集传感和存储于一体的人机交互系统的发展开 ...

  • 【平顶山】王中林丨刻艺乡愁

    老家河南 故乡,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朴实无华; 故乡,是一种情结,她使我们不忘初心,记住乡愁 往事如烟 故乡,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不管游子身处何方,魂牵梦绕的地方永远是自己的故乡 畄住乡愁,记住回家的路, ...

  • 王中林:我的“别样”纳米人生

    恢复高考后首届毕业生 1961年,王中林出生在陕西蒲城农村.家里兄妹四人,他是老幺.作为家中最小孩子,王中林得到了更多照顾.王中林从小身体素质就不好,总是一副脸色发黄.瘦弱无力的样子.虽然家境不好,但 ...

  • 王中林丨七律.醉美西环

    七律.醉美西环 作者:王中林 醉美西环惹人恋, 垂柳依依伴青松. 花卉争艳竞妖娆, 黑鸭戏水赛歌声. 燕雀轻飞姿态美, 游人晨练兴致浓. 小儿欢呼逗金鱼, 鱼儿争食戏孩童. 二.七绝.西环美(其二) ...

  • 城市更新,艺术何为?| 王中:用公共艺术促进城市文化生长

    城市更新,艺术何为? 王中:用公共艺术促进城市文化生长 城市建设的独特性,与城市特有的文化息息相关.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所在.可以说,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正在步入&quo ...

  • 1095期 || 王中新:我们的青春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年祭/林静华诵读

    小菲赏析: "知青"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有的称谓,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佼佼者正在带领着我们的国家砥砺前行.老知青王中新一首<我们的青春>既有老知青青春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