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袖底风|古村那口古井
黄龙溪锦江对岸大河嘴山脚下村中,有口水井。
水井周围是茂密的篁竹,背靠青山,边上是一条潺缓的小溪。
井不知打成于何朝何代。井壁全由青石磊成,石上长满了青苔。
没有井栏,却在井口用石板铺了个一丈见方的平台。
井水来自地下涌泉,依山傍溪之故,冬暖夏凉,清冽甘甜。
夏天的午后,这里总是围满了大人小孩。
人们用桶汲出水来,分别倒进几个木盆。那带头的举起了一盆井水当头淋下。
凉彻全身,暑气顿消,说不出的舒服。这边一一效仿,一时井边人声鼎沸。
溪边小路,人们把井水用木桶装好,放在路边,并置一条竹凳。
路人累了渴了可以在凳上坐坐,喝一瓢甘甜的井水。
这一传统流传了几百年。
黄昏饭后,周围的人们提了马扎子和蒲扇围坐井边乘凉。
年轻的女人们则叽叽喳喳摆龙门阵,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老人们讲了好多传说,讲到:“有一年井龙王没有受到供祭,发了怒,不发水。连这井水都干涸了,田里枯死了好多庄稼。大家也要到更远的锦江取水。有了这教训后来人们总是按时供祭,再也不敢忘记。”
大伙听得出神,油然而生对这井的敬意。
这时,月光从茂盛的篁竹中透射下来,照在一丈方圆的井台上和潺缓的溪流里。
黑暗中的月光,温柔里的欢笑,流水边的蛙声,加之风摇竹影上井台,让人从心底生起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这个时候是小孩子喜欢的氛围。他们拍着手唱起童谣:
月亮光光,照我衣裳。阿妈阿爸,修房补仓。
月亮光光,照我衣裳,阿妈阿爸,赶快收粮……
还有唱:
丁丁猫儿,雷枣子儿。
哥哥回来打嫂嫂儿,嫂嫂哭,回娘屋。
娘屋远,打把伞。娘屋近,拄根棍。
棍又长,买只羊。羊又花,买只瓜。
瓜又圆,买只船。船无底,淹死你。
幽默的内容,琅琅的童声,和了这若明若暗的月色飞出去,散入小村每个角落,陪伴着一个又一个时代成长。
冬天的时候,天气冷起来。霜笼大地。
水井周边的篁竹叶上都被霜染成了白色,只有黑幽幽的井口冒着白气。
大清早,一弯残月还挂在天上,几个妇人已经来到这里打起井水洗衣服。
这井水竟然非常暖和。五行说冬天属水,主收藏。大地也将温暖收藏在地下,井水因此而温暖。看来此言不虚。
溪边的一方砧石,已经被洗衣的妇人们磨得光滑无比。
妇人们就着砧石搓衣,讲着最近村里的新鲜事、讲着昨晚从城里回家的男人那里听来的稀奇古怪故事,笑声四起。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稼轩词莫非就是写的此情此景?
人们对这水井依赖有加,方圆半里都在这里吃水。
井水煮出的米饭色白味香,分外好吃。
那沥出的米汤更是别有风味。最好的是再用一半米汤加一半清水煮萝卜白菜,天下的美味就在其中。
要是有人远行,总会带上一壶井水,随时放进他乡煮饭的锅中,专治水土不服。
在井龙王生日这天,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会带上左领右舍来到井台祭拜井龙王,祈盼来年风调雨顺,泉水永远丰沛甘冽。
仪式相当隆重,设了香案,上面摆放了猪头和水果。
老人带领大家焚香祷告,口中念念有词。想必是说的风调雨顺、万物生长之意。
祷告完了,老人会让人打起一桶井水,用手指蘸了洒向在场的每一个人,叫雨露均沾,来年好运;猪头肉和水果会当场分享,叫不愁吃穿;余下的井水每人会分一碗回去到进家里水缸里,叫盆满钵满。
井边最热闹的时候是除夕晚上子时。
村里的风俗,抢金水:谁要是大年初一凌晨从井里挑回第一桶水称为金水,预示来年一切顺利,五谷丰登。
还未到子时,井边就放满了水桶。男人、女人摆着龙门阵,等待江对岸小镇上更夫的那声响亮的锣声。
到了时刻,老更夫会敲响新年的第一声锣,霎时,鞭炮齐鸣。最后的结果是井边的每只桶都装满了井水。大家高兴地把新年的第一担水挑回家中。
这情形多少年来都是如此,多少年来又慢慢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