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芒在背话霍光

在中国古代,你如果要想拍大臣的马屁,最高境界是四个字,“伊周之事”;如果想要陷害一个大臣,也是四个字,“伊霍之事”。
这俩四个字,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同。
区别就在内个霍上。
“伊”都是指伊尹,“周”是周公;“霍”指的就是霍光。
伊周的共同点是权力都很大,尽心竭力辅弼幼主。
伊霍的共同点是权力都很大,都有废立之举;不同点是伊尹“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把当时的商王太甲关了3年禁闭;3年之后,太甲“修德”,从不良少年变成三好学生,伊尹就又把太甲接回来接着当王。
而霍光则不然,霍光立了两个皇帝,又玩儿废了其中一个;就是内浪催的海昏侯刘贺。也正是因为有这点,霍光这俩字儿对于后世的皇帝来说,是个梦魇般的政治符号。
可是话说回来,历史上的能臣未必是权臣;但权臣一定是能臣。
你不是能臣:1、你干不到那个位置;2、即是让你坐上那个位置了,你不是能臣根本坐不住;多少双眼睛贼着你;就等着你犯错误。
霍光是能臣。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仗,他老人家崴泥儿之后留下的其实是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
武帝崴泥儿是在公元前87年;崴泥儿前两年,也就是公元前89年,老头儿下了罪己诏,表示仗不能再打了,再打国家要完犊子了;所以朝廷要调整国策,由“尚功”路线调整为“守文”路线。
可是,具体措施呢?
没有!
或者说没来得及有,武帝就撒由那拉了。
国策,那岂是说转就能转的了的?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多少利益瓜葛?
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一着不慎,分分钟就满盘皆输了。
这大活儿,霍光拿来下了。
不仅拿下了这个活,顺手,霍光还给汉朝中后期的“昭宣之治”铺平了路。
就冲这一条,武帝留下的辅政班子成员,就无人能出其右。
霍光怎么炼成的?
举俩栗子——
现在一说自律,大家都喜欢拿彭于晏和C罗说事儿。
可你知道霍光自律到到了什么变态地步?
“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
霍光在给汉武帝当大秘的时候,每天进宫上班,走的步数都一样;不仅走的步数一样,每次落步的位置,步幅尺寸都分毫不差。
这种六亲不认的步伐,霍光一走就走了20多年。
现在有个词儿叫谨慎,形容一个人成熟踏实,不弄险。知道这词儿最早用在谁身上吗?
霍光!
“入侍(武帝)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霍光在给汉武帝当大秘的时候,20多年没犯过一次错误。
内位说了,极致的自律和谨慎,这还是人吗?
答:是!
他叫霍光。
入手后,咱细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