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喝出胶质浆感的水仙岩茶,轻火不够,至少得中火以上?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昨天在写老丛水仙时,有读者留言,应该用“枞”这个词。

其实,关于丛与枞的区分,很早之前我们就写过了。

老枞一说,可以说是目前茶圈内,最常见的错别字。

从汉语规范词典上,枞只有两层释义。

一是树名,一是地名,与茶树无关。

而丛,指密集生长的草木。

丛林、草丛、茶丛、老丛、丛味、单丛、名丛等,一应是用丛字。

2014年《福建茶叶》里,有刊登过张老的“涉茶常用字、词辨析及规范”一文,专门有过讲解。

对此感兴趣的茶友,可以查找相关资料阅读。

不过,老枞的误用已经呈普遍化,一时半会难以扭转。

抛开用词专业角度,从日常生活沟通交流上,丛与枞早已呈通用之势。

借用迅哥儿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既然,为了服务于商业,枞已逐渐通用。

那么,再去过多纠结,也没有意思。

不管怎么说,回归到茶叶本味,才是平日喝茶的讨论重点!

《2》

今天的话题,继续来聊水仙。

有茶友问,“轻火水仙能有胶质浆感吗,还是得焙到中足火以上?”

先简单回答,一个字,能。

不过背后要有很多前提,山场正和工艺好,是必备的!

提到水仙的焙火,很多茶客会有误解。

认为水仙属于老成持重型的岩茶品种。茶汤醇,香气幽,火功应该焙足一些,才能体现品种特色。

其实不是,将水仙做成轻火,其实也很不错。

当年,麻花最早开始喝岩茶时,就喝到过一泡香气很足的轻火水仙。

那时候,整个市场的主流,火功一概都焙特别足。

当时我们一行人提出,喝不来太重口味的茶时,店家特意给我们推荐了轻火水仙。

泡开一尝,果然香香滑滑的,兰香明显,香气让人眼前一亮。

虽然现在回过头看,当时喝到的那款轻火水仙,山场并非顶级的。但它的馥郁香气,再加上轻柔适口感,对新人来说,喝岩茶初体验真的特别友好。

近几年,武夷岩茶市场风向,逐渐变了。

表现为,大家在焙茶时都不会贸然下重手。而是更多照顾市场主体喝茶口味,进行调整。

从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足火等,一概俱全。

要不然直接焙到足火以上,将火功焙得特别重,只留下一个可选项。

那么,这些火功特别重的茶,泡出来的茶汤堪称是浓油赤酱,异常刺激苦涩煞口。

遇到这样的茶,麻花估计,新手茶友喝了会留下心理阴影!

《3》

考虑到这点,轻火水仙的存在就很有意义。

和黄观音、金牡丹等高香小品种不同,水仙茶树是小乔木,乔木的特性,决定它天生就自带比其它品种更稠滑的汤感。

即便是只焙到轻火的水仙,也能比一般轻火茶拥有更明显的稠滑汤感。

寻常的轻火茶,主打香气,以缤纷多彩的茶香打动人。

而轻火水仙,汤感稠滑绵柔之余,还能拥有征服一众新手的杀手锏——清新的兰花香。

于是乎,在岩茶新手入门必喝的茶品里,轻火水仙不容错过!

但是,也有人担心,只将水仙焙到轻火是不是太浪费?轻火水仙能喝出饱满醇厚的汤感吗?

像前面提问的茶友,他提的问题就很细致,轻火水仙能不能拥有胶质浆感?

不可否认,考虑到岩茶的焙火特性。焙火越足的岩茶,内在茶味转化越充足,汤感会更醇更厚。

但轻火水仙,在原料有保障,工艺足够老练的前提下,也能得出清新柔滑的汤感。

像前段时间,喝武夷山胡歌寄来的正岩轻火水仙。

一喝,顿时就让人爱上了。

开汤出来后,茶汤清新爽滑,芳香细腻,似一杯集结着浓浓花香的凝露,又香又饱满。

论汤感表现,比一般轻火茶优秀多了!

寻常的高香轻火茶,普遍存在这样的通病。

香气虽然高扬馥郁,但是汤感偏薄。

而一旦等到将火功焙上去后,又会损耗掉不少茶香,香气与汤感难以两全。

而那款正岩轻火水仙,也许是底子好,在保香之余,茶汤稠滑细腻。

在汤感上,根本找不出半分弊病。

于是,当场就给武夷山胡歌,发去了表扬信。

胡歌说,他不敢居功,这是我爹做的。为了做这款茶,我还劝了好一通,你喜欢的那些足火高火茶,客人根本不爱喝。

不过能成功说通一位老制茶师,从操刀牛栏坑肉桂加工,到转过来尝试做轻火茶,也不容易。

这块功勋章,当然少不了胡歌的一份。

《4》

岩茶汤水的胶质感,并非要焙到中足火才能体现。

何为胶质浆感?

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好茶有别于白开水的内容。

品质越好的茶,内质物越丰富,茶味越有料。

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饱满。

可以让你代入陈年佳酿、文火靓汤、银耳莲子羹等想象。

将汤水尝到嘴巴里,用舌头稍微掂量,能尝出其中的重量感。

反之,内质积累单薄的劣质茶,往往茶味寡淡,茶香疲乏。

当你在喝到一杯没香、没味、没韵的茶汤时,极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忍不住就要去怀疑,自己是在喝白开水,根本没有一点味道。

可以说,胶质浆感,是优质岩茶的汤感体现。

但是,岩茶的汤感厚薄和焙火高低,没有绝对关联。

醇厚饱满,稠滑似浆般的茶汤,是一款岩茶骨子里的东西。

先天山场环境优渥的岩茶,享受着独到小气候的VIP服务,叶片植物细胞内可以积攒下不少养分与风味。

反过来看,那些种在黄泥巴地的,种在洲边的,种在连绵无际小山包上的水仙茶树,连自身的存活都是一大问题,更谈不上积累内质,提升修为了。

所以,这些青叶品质不高的水仙,不管用什么方式去焙火,焙到什么样的火功,都得不出醇厚饱满的汤感,一如既往味薄且无韵!

《5》

武夷岩茶的加工,离不开焙火。

但一款岩茶的焙火,究竟要焙到何种程度为止?

这背后,要看制茶师的取舍。

轻焙火,优势是保香,保下清新爽口感。

但与足火岩茶相比,内在茶味物质尚未被彻底醇化,茶汤表现不能达到巅峰期。

而焙火程度高的岩茶,在高温焙火过程中,会折损低沸点的芳香物质。

并且,要是制茶经验不足,或是焙火过程出现失误,还容易出现焙过头、将茶叶焙焦焙坏的问题。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先有舍,才有得。

要想让轻火水仙具有胶质浆感,还得舍得将正岩水仙焙到轻火,才能得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茶味体验!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放下对轻火茶的偏见。

做茶,并非是做到足火,才算技术了得。

能将轻火茶岩茶做得又香又稠,同样是真本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