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2017年第127期(总 231期) 地名故事 鲊陇 •付家寨
小寨(原付家寨)寨门 胡维忠 摄
鲊陇 ·付家寨
——胡维忠
鲊陇距安顺城区四十余公里,有二百七八十户人家,跟大寨、小寨、高福等合为一个行政村,民国间称“嘉穗”,为嘉穗乡(今刘官乡)所在地。大约1951年,刘官人杜泽民任乡长后,把乡址搬到刘官,于是改“嘉穗”为“鲊陇”。2014年复嘉穗之名。
据当地老人讲,在嘉穗一地,最先建寨的是小寨。明洪武十四年(1381),付友德率征南大军征讨云南,兵分两路,一路由沐英率领,由四川叙永、贵州乌撒(今毕节)攻云南;一路由付友德率领,从湖南进贵州,经安顺攻云南。付友德这一路军的大本营就设在小寨,因而小寨曾一度被叫作“付家寨”。至今数百年过去,老寨子已破败不堪,但是,走进寨子,老人们还在自豪地诉说“陈家街”、“付家院”的故事。
小寨后山的山洞 张争鸣 摄
小寨后山的山洞 孙昌国 摄
当年,付友德之所以选择小寨这地方安营扎寨,是经过一番考量的。小寨后山有个山洞,洞内十分宽敞,在此安营,这山洞是个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一则便于存放粮草,二则此处易守难攻,一旦有不测之变,洞可作藏身之所。
小寨对门有一座山叫“雷打坡”,坡上有付友德的衣冠冢。据传说,当年付家修建墓室,分内外两层,拟以数童男童女陪葬,墓室修成,准备把孩子放进去时,孩子们的哭喊声响彻山谷,晴朗无云的天空,顿时阴云密布,惊天霹雳响彻天地。付家人猛醒,将童男童女放回。追随付友德南征的军人之有其同宗兄弟,他们在小寨建有付家院,院门前还有一株植于征南之后的紫荆树,此树屡经砍斫而不绝,现尚存一截,依然按时结蕾放花。付家院子因故转至廖家名下,廖家曾出过一位武举,后人已不知其名讳,只知他孔武有力。
付友德的衣冠冢 孙昌国 摄
民国年间,小寨名声较著者是靳世英。靳幼时聪慧异常,曾留学东洋,精通几门外语,某日到省府办事,接待人怠慢无理,靳世英扇了他一记耳光。当晚此人拟靳的口吻写书信一封,信中多有对政府不满之辞,藏于靳的枕头底下,然后,向南京政府写检举信,诬称靳反对政府、通共等。此事惊动了蒋介石,派人搜查,在枕头底下找到“罪证”,三十出头的靳世英被拉去枪毙了。
付家寨建寨后十数年鲊陇才建寨,最初在鲊陇建寨的是夏家。据说现今鲊陇这块地方,先前是付家的荞地,夏氏初建时,曾因地界权属与付家有过纠纷,后经五街耆老调和,夏氏方得顺利建房造屋。之后若干年,他姓渐次迁入,鲊陇人户渐增,势力、地盘随之扩大。
原付家院门前的紫荆树 胡维忠 摄
军饷洞里的体育课 杨春岚 摄
数年前,鲊陇是黔中有名的牛马市场,不仅黔地,两广一带的客商也经常到此经商,曾一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
鲊陇人善经商,经贸的繁荣,使村人眼界大开,一时得风气之先者,便着意在此构筑他们的梦想。民国年间的陈汉余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陈汉余是鲊陇的财主,颇具才识,1925年左右在鲊陇斥资兴建“嘉穗乡国民小学”,亲自到小黑土聘请才士胡步元先生到该校任教,陈先生自任校长。其间,陈汉余兴建的宅院落成,请胡先生在大门头上题写“亦吾庐”匾额。此宅为典型四合院,三进五间,高三层,照面与两厢二楼有回廊相连,人谓之“走马转阁楼”。回廊颇为别致,每一根栏杆上均刻有竹节纹样,正房后有花果园。1949年后,大院被没收,分给六七户人家居住,曾经瓜果飘香的后花园变成了牛马圈,“亦吾庐”三字被铲掉,“吾庐”沦为他庐。
小寨后山的山洞 孙昌国 摄
如今,大院里的显赫和气派已风流云散,那些曾让人仰视的建筑已容颜不再,甚而零落败残,沧桑岁月渐渐使它们在后人的记忆中模糊乃至遗忘。但走近它,你会感觉一种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本文根据小寨几位老人口述整理
鲊陇地戏队 吴忠贤 摄
小寨回龙寺前的数百年古树 胡维忠 摄
· 作者简介
胡维忠:男,汉族,西秀区旧州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西秀区作协会员,有散文等作品发表在《黔中早报》《贵州都市报》等。
· 朗诵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