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人物传记电影《李时珍》,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沈浮执导,赵丹主演,1956年上映。影片讲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撰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李时珍(赵丹 饰)因其高明的医术和高洁的品格而获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认可。楚王邀请李时珍进宫给王子治病,令宫廷御医们手足无措的古怪病症在李时珍的手下化为乌有。李时珍获得了进入太医院深造的机会,可是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请求楚王重修本草。
李时珍无法忍受太医院里同僚们迂腐的作风,知道自己如果一直待在这里将永远无法实现心愿,于是他辞了官返回故里,决定依靠自己的双手修正本草。乡亲们得知了李时珍的志向,纷纷向其伸出了援手,李时珍以一己之身亲自验证了数百种草药的功效,《本草书》渐渐完善了起来。
该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奋斗历史为题材的传记电影。
编剧张慧剑本是新闻工作者,《李时珍》一片是他初次接触电影,他专门就电影表现特点请教了导演陈鲤庭和桑弧。整个剧本前后修改达六稿。
在拍摄开始时,赵丹就与沈浮约定,决不从理性与概念出发,而必须从人物及其生活出发。为使表演不概念化,赵丹还坚决主张不用排演。他的主张得到了沈浮的支持。
为塑造老年李时珍的形象,化妆师用棉花加皮纸做肉,用乳胶做皱皮,在赵丹鼻子两边贴两块带皱纹的假肌肉,每次化妆需四小时,卸妆需两小时,而且赵丹上妆之后不能笑,不能多说话,不能大口吃东西,只能吃流食,面条得逐根吃,连呼吸都困难。
为融入角色,赵丹提出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穿上宽袍大袖和厚底靴找感觉。他带头这样做,其他演员也跟着效仿,连说话也用“之乎者也”,体会古人的习惯与风尚。
心如铁石坚
编剧张慧剑的祖父以医术著名,他本人少年时也学过中医,熟悉中国医药史,很早就有心于李时珍的研究。1953年,张慧剑经过采访和搜集材料,完成了李时珍的传记文学,在报纸上连载。有关李时珍的相关宣传引起夏衍的注意。中央电影局也提出应注意关于历史与历史人物方面的创作,李时珍就被列入《1954-1957年电影故事片主题、题材提示草案》。与夏衍有过交往的张慧剑借此有利条件,筹划组织《李时珍》电影的创作。在获得电影局主管剧本创作的陈荒煤同意后,夏衍出面邀请张慧剑以已发表的传记为基础,进一步丰富内容,编写电影剧本。
上影厂对于《李时珍》的拍摄给予充分重视,指派沈浮执导,并提议由赵丹主演。赵丹听说《李时珍》是一部历史传记片后,联想到因影片《武训传》而受到批判的经历,有些担心。沈浮介绍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而且影片得到夏衍和陈荒煤的支持,赵丹这才放心。然而看了本子后,赵丹发现人物缺少形象感,剧本好像只是客观地、干巴巴地叙述,便又有意推掉这个任务。沈浮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表示剧本的戏少,正好给了导演和演员用武之地。于是,赵丹重新研读剧本,查阅明史和《本草纲目》。他想出了在卖草药的人身上加戏的点子。经过与沈浮讨论,他们又为李时珍添加了弟子,使李时珍、弟子、卖草药的人成为三人小组,在三人的性格与人物关系上找戏。如此一来,赵丹对于塑造人物有了信心,终于接受了出演《李时珍》的任务。
因为李时珍是明代人,京剧服饰又主要依据明代,剧组开始时简单地照搬了京剧的水袖、绸服及厚鞭,结果演员穿着很别扭。赵丹提出抗战时排演话剧《武则天》时用土布粗布的戏装,效果古朴敦实。沈浮采纳了他的意见,影片中除了官绅用绸服外,李时珍及其周围的人的服装一律用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