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洞与他的兵书
郭根林
我曾经在官方修的《宋史》、私人修的《吴郡图经续记》和《吴郡志》等一些著作中,看到过对苏州历史人物许洞的描述,都比较简单,并不完整。有一次看到文章说《梦溪笔谈》的作者、科学家沈括的籍贯是吴县人,出于好奇,寻其究竟,才发现,沈括的母亲是吴县人许氏,而许洞是许氏的哥哥、沈括的舅舅,沈括一度寓居在许家,被误认为沈括是吴县人。那么许洞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一
许洞(974-1015),字洞天,号蕴子,苏州吴县人。父亲许仲容,曾任太子洗马,顾名思义就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官职,在位上退休。
许洞性格疏隽,年幼时喜欢练习弓矢击刺之类的技艺,长大以后不再贪图玩乐,改变了平常的志趣爱好,勤勉学习,尤其精于《左氏春秋》。咸平三年为陈尧咨榜进士。许洞入仕为官,担任雄武军节度推官,协助州长官处理州政,参与司法案件的有关工作。
雄武军在秦凤路秦州。当时秦州行政区域有天水郡,有雄武军节度,管理范围包括现在天水一带,控扼巴、蜀之境,是西北边疆重镇和西北重要边贸集散地,有“天水,国之姓望也”之说。
有一次,许洞到州府去汇报工作,有一个士卒踞坐在路上不肯起来,挡了许洞的道。许洞劝他起来,避让一下,但那人仍然不愿意让路,于是,许洞恼火地用刑杖责打他。那时,马知节任知州,许洞就专门写信责问马知节,马知节收到许洞的书信,非常反感,认为许洞说的话狂狷不逊。这时,正巧有人反映,说许洞私用公家钱钞,马知节借机上奏,将许洞除名,许洞就回到了苏州居住。
当然,马知节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他在咸平元年至四年知秦州。秦州曾经将羌人酋长支属二十多人作为人质,已经超过二十四年了。马知节知道后说:“羌人也是人,难道他们不想回家?”于是,将他们全部遣返。羌人非常感激,后来不再进犯边塞。当时秦州有银矿,年代久远而矿物竭尽,税额却一直没有免除,主官也破产了,不足以偿还这笔税额。马知节三上奏章,请求朝廷免除税额,终于得到允许。可见,他治政有方,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知州。
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一批馆阁文人在京城里非常活跃,当他们听说许洞将回吴中时,作《许洞归吴中》诗送别,其中钱惟演诗道:“草熏风暖接长亭,一曲骊歌倒醁醽。怀古更投玄石赋,舣舟闲采紫茎萍。醉抛隋岸杨花白,吟过淮山桂树青。可使长离终铩羽,渊云辞藻掞天庭。”刘筠《许洞归吴中》中有:“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而杨亿的《许洞归吴中》描写道:“春渚归艎不暂留,青丝如葆恐逢秋。”他们都安慰许洞,希望许洞回到吴中后能东山再起,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这些诗歌收录在后来编撰的《西昆酬唱集》中。
许洞回到家里,在他居住的地方种植了一枝竹子,显示自己很有节操。因此,有人路过他的家门,或感叹,或可惜,深情地说道:“许洞门前一竿竹。”
许洞居住在苏州数年,每天以酣饮为事。他赋闲在家,也就没有丰厚的收入来源,从民坊酒家赊欠了酒钱,日积月累,结果不可小觑,把连日所欠的酒钱计算一下,已经是一个大数目,许洞根本无力偿还。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墙壁上题写《酒歌》数百言,乡人听说许洞在墙壁上醉书,连忙过来围观,结果酤酒的人比平日多了数倍。这次醉书,似乎是许洞帮酒家做了一番广告,酒家激动不已,将原来许洞所欠的酒钱一笔勾销。遗憾的是,他的《酒歌》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唯有他醉书的传闻至今不绝。
二
许洞居住在苏州凤凰里,可能就是《吴地记》所载的吴县二十都之一的凤凰,也曾居住在相当于现在苏州城内西麒麟巷那个地方,原名许蕴子巷,位于养育巷东侧。他虽然回到吴中,但心里无法忘记在秦州的日子,想起边患,就埋头研究军事,认真研读《孙子兵法》和唐代李筌的兵书《太白阴经》,参悟其中的阴阳之道和军事学术。
他想到了战场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形,“王者,天也;将,地也。将者,天也;士卒,地也。我,天也;敌,地也。”只有顺应天地之间的变化,“善为将者,正而能变,刚而能恤,仁而能断,勇而能详,以策驭吏士,未有不振拔勋业,以戡祸乱者也。”
有人问许洞,与敌人突然相遇,或平原广泽,或山谷深峭,或坡嶝穹隆,或坳污沮洳,或草木茂密,都是危险之地,应当怎样处理?许洞回答道,需要根据地形情况,随机应变,“回渠迂涧,可以冲车突驰也;深峡隘口,可以少击众也;长林丰草,可以为伏也;原野漫衍,可以骑兵相属也;草木隐障,可以步士接战;长郊往来,可进可退,可以长戟当敌;逾水跨远,高下相乘,不可得亲近,可以长弩当敌;崖壁相隐,狭径斗回,可以剑盾当敌;苇萧芦荻,枝叶朦胧,可以戈梃当敌。”
许洞经常回忆各色人等的心态、办事风格和遇事态度,认为“有人行事先己后人者,好私人也;事繁多而用事不当者,无智人也;作事不急于用者,无益人也;作事有首无尾者,伪人也;先急而后慢者,卒众庸人也;事不求详而辄为者,粗疏人也;巧妙而无裨急用者,浮艳人也;所措舍鲁钝而不适用者,愚人也;利害章章而不能析之者,无识人也;临事而惧者,懦弱人也;进退不决者,无断人也;记一而忘二者,神昧人也;事虚而构架广大,以善为恶、以恶为善者,奸人也;善候人之颜色,随所欲而言者,佞人也”,这十四种情形,只要有其一,这个人就不可使用了。
那么,哪些人可以大胆使用呢?许洞说,如果“有事简而用当者,有喜怒之事不露于色者,临大事而神气自若者”,这是神人。“有微而不弃,大而不烦者;凶事不惧,美事不喜者;事有众惑而独断之者;事有众危而独安之者;事有难动而独动之者;事有难安而能安之者”,这是有志气的人,都是可以使用的。
许洞常常想起人的个性,喜怒哀乐,不仅仅局限于战场:“多喜则不威,多怒则人心离,多言则机泄,多好则智惑。”“先信后言,所以伏下;信赏必罚,所以正人;明今鉴古,所以照众;卑色贵人,所以保终;去私循公,所以存国。”每时每刻,都要掌握好处事的分寸,待人的态度,才能守正而获得成功,这也是一个将军应有的基本素质。
他想起曹操的《步战令》、诸葛亮的《兵要》等战场上实用的战术,面对特殊的情况,就要“明听鼓、看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左则左麾,右则右麾。不应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不进,什长杀之。什长不进,督兵者杀之。督战之法,将则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即斩之。一步受敌,余步不进敌者,斩。临阵兵器弓弩不可离阵,离阵,伍长、什长不举发者,与同罪。无将军令而妄行阵间者,斩。临战阵,骑兵皆在军两头,前阵叉骑次之,游骑在后。若步、骑与贼对阵,临时见地势便,欲使骑独进讨贼者,闻三鼓音,驰骑从两翼进战,视麾所指;闻三金音,即还。此谓独进战之时也。”只有这样,在步兵大战中,才能军令如山,进退自如,稳操胜券。
每每想到将帅、武器、军队保障包括与水有关的各种情形和阴阳之道在军事上的运用,许洞都激动不已,从咸平四年动笔,经过四个年头,终于在景德元年完稿,写成了《虎钤经》这部著作。它是研究古代军事思想史的重要资料,为我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
许洞向宋真宗进献了自己撰写的《虎钤经》二十卷,可惜的是,宋真宗已经无心过问军事,也无意于战争,对许洞提出的许多军事理论似乎不屑一顾。对于许洞来说,唯一有所安慰的是,他被任命为均州参军这一职务。均州,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一带。
三
景德元年十一月的某天,宋真宗派遣都官员外郎王砺、秘书丞许洞、殿中丞皇甫选、大理寺丞李渭到澶州安抚河北流民。后来又分遣知制诰陈尧咨、侍御史知杂事李浚安抚河阳、怀、卫、泽、潞等州,王砺、许洞安抚开封府界、滑、郑等州,告谕闾里,各地都要遣放强壮的劳动力回去从事农业生产。景德二年一月,北宋与辽之间终于签下了“澶渊之盟”,从此宋、辽之间保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共处。
欧阳修曾经对许洞的学识进行过评价,他在《六一诗话》中写道,国朝中诗名于世的九僧,以惠崇成就较为突出。“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辞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因为许洞的诗写得好,又要求诗僧们在诗中避免采用他们常用的这十四个字,因此,这些诗僧一时无法写诗,只能搁笔了事。
但是,许洞写的诗再好,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日子似乎一直在虚度着,伺机而动,需要作出重新选择。
景德二年七月,夏辣撰写了《喜迁莺》词,献给真宗帝,获得升迁。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梦降天书,更加热衷于东封泰山等祥瑞之事。大中祥符二年正月,宋真宗东封泰山回到朝中,群臣献颂称贺功德者相继不绝。进士孙籍献书,提出封禅是帝王之盛事,希望陛下谨于盈成,不可遂自满假,不能骄傲,得到宋真宗的肯定,就召试中书,赐同进士出身。六月,进献颂扬文稿不断,真宗帝“命近臣考第,得草泽许申、进士祖高、洪矩,令两制试所业差第以闻”。不久,赐许申进士及第,洪矩同出身,面赐袍笏。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宋真宗率领大臣亲至汾阴,祭祀后土,从而东封西祀活动全面展开,十一月,宋真宗要求汾阴赦书,推举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之士。汾阴路多献文章者,以前均州参军许洞、前彰武节度推官解旦等九人姓名付中书,令召试。中书评价,解旦及进士范本、陈矩词学可采,授解旦著作郎,范本赐及第,陈矩出身。唯独许洞虽然进献颂文,却没有得到奖赏和提擢。
许洞即使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途。他知道单纯研究军事理论,秉性正直,在当时政治大环境下是毫无用处的。于是,他开始迎合宋真宗“偃武修文”的意图,揣摩歌功颂德之类的文字。大中祥符四年,许洞献上《三盛礼赋》,宋真宗看到许洞的赋文,召试中书,改乌江县主簿。
许洞的行为引起了隐士林逋的不满,对他进行了嘲讽。许洞并不为此感到内疚,而作诗反讽林逋:“寺里掇斋饥老鼠,林间咳嗽病猕猴。豪民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身患咳嗽之病的林逋在寺里过着老鼠一样的生活,瘦如猕猴,但一旦有豪民送来物品就如鹅一样伸长头颈等待施舍,遇到好客临门就如乌龟一样缩了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招待,把林逋的“穷相”描绘得生动中带有几分酸苦。
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写道:“许洞,以歌诗著名祥符之间。”许洞与潘阆、钱易为友,都有交往,相互酬唱。
许洞爱好广泛,著有《春秋释幽》五卷、《演玄》十卷。
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许洞无法展现自己的才华,大中祥符五年突然去世,年仅四十二岁,原有文集一百卷,大多失传。
许洞去世时,沈括尚未出生,但耳濡目染之下,沈括继承和发扬了许洞的军事学识,结合自己的战斗经验,编写了《修城法式条约》等军事著作。他们的这些军事著作,至今仍为研究古代军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