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为何会崩溃?细看大唐皇权与经济之间,两百余年后的彻底摊牌

在我们高中时期,政治课本当中有这么一句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其实咱们回过头看历史的时候,如果将这句话放进去做一番比对的话,就一下子能够明朗许多。

挑个比较乱的时期——五代十国。

咱们平时看五代十国,乍一看,好家伙,五个朝代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台,周边还有好几个小政权此起彼伏地打酱油,让谁看着都闹心。

那么五代十国这段时期,离乱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用咱们上面的话一卡对,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出现了问题

那么,晚唐这个时期的经济,到底怎么了呢?

南方的崛起

自打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经营南方,在海运、农桑的大力发展之下,南方经济,一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后来,随着晋室东渡,衣冠南下,离乱的北方,使得北面的民众不断向南迁徙,而南方则成为了那段乱世之下,一块相对平稳的宁土。

在东吴、晋室、南朝的相继经营之下,凭借着自身气候优势的南方经济,开始成为了后面的大统一王朝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

而此时的北方,频繁的战乱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

河北、河东游牧、农耕的混合化,降低了耕种的比重;

而关中昔日沃野千里的土地,也随着千余年来,驻足在此的王朝百姓们不断地耕种,变得日益贫瘠。

北方农耕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王朝的霸业,南方的输血,则成为了一条日夜不能断绝的生命线。

而自打隋朝开始,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们便开始了在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之间来回摇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注定了王朝立足北方的重要。

王朝的顾虑

经济重心的南移,却使得钱粮赋税成为了王朝之中,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就曾选择了一步到位的方法,带领朝臣们前往江都,他的做法很大胆,但结果却很惨,落得个身死陨灭的下场。

可以说,他的死,给整个唐朝的皇帝们上了一课,即便大家都知道,南面比关中好,南面适合,但谁都不敢踏出向南的一步。

顶多跑到东面的洛阳,意思意思。

关中土地的日渐贫瘠,运河粮道的艰涩不便,使得定都关中,成为了一个非常鸡肋的事情。

如果古代也有钉子户的话,恐怕唐朝是最牛的钉子户了,拿一个王朝的国运来固守关中,最终却不得不愿赌服输。

唐朝的崩析,五代十国的离乱,从根本上讲是经济南移所造成的种种不利,最终引发的分崩动荡。

晚唐的危机

当一个王朝的存续,离不开那一条蜿蜒的漕运之时,保不定哪一天,就有人给他掐断了。

而这个人就是黄巢。

在盛世,通过漕运的政策完善,修浚河道来保障生命线的畅通,多少可以遮盖一下弊端,然而在农民起义的暴击之下。

遮羞布立即被撕开。

在黄巢南北游击的战斗方式之下,南方各藩镇最终脱离朝廷的管束,形成了一个个依靠自身经济发展的个体政权。

南方的崩析,小规模地实现了政治与经济重心的重合,而北方,在失去了南方的输血之后,使得短时期内,每一个立足中原的王朝,都很难聚合出统一天下的实力。

五代十国的分裂自此形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北方政权的需求,也最终决定了统一势不可挡。

因此,在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积累之后,北宋随后拉开了统一的序幕。

而北宋的定都汴梁,便是皇权从根本上承认了经济南移的现实,选择了妥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