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铜车马:出土时碎成3000多片,专家8年才修复,逆天之作
1978年,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农田里,勘探到古代马车上的配件。2年后,考古人员在发掘时,发现了两乘彩绘铜车马。
由于被埋藏地下2000多年,铜车马外的木椁早已腐朽散落,上层填土坍塌后,将两乘铜车马压成了3000多个碎片(马身保存相对完整)。
当时正是寒冬季节,由于土层上冻,清理工作进程缓慢。为保护文物,只能靠人日夜看守,考古人员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用4个木箱将铜车马连同底部土层一起,整体搬运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清理。
“搬家”工作结束后,如何将几乎粉碎的铜马车修复起来成了巨大的难题。
据统计,光是铜车马上的一个伞盖,就碎成了316片,最厚的地方只有3毫米多,最薄处仅有0.8毫米,且碎片受到挤压都变形了,专家根本无法想象它原本的模样。
而且,当时秦代青铜铸造工艺有限,青铜器中含有杂质,柔韧性相对较差,在矫形过程中,稍有差池就会造成二次伤害,专家轻易不敢下手修复。
另一方面,铜车马的铸造过程极为复杂,涉及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链接、子母扣链接、转轴连接等多种工艺技术。仅凭考古人员根本无法完成这项工作。
面对如此棘手的修复工作,考古工作人员找来了文物保护专家、自然科学专家、机械专家、焊接专家以及钳工、模具工等诸多领域专家,多方联手,共克难题。
在修复过程中,为矫正脆弱的铜片,专家们专门研发了矫形机,而且修复材料的使用和修复技术,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模拟试验,确认万无一失后,才敢在铜车马上动手。
从发掘到修复再到最后的整理,专家们耗时整整8年才修复好铜车马。
铜车马的问世,让世人清楚真实地看到了古代御用车驾的真实面貌,同时也知晓了四马系驾各处其位,齐力拉车的原理。
原来,铜车马上装有胁驱,防止骖马内靠;骖马颈上的缰绳,一端系在衡、轭的交接处,防止骖马过分远离,这样一来,马匹之间始终会保持一定距离,以此实现并驾齐驱。
然而,最令世人震惊的不是四马并驾齐驱的巧妙,而是铜车马上暗藏的武器——铜伞。
据了解,这把伞的伞柄中空,内藏利器,而柄底有机关,通过推拉组合,可以任意调整伞盖的倾斜方位。而且,铜伞还可以自由拆卸,若遇到刺客袭击,伞盖可以作护盾,伞柄以及内藏的利器可以反击,实现攻守兼备,可谓神器!
此外,两乘铜车马上还有14公斤左右的金银饰品,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图纹,它们无一不在彰显着这两乘铜车马的身份高贵。
如今,这两乘惊世之作被收藏在新落成的铜车马博物馆,正向世人展现秦始皇銮驾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