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作品丨游醉翁亭记
游醉翁亭记
因了《醉翁亭记》,对于欧阳修我有着深深的敬意。读的书多了,对于他的千古文章,他的为政为文,心中万分敬仰。后来知道,自号为醉翁的欧阳修以颍州(今阜阳)为终老之地,身为颍州人,心中更是多了几分亲近。
2013年6月22日下午,有幸参加秀美安徽文化之旅活动的我,第一次踏上滁州大地。随众走进琅琊山山门,我不觉痴了。是的,这就是欧阳先生笔下的情景,有如世外桃源般,历经967年,似未改变!
行走在后人开凿的宽广山道上,《醉翁亭记》的文字在我心中流淌。与先生所处的辰光相比,眼下的琅琊山被后人保护的很好,山更幽,林更密,树更高,道旁泉声潺潺。一如先生当年,身边滁人三三两两,牵手漫步的情人缓缓前行;手提布袋的老人,袋内唱戏机一段评书正说得狼烟四起,推着孩子的母亲一脸幸福的笑容……
一边走,一边在心中印证着欧阳先生的文字,加快脚步的我不知不觉将身后的同伴们撇出老远,已经到了醉翁亭外。说“外”,是后人倾服先生的名气,历朝历代均对醉翁亭加以修缮保护,拉起长墙,使得原本建于山道路旁,供行人休息、观景的凉亭不复再有野趣。跨过一座小桥,穿过青墙黑瓦的小门楼,走上数级台阶,向右看,一座圆月小门上方,赫然是熟悉的“有亭翼然”四个字。
穿过月门,白墙青瓦的墙上又是一个窄长的小门,墙的上方却有一角飞檐挑在空,如飞鸟潇洒挥动的翅膀,直教人一望之下,心中砰然。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是的,这就是醉翁亭!和我想象中近乎一模一样,更何况还高悬着苏轼所题的亭名!
亭子里面坐着几个人,看来是休憩的游客。我围着亭子走了一圈,从各个角度仔细观看这座千古名亭。亭子依山而建,山脚下有一大石,斜卧如醉倒老人,上镌醉翁亭三个大字。数百载间,醉翁亭多次遇劫,又屡屡重修,现存的亭子由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主持重修,恢复其旧貌。解放后,又被当地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修如新。我去过不少地方,醉翁亭是我所见到的亭子中最富有个性的,它有着江南亭台的鲜明特色,雕梁画柱,造型古朴雅致,只可惜在后人的“善加”保护之下,欧阳先生眼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的景色后人已经难以体会。多事的后人以亭为首,又陆续建了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等,称之为“醉翁九景”。景是多了,坐在亭中的人,纵然可以饮酒为乐,却再也难以望见亭下潺潺而过的酿泉了。
不同于寻常的亭子,醉翁亭内东西坐栏中央各建了一个小小平台,据说这是山之僧智仙的创意,是为了方便欧阳修在此办公。但我更愿意想象,坐在平台旁的欧阳先生,斜靠坐栏,手中举着酒杯笑吟吟未饮先醉。他虽然有意把自己写老了,年仅40的他,怎么也说不上是“苍颜白发”吧?亭中有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历经沧桑的先生,也只能移情于琅琊的青山秀水,颓然乎其间哉。
庆历五年,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的欧阳修,又新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被当权者贬放滁州。主政滁州两年零四个月,欧阳修实行“宽简”之治,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求事情办好,造福于民,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他曾权知开封府,后人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后人秉承他的为政之风,并不以琅琊山为官方产业,只要是滁州人,都可以凭借身份证办一张卡,全年只需35元。而每天18时之后,琅琊山是面向大众免费开放的!如此贴心的政策,纵使欧阳先生穿越再世,想来也会抚须微笑“同其乐”吧?
落在后面的朋友们陆续赶了过来,有人忙着拍照,有人将一瓶产于颍州的种子酒置于庭前,恭敬施礼。坐在亭中的我,亦缓缓举起手中虚拟酒杯,向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