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体会:慢性喉炎
导读:本文介绍了运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一些急、慢性病及难治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并附验案5则。希望大家在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上,有一定启迪。
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体会
作者/冯世纶
近来我们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下简称麻附辛汤)治疗急、慢性病及疑难病,加深了对本方证的认识,今通过临床治验案介绍一点体会。
慢性喉炎:
李某某,女性,41岁。病案号40851。
因声音嘶哑8个月而住院。曾以中药养阴清热,生津散结开音,并配合西药消炎未效。间接喉镜检查谓:双声带慢性充血、肥厚,闭合欠佳。自感咽喉发紧如盐腌感,偶咳少量白痰,四肢畏冷,无汗,咽干口干不欲饮,经常大便秘结已10多年,常服果导片以通便,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经过:先服麻附辛汤加味:麻黄6g,制附片6g,细辛6g,诃子肉6g。服3剂后,声嘶、喉部紧感明显好转。因出现头面四肢微肿,故暂改越婢加术汤7剂治疗,浮肿消除,继以麻附辛汤加白术60g,治疗1月余,声嘶基本消失,大便转常,已不再服用果导片。
按:本例为慢性喉炎与习惯性便秘同时并见。前医久用养阴清热不效,已示非阴虚热结。《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曰:“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可知为里有寒饮之证。
寒饮的形成,一是体质虚寒,阳虚不化,二是长期服用果导片,损伤脾阳。脾阳不运,水精不能上布,咽喉失养,邪结于上致使声嘶音哑。辨证当属外寒内饮、阳虚寒盛之证。
麻附辛汤加诃子共奏温阳散寒、化饮利咽之功,故服药效如桴鼓。药后体内阳气渐兴,驱饮外出于表,因见头面四肢微肿,暂用越婢加术汤以行水而肿消。后继用麻附辛汤加大量白术温健脾阳,中气渐盛,10年之久的便秘随之消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