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骨科牵引术的常用分类及要点总结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使骨折复位,矫正骨折短缩、成角移位。 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使脱位关节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皮牵引
2、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
3、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状改变。
4、一般维持3-4周。
5、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或关节。
6、皮肤有创伤、炎症、溃疡、粘膏过敏以及静脉曲张等疾病者,不宜使用。
2、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
3、注意事项:每日观察避免过度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牵引过程中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2、穿刺部位:在髌骨上缘2㎝处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伤股动脉。
3、牵引重量:体重的1/6~1/8,老年人1/9,维持量为3㎏。
3、牵引重量:维持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约4—6㎏。
2、穿刺部位: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于肘部内侧、 尺骨鹰嘴顶点向下3㎝处由内向外进针。
3、牵引重量:体重的1/20 ,约2-4㎏。
体位不正确、牵引失当造成骨不连:与牵引重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不一致有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