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方角度看sp的发展之路---老杜专栏
编者按:
关于SP转型的问题,群里的朋友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 我也从中受益良多,特别是风大侠的见解,给了我很多启示。在老穆的公众号发表文章还是很需要勇气的,我告诉自己这是作为好友的义务,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因此还是大胆说出我的想法。正好我曾经是资方,现在也准备做SP,我先站在资方的角度谈谈SP。我老婆也是资方,我们常常一起讨论业务,出于对穆友群的热爱,她和我一起完成了这篇文章。
一、SP的定义
关于SP的定义,群友解释了很多次,我就不赘述了。在本文里,对客户还款承担了连带保证责任的视为资方的授信业务,单独讨论,不作为SP。跟商品流通领域的代理商一样,我们说的代理商只承担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交易风险是指资方放款前的垫款风险,经营风险是SP本身经营过程中的亏损风险。
二、要不要去SP
这个话题也讨论很久了,各有各的看法,我身边的大部分SP还是认为资方是无法脱离SP的。有人跟我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我的地盘我做主,资方自己来开拓市场不见得成本更低,而且效率肯定更差。作为资方,很多时候确实又有点纠结,跟有些SP讲话太累,做事太累,如果不是业绩考虑,真的就不要某些SP了——这或许也是某些SP认为自己不会被淘汰最大的支持因素,但是往往这些SP在面对更大的利益的时候,又会毫不留情地抛弃资方,让前面在纠结的资方彻底痛苦。
我的做法是,让我痛苦的SP全部砍掉!当然,能沟通的还是沟通,不过从现在的行情来看,大部分资方跟大SP沟通起来蛮弱势的,大SP几乎认定了资方是离不开他们的。(老穆笑评:长痛不如短痛,犹豫不决远不如快刀斩乱麻利索。)
砍掉这些SP, 我的业绩从哪里来?没有业绩我也会被公司砍掉!为什么大SP可以做出那么多的业绩,而作为上游的资方自己做不出来吗?他们的竞争力在哪里?我能不能培养这方面的竞争力?我自己培养出来的竞争力在相比之下,我承受的痛苦更多还是快乐更多?
三、依靠SP的痛苦
有SP给我送业绩,为什么我还觉得很累?我想应该这不是区域性的问题,是行业生存模式带来的,有些省份的转型走在前面,但我身处的福建却还没有开始。
首先,我觉得没有得到正常商业交往所必须具备的信任和尊重,某些SP总是给我的否定远远大于肯定,每次见面更多地是被质疑,告诉我还有哪家哪家的条件会更好,而这些条件是我不能接受,也认为不合理的,比如更低的首付和更多的返点。
我的风险在不断增大,而我的SP却一直要求我降低收益,如果不能满足,业务量就会减少,甚至引来批判和戏谑。然而当我接触客户的时候,我发现很多问题并不是客户接受不了的,稍微沟通一下,大部分问题都能比较愉快地解决,只是SP一直站在自身利益或者惯性思维角度在跟我们谈条件而已。
其次,我也没有办法信任某些SP——永远满足不了!欺骗!某些SP的要求是无止境的,都是以市场的名义,而市场上客户付出的首付和利率并没有因为我们的一直让步而降低,甚至有些还增加了,到最后SP比资方还赚得多,客户的违约风险却都由资方来买单。
更让我无法安心的是,底线一直被挑战,这些SP会不断地送出各种挑战风险原则的案件,要求特殊操作,对于有合理解释的,我们都特殊操作了,不合理的呢?他们聚在一起研究怎么可以让我们觉得合理!很多SP聚在一起,所谓的讨论产品,重点就是在研究怎么钻资方的风险漏洞,怎么跟资方的业务谈到更多的利益。印象里,一些SP总是在跟我谈条件,而不是真正站在资方的角度跟我一起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怎么推广业务,我总是感觉困难都是丢给我,不断敦促我去解决,没有人会与我一起面对困难,一旦提出的要求没有被解决或者来了所谓的好产品,SP又会毫不犹豫地转去做其他产品,而我的业绩就面临直线下滑的风险。
最重要的,我发现我跳过他们真的可以生存得更好!我不必把精力放在与他们的虚与委蛇上面,不用每天面对SP施加的各种压力,可以用心地跟我的团队和合作伙伴一起思考,怎么可以服务好车商和客户,不用违心去做一些高风险的案件,业绩并没有降低,而且对未来成长的稳定性和质量更有信心!(老穆笑评:老杜夫妻的观点是资方和SP之间最大的合作障碍是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就需要一个做背书的桥,而穆友会发展的方向也在于此。)
四、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SP
其实,我现在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SP!当然,也有自己培养的业务团队。所以我认为资方并不是要去SP,而是去掉某些无用的SP,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SP。就跟商品流通领域一样,代理商和直营一直都存在,每家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互联网也没有消灭代理商,反而帮助某些代理商变得更加优秀。所以关键不是去不去SP,而是选择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前进,包括我们的团队和SP。
我记得风大侠分享过,现在很多SP不是服务客户,也不是服务车商,更不是服务资方,而是服务于自身的利润。当我跟很多SP 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认为本来就应该如此,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也并没有错,但是这样的SP一定不应该是我们选择的,这样的合作越多,后遗症越多!
福建这边的很多大SP也就三五个人,甚至有些每月出几百万业绩的SP就一两个人,这些人的作用是什么?——发展下一级SP,层层分包,收资料。那为什么需要他们去层层分包?我们不能直接对应到车商和下一级的SP吗?我们不能做得更有温度吗?所以我们找到了直接面向车商的SP和车商,我们做品牌推广和老客户维护(受限于产品的局限, 没有引起市场的热潮,公司名称暂时不跟大家献丑了,我相信未来会更好),但是也比和市面上的大SP合作要轻松得多,没有那么多的斤斤计较,很多困难都可以得到沟通和解决,钻空子的情况也少了很多。
SP总是希望找到好的产品、好的资方,好的资方和好产品希望找什么样的SP?首先,SP不在大小,大的合作不长久、不愉快,合作起来反而进退两难,小的愿意一起发展,也可以慢慢培养壮大的。我们希望找到的是:
1、可以跟我们一起面对困难的SP,没有完美的产品,也没有完美的企业,每个时期都会遇上不同的困难,这个时候有没有人能站出来一起付出,一起解决困难,而不是等我们把困难都解决了再来谈合作;
2、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SP,有能力面对车商或实际购车人,具备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产品推广能力,懂得发掘产品亮点,引导客户需求,与车商和我们一起营造一个愉快的消费和售后服务氛围;
3、可以跟我们一起成长的SP,帮助我们反馈市场需求信息和竞争信息,为我们优化产品和流程提出建议,和我们一起培养自己的团队,完善自己的管理,跟上市场发展的要求。(老穆笑评:资方和SP互选,其实就是在搞对象,对眼和价值观相同很重要,至于相互选择的标准,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但是我个人同意老杜夫妇的想法。)
五、SP的发展方向
有些大SP现在有个错觉——自己主导市场,只要自己有业务量,就有很多资方可以选择,而不管哪个资方,都得首先选择他们,甚至不选他们的资方,有好产品也会推不动。我的确曾经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高层一直认为需要多做公关,把这个列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最后都被我拒绝了。
为什么说SP是错觉?最近几年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造成这些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点,汽车金融大爆发,各路资本涌入,一时间有名气的SP都坐迎八方客,煮茶论英雄,即便倒掉一家,还有很多家继续进来。但是这是常态吗?未来也会是这样吗?——一定不会,金融市场一定都会慢慢集中,会有新的进入,但是不会是一拥而上,金融行业理性选择的特性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点,好产品层出不穷,大SP都是曾经代理到了好产品做大了,有了成功的经验,自然要复制过去的成功模式,而且最近两年的确不断涌现各类好产品,所以很多SP满世界寻找好产品,挑剔现在合作的资方。对很多SP而言,好产品一般的标准就是审核简单、首付低、利率低、过件率高、利润高,实际上存在两种好产品:
一种是大的资本方进入汽车金融市场,以前以租代购的内部收益率可以做到30%以上,银行按揭还得看客户是不是国企员工,厂家金融只做本品牌,现在大家都放开了,客户享受到好处了,市场活跃了,这个产品的好坏有相对性。
2013年那会儿银行按揭能正常审批就是好产品了,现在还得要返点高,再看看黑户做不做?被执行做不做?这些都做不到是不会被评为好产品的。有段时间某家汽车金融公司的产品被列为好产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利率低,还能套零首付,后来这个漏洞被堵上了,很多人就说这家产品不行了。
另外一种好产品,在市面上的存活期限基本都超不过一年,甚至更短,为什么?太多不专业的从业人员进入,风险没控制好、利润没有设计好、再融资没有考虑好,做了半年一年,老板一看,业务做得很好,自己居然没有赚到钱,甚至背了一身坏账,也有的公司把ABS想得太简单,以为资产包做起来了就可以卖掉,就可以融到资了,对融资成本、规模和杠杆倍数的分析往往不是很到位,到资本金用完了,发现融资没有那么简单,员工留不住,SP也留不住。
所以有好产品吗?现在我跟我的团队都说没有,放弃寻找好产品的想法,做好手上的产品,才会有好产品出现在我们的团队里。昙花一现的产品不是好产品,没有稳定性,只会让我们发展更迷茫,也没有哪家的产品有压倒性的优势,每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同资方一起培养我们产品的特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给不同时期不同客户创造满足感。
具体转型的方式和道路,群友们都讨论过很多次了,我也深以为然,仍然很推崇风大侠。写此文,感谢跟大家在一起的成长,也是提醒自己,不能把时代机遇当成自己的成功,每个市场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市场参与者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不能用我们今天的能力看待昨天的困难,我们需要的是认清自己,认清形势,没有好产品,好产品都是靠自己做出来的!
后注:其实我也知道SP心中的苦,只是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我们从对方的角度多思考,很多难题就变简单了,接下来我会再跟大家一起分享从SP的角度看资方,和乘用车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管理的要点。
老穆笑评:
今天这篇文章是个里程碑,因为这是杜总夫妇合力写的一篇文章,在我们这个圈里当属首次,因此显得特别珍贵。
其次,文章很有条理,很多问题都说的很清楚,我也赞同方向。也希望杜总夫妇专栏的文章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