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之中更需一双清澈的眼睛
习惯性早起,习惯性思考。打开窗帘,窗户对面正对着力帆汽车的标识牌。在大雾中隐隐若现,清净的厂区看不到一个人影。似乎也在和现在汽车行业面临的状况遥相呼应。最近很多文章也在提起,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寒冬。在盛世中透露出些许的萧条。所以,最近在工作之余一直在思考,当然不是在思考诸如“我是谁?我来自哪?我要想哪去?”的终极哲学命题。只是在想人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不想知道怎样过才有意义,只是想知道每一天到底该如何面对?
今天早上在朋友圈发了条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内容是这样的。“读的书走的路见的人经得事越多,才越发觉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之后,才能从骨子里谦和起来,不再孤芳自赏,不再咄咄逼人,不在恃才傲物,因而也不会再去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说,人总会越活越平和,称之为成长。成长是什么?就是慢慢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众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阅历、知识也在不断增长,而另一方面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这一满一空,也正是我们说的循环之道、修行之道。
信息时代发展之路越来越快,海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积极地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改变我们对于这个陌生世界的认知。也同时打破了我们本来平静的生活状态和原有的平衡。甚至让我们无所适从。渐渐地焦虑起来。却又不知焦虑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去化解。也就是说,这种快本该对应的慢我们找不到了。一旦失去平衡,自然会产生焦虑,也就会得病。
所以在上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八个字。其实也是在试图提出解决这条平衡之路的方法。任何平衡的模式无外乎快与慢、大与小、内与外这些对立之间的平衡。企业也好、个人也罢,其实一生的追求不就是在找平衡吗?这种寻找和掌控平衡的方法确实比较难。因为这需要心的力量的加持。外部的混乱所创造的环境本身就是在和你自身的静气做斗争,如果我们的定力、静力修炼的不到位,就极容易被拽着偏离了方向。写到这里也不禁感慨,想想古人,想想宗教,无不是在反复的告知我们如何寻找平衡和把握平衡之道。佛教的空、道教的无为、儒家的中庸,哪个不是一种平衡之道呢?
最好的对抗方式不是针锋相对,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是理解,是包容,是做好我们自己,内不破则外攻奈我何?吃亏是福的理解应当是我们在积极的需求一条平衡之路,路上会有坎坷,但笑到最后的才是圣者。
面临困难的汽车以及汽车金融行业也是如此,我们不能片面的去看一些数据,有些品牌确实面临着困难,但也有很多品牌获得了机会。资金紧张、严控风险会对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使更多同行获得了迅速提升的机会。佛魔两面,本为一体。所以我们依然要满怀信心去面对挑战,唯一要记住的是信心不能只是满怀,更要下功夫去实践,去提升自己的实力。每一次波峰和波谷都不会缺席,都会如约而至。每一次循环也都是一次大浪淘沙洗尽铅华的过程。
喝碗鸡汤以后,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想想栗子面窝头其实营养还是很丰富的。面临暂时的低谷和挑战并不可怕,汽车金融平台化,汽车服务资源整合化的大潮才刚刚拉开序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能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片坦途,形势一片大好啊。主机厂在求变,像销服一体化转型。金融机构在变,在创造金融服务一体化转变。经销商在变,打造汽车服务生态圈。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多往这方面想想,不也挺好的吗?
如果我们依然觉得困惑,只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想的太多,证明我们有思想啊。目前的困惑是应该的,是暂时的,是可以攻陷的。二是想的太少,证明我们对未来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应对的策略。那就赶紧多学习,多思考,让自己进步。
这边文章的开头是在早晨,看着弥漫的大雾,起头有点伤感,结束是在晚上。写的越来越快乐了。原因何在,即使是只有一天,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经历的变化,我们的情绪和认知都会同时发生变化。那么就好办了,遇事多往好处想,什么事情想的多了,再来点实践,就自然好梦成真了。这种思路供大家参考,不仅对事业有益,更是养生的不二法宝。病从哪里来?告诉各位,是情绪。情绪直接决定身体的状态。多看看美好的东西,眼睛也会变得清撤。
好了,今天就忽悠到这里,以后还是多写一写篇幅较短的文章,一是大家看着省心,二是我写着也不累。更希望大家给我多多提供素材和意见,这种乐趣我可不想让它变得消踪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