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闫永芳:父亲的煤球

01
出门在外,一说山西,大家不约而同地会说到山西的煤炭。想到山西的煤黑子,谈到山西的煤老板,议到山西的煤事故,讲起山西的煤球块。煤炭,这个曾经让多少山西人引以自豪的东西,忽然有一天,也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消失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视线里。这个曾让多少人又爱又恨的东西,说起来还有点舍不得哩。
小时候住在四合院里,四合院里人多也热闹。一到初冬,家家户户就忙着打煤糕,准备过冬取暖之需,那场面才叫壮观。
那时候父亲是家里的主力军,他把一箩筐一箩筐的煤面儿倒成一个大圆圈,再把拉回来的红烧土倒在煤的里圈,挑上一担水倒在最里圈。父亲抡起大铁锄头,一边拌土,一边拌煤。翻来覆去几十下后,父亲的脸胀得通红,热汗直往下淌。那时尚年轻力壮的父亲脱下了毛线衣,只穿着一件大衬衫,顾不得说话,只顾抓紧干活。不大一会儿,煤和土就均匀地拌在了一起,变成了稀乎乎软和和的煤坯料。父亲又换了大铁锨,把煤坯料铲起来装进大瓷盆里。母亲端起大瓷盆,快步走到房檐下的窗户边,“砰“地一下就扣了出去。母亲扣了多少盆,连父亲也记不清了,只记得窗台下一盆接着一盆,一排连着一排,就像一队站岗的黑士兵,整整齐齐。
02
等再过几天,失了水份晒干的煤糕变得又硬又坚,父亲才会一块一块翻动,让它接着曝晒,直到完全晒干,再一块块地摞起来,等着生炉子取暖用。
再后来,有人开起了蜂窝煤厂,大家做饭取暖全用它,还亲切地叫它煤球。父亲再也不用打煤糕了,开始借着三轮车利用周末去拉蜂窝煤。那时候,我和弟弟就成了他的小帮手。一个三轮车拉满能装二百四十块蜂窝煤。一大早,父亲连早饭都顾不上吃,蹬上三轮车就出发了,临走时还嘱咐我和弟弟把院子打扫干净,等他回来卸煤球。
        
煤球厂在市南关,离家有十多里地,还一路上坡。还好,父亲去的时候是空车,也不觉得累。煤厂早早就排起了长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父亲从来都坚信这个道理。所以早去的父亲每次都是第一个就拿上了煤球票,特别开心,他高兴地装满一车煤球,哼着小曲就回来了。
一进屋,我就给他递茶,他伸出两只又黑又脏的大手,抓起茶缸子咕噜咕噜喝了个痛快。
父亲一边卸煤球,一边给我和弟弟讲煤球厂的事。讲劳动,讲生产,讲技巧,讲方法,讲搬运,讲排队,讲做人,讲辛酸,也讲幸福。从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勤劳也学到了智慧,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也学会了珍惜。
03
再后来,家家户户开始用电磁炉,液化气时,习惯了用煤球的父亲却不敢尝试着替代它,总是说,煤球火快,还安全。我打趣他,说他是抠门,算经济帐,想省钱。说他要跟上时代,变换思想,才能不落伍,不陶汰。父亲最终没拗过我们,把自己精心垒制的煤球火灶台拆除了,换上了电磁炉和液化气,相信了科学,跟着时代的步伐不紧不慢。
前年冬天,母亲家里通了天然气,原先的电磁炉和液化气灶也下岗了,今年又通了集中供暖,大家都快记不得煤球的样子了。可父亲说,他是山西人,煤球是啥样,他怎么会忘了,忘了它就是忘了祖忘了根。
04

作者简介:闫永芳,山西长治市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多年,喜欢文学、绘画,热爱生活,追求完美,善于捕捉美、发现美、创造美。
(0)

相关推荐

  • 【诗词楼阁】燃煤炉子,旧时光里的温暖

    文:胡庆国 燃煤炉子,旧时光里的温暖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吧,厌倦了楼房的拥挤嘈杂,就和妻子商量着,搬到县城的平房住,但那片平房尚未集中供暖,冬季只能靠烧土暖气取暖,想到每天都乌烟瘴气,浓烟滚滚,灰尘满天 ...

  • 风靡中华六十余载,获得经典设计奖,是80后难以磨灭的记忆

    你看到啥了?美女?好像确实有一个.不过今天要说的,是球,煤球.北方叫做蜂窝煤,我们南方,称为藕煤.我觉得,南方叫法更为形象. 为何说它?因为它得奖啦--"蜂窝煤"获得今年北京国际设 ...

  • 老北京的冬天,其实是暖的

    大雪节气刚过,北京的天气是越来越冷,最低气温早已过了零下,好在北京的暖气还比较给力.但是在过去没有暖气的时代,您还记得老北京人是怎么取暖的吗? 那个时候,不管您是住四合院还是大杂院,取暖的方式大多都是 ...

  • 【灵璧记忆】煤 炉

    煤  炉 文/梦回前世 初冬刚至,我早早的点起了煤炉.实际上虽然天气有些降温,但是也没有到冻的伸不开手脚的地步.也许这是我心中的一个情结. 小时候家里住在乡下,开始烧的是地灶锅.经常在寒冷的冬季,躲在 ...

  • 行走丨 往事如烟:父亲节的牵念

    父亲离世8年有余却时常走进我的梦境,醒来无人知晓的夜记忆会霎时间的清晰,又会在每一个白天将思念淹没.父亲,你的离世,是我第一次直视了死亡,永别二字初读为词组,品味却撕心.曾经在思念中惶惑,不愿直视人生 ...

  • 闫永芳:父亲的筷子母亲的碗

      01 在我的眼里,父亲给我从小的印象就是严厉的.严肃的.严谨的,不容一丝马虎的.父亲是个刀子嘴豆腐心.遇事爱着急,爱发火,可我把他的脾气称为"麦芯火".意思是这火一点就着,不能 ...

  • 闫永芳:父亲的饺子母亲的面

    父亲的饺子母亲的面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村里的庙会.一到这几天,村上就格外的热闹.摆小摊.卖杂货,各种风味小吃也齐聚一堂来凑热闹,壶关的羊汤.潞城的甩饼.长子的猪头肉,还有武乡的大枣糕-- ...

  • 闫永芳:父亲的大勺母亲的针

    父亲是个左撇子,平日里除了写字以外,吃饭.切菜.干活儿都用左手.别看是个左撇子,左撇子的父亲掌勺却是把好手.父亲喜欢炒菜这个行当,小时候,父亲常常被人唤作厨子.其实,父亲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锯剪工人,工厂 ...

  • 【经典回忆】| 闫永芳作品:父亲的呢大衣

    父亲的呢大衣 父亲有一件呢大衣,中长款,到膝盖的上方.中式的领子,暗缝的扣,还有整齐的四个兜,规规矩矩,干干净净,利利索索,还有点老式中山装的味道. 这件呢大衣有三十多个年头了,如今早已不时兴了,被各 ...

  • 【温柔雨丝】| 闫永芳作品:父亲的“好运气”

    父亲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穷,兄弟姐妹多,父亲是长子,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念完高小的父亲便主动辍学在家务农.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那 ...

  • 老照片·往事如烟 | 张建新:我的父亲母亲

    老照片·往事如烟 大约是只有人到中年,才能认识到压根没有什么远方,最远的远方竟然是父亲和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文/图 | 张建新 大约是只有人到中年,才能认识到压根没有什么远方,最远的远方竟然是父亲和 ...

  • 冯骥才:往事如“烟”,它已是父亲生命的一部分

    往事如"烟" 从家族史的意义上说,抽烟没有遗传.虽然我父亲抽烟,我也抽过烟,但在烟上我们没有基因关系.我曾经大抽其烟,我儿子却绝不沾烟,儿子坚定地认为不抽烟是一种文明.看来个人的烟 ...

  • 往事如烟,好聚好散,经典好文

    成长的年华,是一种鼓舞,有苦有难,有不经意,也有看不起,有耍心眼,也有不安心,后来,才知道所有的经验,都是为了让自己长大,成熟,稳重. 一个人的心,一个人的不安,凋零了太多的失去,枯萎了太多的风景,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