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数据》读后感的启示录

我前几天写了关于《Small data》(小数据)的读后感。之前也有写各种读后观后感的习惯,但自己的笔记,都是流水帐,哪天看了什么书,让我想到了什么,完全都是一家之谈,没有什么主线和主题。这回我想试试新的写作方式。

(图为逊哥儿创意)

我看过高手写的读后感,题目完全看不出是哪本书,观点和书里的内容自由过度交融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个高度提炼的好文章。一丝衔接的痕迹都看不出来,我也试着这样做。

首先找到一本喜欢的书,一气呵成的看完,不然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内容,我看的过程还把认为重点的部分列了提纲。提笔写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主题,其实这是很发散的,一本书,300多页,可以从很多不同的点着陆,我甚至想同一本书写多个版本的读后感,我想报社的人大概在大赛之前就会写几个版本,赛后第一时间出稿吧。

我个人认为,这个时代好的文章都不是专门学写作的人写出来的。重要的根本不是文笔,而是思想,是思路。

(图片来自于网络)

周六的晚上,我坐在书房,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看了一遍,理出思路,找到那个关键词。我很少这么专注,站起来,脖子都硬了。我自恋的欣赏自己的作品几遍(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感受,我每次都觉得这是我的巅峰之作,好自恋),觉得脉络还算清晰,第二天迫不及待的和圈里朋友分享,只是我这种需要动动脑筋看的文章,要比晒图和家长里短的点击率低多了。

虽然有些小失望,但至少可以过滤一些伪书迷。我想着写一篇关于“你最不愿意我用心良苦”,分析朋友圈最喜欢不点开就能做评论的怪现象,呵呵,这是后话啦。

总之,写读后感是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何况人类天生爱分享。我从小就爱写,但我只是写日记和心情。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写些评论,写些文案,写些思考性的读物。我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怎么样的人,我必须循序渐进的锻炼自己,然后看看自己还可以写些什么。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是一种乐趣,而只有乐趣是一个人心甘情愿付出却不计得失的东西。这至少是我现阶段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

我也想写我所在的行业,但我希望一步步的来。这是我的,下一个目标。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