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0)

本篇要目:

*************************************

1391.建水朱家花园

清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

1392.曼春满佛寺

清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1393.南诏镇古建筑群

清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

1394.团山民居建筑群

清至民国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

1395.石屏文庙建筑群

清至民国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

1396.丽江普济寺

清至民国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1397.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

清至民国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

1398.仲嘎曲德寺

宋、明                        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

1399.拉隆寺

明                           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

1400.拉让宁巴

明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

*************************************

1391.建水朱家花园

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


进了大门是家宅,是三套三进的院落,并列连排。步入中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透空花墙,上面开着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字“循规蹈矩”,背面则是“谨言慎行”。院子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前厅、中厅和后堂。前厅左接花厅,花厅三开间,卷棚顶,两侧置美人靠,主人在园中赏花观鱼后,可在此小憩。四面廊坊上均雕刻着精美的图样。当年花厅外面的这个花园是朱家少爷、小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吟诗写字,还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令人荡气回肠的《红楼梦》。在这个仿照大观园而修建的豪宅里,他们一遍遍地向往着属于他们的春天。

花厅内悬“中将第”匾,是朱朝瑛参与辛亥革命临安起义后获中将衔时所制,楹柱上还挂有当年云南都督蔡锷的题赠:“做事须凭肝胆,为人莫负须眉。”朱朝瑛的居室,不对称,内高且斜,园内的人解释说这就是“歪门邪道”,有辟邪之意吧。朱家花园北面居高,宅子正门进来会逐渐变高,加之轴线偏斜,于是形成了外面人看里面不清,里面人看外面准确,其用意一是可隐藏主子的隐私,二来也可以监视下人们的举动。


在写着“中将第”的花厅两旁,就是朱家小姐的绣楼、闺房。那香闺寂寂,“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之类的香奁故事,在帘栊低垂后面,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走过“蓄芳阁”、“含玉楼”、“红楼影射”楼阁,一幅幅对联显示着豪宅主人曾经的风雅情趣;错落有致的精巧花木,曲径通幽的层层院落,整座园林尽显神秘与高贵。


华堂后面,是家族的议事厅。当年的朱氏兄弟们,就是在这里商议国家朝政、家族事务。据朱氏后人回忆,当时朱家大小百余口在一起吃饭,好不热闹壮观,像小学生值周一样。当时各家媳妇轮流做饭,五天一轮。朱氏后人记得最为“辉煌”的一次吃饭是朱朝瑛之母黄夫人去世“开大丧”,当时临安城(即如今的建水)两天不烧火,朱家花园里到处都摆满了吃饭的桌子,据说杀猪的人在别人将猪捆好以后,只负责走过去捅一刀,剩余的事情由别人料理,可结果从早到晚,他杀了整整一天。


水上戏台是朱家花园娱乐性设施,也是泉源的精华之处,堪称是全园中最能体现府第气派和华丽的建筑。水上戏台三开间,并有二耳房,作化妆室和道具室。台口呈八字形,延伸于池上,以四根石柱虚悬在水中,柱头雕以石狮石象,其上以横梁露头雕成龙、凤、像等形状,造型玲珑奇巧,雕琢精致。

走出客房所在的“菊苑”,转左来到一个天井,回头一看,上书“四水归堂”,寓意天下钱财如雨水般皆进朱家,非常气派。天井左右两侧是两条甬道,分别通向大门和朱氏宗祠。绕过宗祠,我马上被书写于外墙上的“朱子家训”所吸引,“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建水朱家花园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92.曼春满佛寺

曼春满佛寺坐落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傣族园内,始建于公元583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当地有名的佛寺之一,传说是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后修建的第一座佛寺。但原先的佛寺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现在人们看到的佛寺是70年代末修建的。


曼春满是傣语,意为花园寨。传说景洪宣慰使曾经派人到此栽花,后来发展成为村寨,故名曼春满——花园寨。以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听、曼嘎5个傣族村寨组成的傣族园,以曼春满佛寺为核心,充分展示了千年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神秘奇异。


曼春满佛寺在东南亚享有盛名,每年的重大佛事活动期间,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西双版纳等地的僧侣和信教群众都要云集曼春满佛寺举行朝拜和诵经活动。


因此,这里的香火旺盛,这里的佛寺、佛塔、飘渺的香火和小和尚的诵经声,增添了幽静和神秘。

屹立于中央的大殿是建筑群的主体,占地490平方米,大殿长23.5米,宽21米,呈长方形。屋脊端有吉祥鸟卧立,中间是若干陶饰品,室内佛殿高大宽阔,44棵直径分别为0.4米和0.6米的圆形水泥柱分排在殿宇两旁。圆柱高的12米,矮的也有四五米,所有圆柱都以红色为基色,用金粉绘制图案作饰品,显得金碧辉煌。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曼春满佛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93.南诏镇古建筑群


南诏镇古建筑群位于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新东街42号,巍山古城东北隅,由东西向的三条主轴线从北向南依次排列为玉皇阁、文华书院、萧公祠三个古建筑群,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三座建筑群同在文华中学校园内,总占地面积近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约3255.99平方。


巍山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省四个“文献名邦”之一,是南诏(蒙舍诏)的发祥地,有不少南诏遗迹和历史传说。始建于元代,公元1390年扩建。西汉时期在此设邪龙县,又名蒙化。是云南省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因县城东有巍宝山得名巍山。唐公元737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以巍山为基地,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洱海地区的五诏和其他小部落,建立南诏国,传王位十三代,历时253年。


星拱楼位于古城中心,是古城作为“印柄”的文笔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后倾圯,清雍正十年(1732年),蒙化同知朱灿英修复,清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燹,现保存完整的古楼,是清代杜文秀起义军大参军马国忠重修,楼顶梁上记录有“镇抚蒙城左参军马国忠暨郡官绅士庶仝建”字样,楼高11米,为木结构城楼,下为砖石结构基座,长宽均18.7米,高6.3米。四向贯通,是东、南、西、北街的中心交点,门洞为券顶,城楼为重檐歇山顶,长宽均为9.7米,楼四周设廊,高二层,四面开窗,南北两面有门,四面檐下悬挂匾额,东曰“瑞霭华峰”,南曰“巍霞拥鹤”,西曰“玉环瓜浦”,北曰“苍影盘龙”。城楼檐牙高挑,挺拔俊秀,玲珑剔透,因此又有“凝秀楼”之美称。


巍山北城楼名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为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气势雄威。古楼高23.5米,下舌城墙高8.3米。楼架由28棵大柱支撑,由东、西两道小门登级而上。


玉皇阁是道教建筑,由山门、前殿、中殿、大殿和两厢组成,构成一进三院平面布局,位于“南诏镇古建筑群”最北侧,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


各殿装修各不相同,建筑依地势和台基递升,突出大殿,木装修的题裁和内容反映了道家思想的神秘性。曾是中共蒙化地工委和滇西人民行政专员公署蒙化区办事处旧址。


文锦亭


文华书院是儒家圣贤之地,位于萧公祠和玉皇阁之间,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原玉皇阁旧址上创建,基本按文庙的建制来布局,现存为一进二院,由雁塔坊、魁星阁、藏书楼组成。


魁星阁和藏书楼保存完好,建筑工艺精湛,是清代蒙化府的三大书院之一,存有杜文秀起义时叛产碑十通,充分彰显了巍山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从清代到现代,文华书院见证了巍山教育的发展过程。1982年划归巍宝初级中学。


萧公祠是宗祠类民俗传统文化古建筑,平面布局为由一进二院及花园、厢房等组成,现存中厅、大殿。位于最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间毁,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

曾为江西会馆,明代以来,由于实行军屯和民屯,不断有中原地区的人到巍山驻守、经商,萧公祠就是明代中叶流寓巍山的江西人所建,其建筑集中原文化和地方特点为一体,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证。解放后曾做过酒厂、贸易公司、煤建公司,1982年划归巍宝初级中学。

2013年3月,南诏镇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94.团山民居建筑群


团山民居建筑群位于红河州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主要包括张氏宗祠、张家花园、司马第、皇恩府、将军第、秀才府、锁翠楼、上庙。建水团山民居建筑群均坐西朝东,青瓦屋面,檐角有高挑的起翘,用白石灰粉饰外墙,并在山墙的山尖、勒脚、墙裙等处用青砖勾勒,色调洁净明快。每座房屋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大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通往主体院落,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及纵横组合连接的建筑群体,平面布局包揽了云南传统民居中的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形式。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具有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门楼造型多样,家家户户雕梁画栋,大门、庭院、雀替、柱础、木雕、石雕等,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的烙印。


张氏宗祠

团山张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江西鄱阳入滇,定居团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清光绪年间,村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门,到个旧开发矿业,挣得钱财,便回乡建盖豪宅。现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有15处。古建筑7处,包括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的民居形式多样,占地不等,规模不同,大小不一。


张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


张家花园始建于1905年,占地面积34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5平方米。平面布局由寨门、一进院(接待新朋友的地方)、二进院(接待老朋友的地方),三进院(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花园祠堂和碉堡组成,计有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是一组城堡式私家园林。


司马第


司马第

皇恩府坐南朝北,始建于清代晚期,占地面积2022.6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布局,现存建筑正房、正房左右躲间、左右厢房、前厅、前厅左右厢房、前厅左右躲间。因房屋修建者幼年丧父,其母抚孤成人,被光绪皇帝封为安人,准建,“节孝坊”,赐“皇恩旌表”匾悬于大门之上。


皇恩府正房、左右厢房、前厅、前厅左右厢房青灰瓦顶,花枋图案雕刻精美,斗拱雕刻精美密置;


将军第

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占地面积1024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20间,房屋布局由“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组成二进院落,为团山民居中唯一不属张姓的典型外姓民居建筑。


秀才府

始建于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竣工,因屋主张桂金、张桂明早年参加临安府学考试,分获贡生、庠生,被村民成为大秀才、二秀才。后兄弟二人弃儒从商,经营矿业,获利颇丰,遂回乡建房。宅院占面积2070平方米,建筑面积333平方米,大小天井11个,房屋50余间。


由大门、二进院和左右配楼组成,分为东园、西园。院内木石砖雕考究,书法绘画均自王垂书、王宪斌滇南名家之手。


锁翠楼


上庙圆拱门


上庙


2013年3月,团山民居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95.石屏文庙建筑群


石屏文庙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北正街,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洪武二十二年重建,明嘉靖二年、天启五年修葺并扩建,清顺治、乾隆年间亦进行修缮。文庙面阔33.75米,总进深96.33米,占地面积4257平方米,坐北朝南。现存有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先师殿、尊经阁等建筑。泮池石雕凭栏雕刻细致。


照壁左右为义路、礼门。


义路(照壁侧门)


礼门(照壁侧门)


玉振(棂星门侧门)---《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另一侧门


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通面阔31米,进深3.88米,通高13.5米,正中一间宽4.25米,进深3.88米,左右两间各宽3.6米,进深3.88米。牌坊正面匾额书“棂星门”,东西向两边侧门各宽2.18米,进深1.74米,牌坊为单檐歇山顶,呈品字型,侧门为单檐悬山顶,顶上铺青瓦。


背面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颂词,为清乾隆时石屏州学正,蒙化(今巍山)人张瑞亮所书。镶嵌于牌坊左右墙壁上的“太和元气”四字,为清康熙(1662-1722)时石屏举人涂晫所书,背面“鸢飞鱼跃”四字为州人刘宣所书。

由牌坊而进,即是泮池。池上建造单孔石拱桥一座,俗称“状元桥”。泮池通阔20.2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303平方米,石桥宽2.8米,长15米,栏板高65厘米,望柱高160厘米。

过泮池,即是大成殿,殿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均为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大成殿面阔17.3米,进深8.55米,占地面积147.9平方米。为五开间、三进间。单檐歇山顶,房顶铺青瓦,殿顶竖琉璃宝瓶和兽吻。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用九架梁。用柱子24棵,其中檐柱6棵,无斗拱,仅檐柱头上用一斗一昂。


再进为先师殿,是文庙的中心殿堂,面阔16.73米,进深10.9米,占地面积182平方米,单檐歇山顶,殿顶原竖琉璃宝瓶和兽吻,青瓦铺顶。为五开间三进间,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用斗拱12攒,其中角科斗拱4攒,平身科斗拱4攒,柱头科斗拱4攒,整座建筑用柱子24棵,其中檐柱6棵,金柱6棵。柱础为青石,直径60厘米,高29厘米,上有浮雕双龙护宝图。先师殿前有墀台,占地面积174平方米。正中龙雕两边各六道石阶,供每年农历8月27日祭祀孔子诞辰的主祭官员上下。


尊经阁,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是知州萧廷对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首倡创建,为收藏经史子集的藏书楼。西面与玉屏书院毗邻。尊经阁楼上塑着魁星像,楼下塑着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仓颉像。该阁楼为一楼一底重檐歇山青筒板瓦顶带斗拱式木结构建筑。上檐西次间脊檩枋下书“乾隆四十九年岁在甲辰孟冬月吉旦閤州绅士重修”题记。阁楼北面东西两山墙墀头外分别依附建有东西配套用房,院墙边位于中轴线上的位置立有碑碣一块。


先师殿前有东西庑各九间,东庑面阔30米,进深6.2米,通高4米,木结构平房,瓦顶。内供孔子的七十二贤牌位。由先师殿左右侧门再进,就是崇圣殿。崇圣殿后面是尊经阁。


2013年3月,石屏文庙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96.丽江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丽江古城以西6公里的普济山麓,藏名“舍培兰辛林”,意为“解脱修行院”,青峰叠翠,风景优美,是距古城最近的一座喇嘛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重修,道光十四年(公元1854年)拓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由普济寺掌寺大喇嘛圣露活佛重修殿宇,大殿覆以铜瓦。

普济寺是丽江五大寺之一,原有大殿、僧院等12个院落,现存3院,由山门、护法堂、大殿、南北厢房等组成。在教仪上有融汉、藏宗教为一炉的特点。第一进院落为山门及重檐歇山护法堂,东西两边为照壁。第二进院落,东、西为重檐歇山顶配殿,南面正中为大殿。

大殿前种有两棵云南樱花,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树高7米,胸径分别为70厘米和54厘米,主干苍劲,枝千横逸,如伞如盖,覆荫满院。


每年春末夏初,海棠花盛开,如火如霞,凌空绽放,与满山遍野的梨花、苹果花和各种山花交相辉映,寺里寺外顿成一片花的世界。被誉为"云南樱花之冠"。寺外也有很多梨树,每到春秋,景色绚丽,游人如织。


大殿为二重檐歇山抬梁式建筑,翼角飞檐,屋顶覆以铜瓦,面阔5间22.85米,进深5间20.3米,呈长方形,金光灿灿,气势恢宏。铜瓦覆盖面积达476平方米,据说共用去上好黄铜5760斤,是云南省唯一现存的铜瓦殿。大殿前檐正中,高悬"灵宇慈云"四字匾额,为曾任国府主席的林森题书。大殿台基高4.2米,基础板石嵌有10块汉白玉浮雕,雕工精细,图案造型优美。中间置以十二级踏跺,周廊作汉白玉石拦杆。充分显示出藏传佛教寺院的华贵与庄严。

东配殿为两面厦搂房,堂屋可通东院,与配殿组成一幽雅清静的四合院落。院内种植有十里香、胭脂梅、双套梅等古树名木,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这里背风向阳,适合各种花木生长。四合院很少雕纹缕刻,也没有华丽的装饰,但有很多花卉盆景,给人以清爽、舒造、安详、宁静的感觉。


2013年3月,丽江普济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97.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


东门楼及迤萨民居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东门街片区,主要以东门楼及其附近18个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中西式建筑和清式传统四合院建筑院落为保护对象,建筑面积共计约7850平方米。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滇南地区人们“下坝子、走烟帮”的一种商贸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内陆进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驿站和货物集散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与东南亚国家各民族交往的历史见证。其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又有中原明清式传统四合院楼房,是研究红河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和建筑史发展最好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迤萨原为土著民族仆拉(彝族支系)村落。明朝初年,迤萨处于长期封闭状态的封建土司统治之下,经济文化极端落后,内陆经商者看到迤萨有利于经商谋生,便陆续迁来迤萨定居。清康熙年间,内陆石屏、建水、通海等地一些以小本生意或手艺谋生的汉族,逐渐迁居迤萨。于是形成以大明塘子为中心的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白脚马、三棵树、大寨、小寨等有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瑶族居住的一个小集镇。东门楼即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滇南地区人们“下坝子、走烟帮”通往东南亚经商马帮古驿站——迤萨驿站的东门。


清乾隆年间,录丰江边半坡上发现铜矿。铜矿的开采带动了商业、手工业、建筑业应运而生,为迤萨形成集镇奠定了基础。后铜矿业衰落,大部分人转入经商。迤萨的先辈们把商业贸易探险到东南亚老挝、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由于商业的迅猛发展,使迤萨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民居建筑不断增多。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迤萨经济文化得到发展,至清代乾隆年间发展为兴盛时期。


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迤萨人纷纷闯出国门,到老挝、越南、缅甸等国经商。民国十四年(1925年),内陆连年战乱,而迤萨社会经济却愈来愈繁荣,各地百姓不断迁居迤萨,户口增至500余户,迤萨三层楼房仿法国建筑的中西式建筑不断兴起。民国32年(1943年),正值个旧锡矿情景不好,矿厂老板们把家藏的古玩字画以及金银首饰,都搬到迤萨来换取土特产品,迤萨成为一个杂货市场,人来马往,非常热闹,年年都有新建的大瓦房出现。聚居迤萨的户口已达900余户。民国37年(1948年),部份商人听信国民党的谣言,怕财产被没收,将大量资金流往国外,部份大富户人家则转到老挝、越南、泰国等地。迤萨房屋建筑停滞,未建盖好的民居到解放后才逐步修缮完成。


迤萨当时建盖的房屋均雕梁画柱,造型古朴,雅素明净,美观雄壮。建筑吸取英国、法国建筑的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出现中西式结合的四合院楼房建筑,形成了迤萨侨乡独具文化内涵的建筑群。


2013年3月,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98.仲嘎曲德寺


仲嘎曲德寺,简称“曲地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隆子县日当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仲嘎曲德寺原来的主要建筑有祖不拉康、拉玛拉康、贡康、扎夏(僧舍)等等。现存主体建筑是祖不拉康,高二层,由门廓、杜康大殿、占康(佛殿)、却康、强康(强巴佛殿)等构成。


该寺在吐蕃时期为苯教寺庙,11至13世纪改宗藏传佛教噶当派,15世纪后又改宗格鲁派,与卡定寺形成东、西两大寺院。在鼎盛时期,该寺僧人达到两百余人。1959年民主改革前有僧人105人;辖雅古寺、蒙久拉康、休仓热追等寺庙及修行处,拥有谿卡(庄园)3处(即贡当谿卡)、田产将近300亩、牲畜1500多头(只)、朗生(奴隶)50多人;寺中设拉布让(大喇嘛私邸)、聂章(管理财政)、基巴(管理膳食)、雅勒(管理集会)等管理机构及人员。该寺和拉萨色拉寺关系十分密切,该寺活佛的转世灵童认定、僧侣学经等事宜均由色拉寺负责。


该寺活佛已转世十六代:第一代活佛格娃西尼·云丹罗追坚赞,第二代堪布班觉敦约扎巴,第三代堪布朗卡约久桑布,第四代堪布达旺晋美赤烈,第五代堪布桑杰云巴,第六代堪布扎巴班丹桑布,第七代堪布朗卡索朗扎巴,第八代堪布阿旺朗卡丹增扎巴,第九代堪布罗桑赤烈嘉措,第十代至第十五代堪布名字不详,第十六代堪布丹增赤烈·通麦嘉措(于1959年出走国外)。

2013年3月,仲嘎曲德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99.拉隆寺

拉隆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宗教艺术灿烂,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拉隆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扎日乡洛扎努曲河北岸,东距洛扎县城20千米,寺院坐落在一片开阔的河谷台地上,海拔高度3700米,洛扎努曲从寺前咆哮东流,寺院背山面河,坐北向南偏东,寺院周围古树参天,风景宜人。


寺院整体建筑位于呈“亚”字形的方形大院内,主殿高三层,为典型的藏式平顶寺院建筑。主殿东侧是18世纪不丹国王出资修建的不丹经堂,为不丹云游僧学经及该国商人朝佛之处。主殿西侧为观音殿,向后依次为辩经场、护法殿、神殿及僧舍。

2013年3月,拉隆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00.拉让宁巴

“拉让宁巴”古大院,历史上称为“吞巴”是现行藏文的创制者,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最有名望的重臣吞米·桑布扎的府邸,属拉萨市最早的古建筑之一。

“拉让宁巴”古大院,历史上称为“吞巴”是现行藏文的创制者,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最有名望的重臣吞米·桑布扎的府邸。十五世纪西藏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曾在此居住。到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将此作为寝宫,之后在大昭寺顶楼新修寝宫搬出后,将原来的寝宫开始被称为“拉让宁巴”。(拉让:活佛的寝宫,宁巴:旧)属拉萨市最早的古建筑之一。

2013年3月,拉让宁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四月苏鲁·苏北现存最早500年历史丰县文庙大成殿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离开沛县,驱车赶往丰县,来到苏北唯一一座保存比较完善的古建筑,丰县文庙大成殿. 丰县文庙,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解放路西侧,是苏北现存 ...

  • 南诏故都的历史回响

    "遗落生远凤,古城从容,拱辰星拱文雅中. 总是当时绿荫处,马帮徐从. 往事忆南诏,兰花依旧,巍宝山上彝祖庙. 垅屿图城大小寺,雄关鸟道." 第一次知道巍山, 是因为它与建水等其他三 ...

  • 山西的古建筑究竟有多牛B

    这里的历史像黄河水一样绵长,这里的人民也像黄土地一样朴实,这里的古建筑最能激活血脉深处的民族因子. 山西没有光鲜的外表,有时还显得过于朴素,如古建筑洗尽铅华的原木构件. 而这种质朴才是最踏实的一种美, ...

  • 探访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理东莲花

    东莲花,一个名字如花的美丽乡村. 它坐落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镇.红河源头的瓜江东畔,因历史上水丰草茂.莲藕众多而得名. 东莲花村貌一览 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摄 夏日的一天下午, ...

  • 【旅游杂记】春山行

    古话说:"人随春好,春与人宜."春天里,老树生新芽,枯木也开花,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人也会不自觉地变得更有动力,所有的一切,都会在春天里慢慢变好,万般美好,也会随着春天如约到来. 趁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共计795处) 本篇要目: ************************************* 703.良乡多宝佛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711.慈寿寺塔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721.佛真猞猁迤逻尼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731.金山寺舍利塔 元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732.天宁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741.蔚州古城墙 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742.故城寺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751.宣化柏林寺 明至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 752.卜北堡玉泉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761.衡水安济桥 清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762.凤山关帝庙 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71.闾原头永兴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772.张村圣庵寺塔 宋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781.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