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之源:04.语言天才

上文书讲到,布鲁斯回到了欧洲,讲述了他对尼罗河源头的考察。他看到了塔那湖,看到了青尼罗河源头的那条小河,那片沼泽地。青尼罗河就是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发源的。

埃塞俄比亚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一般都在1500米以上,很多山峰都超过4000米,它的位置也非常靠近赤道,印度洋季风吹来的暖湿气流,遇到埃塞俄比亚高原,湿热的空气被迫爬升,然后就开始下大雨。每年的6月到9月都是雨季。所以每到这个季节,青尼罗河的水量就开始暴增。原本青尼罗河的水量只占了20%,一旦雨季到来,就能暴涨到70%,下游的尼罗河干流也就跟着开始涨水。因为水是从高原上冲下来的,速度非常快,来到下游平原地区,就会大水泛滥,每年都是如此。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每次尼罗河的发大水,漫出河床,淹没了两岸的大片土地,都会淤积一层厚厚的淤泥。形成了非常肥沃的土壤。平均下来,尼罗河的河床每100年要抬高16厘米。

尼罗河泛滥

所以,尼罗河沿岸就成了最早的古文明发源地。地中海不大,古代欧洲人和埃及的交流很密切。但是长期以来,欧洲人对尼罗河的泛滥都迷惑不解的。因为尼罗河下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天炎热干燥。欧洲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到夏天干燥的季节,尼罗河反而开始泛滥。其实这个现象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是很好理解的。当时的欧洲人还不是太清楚。毕竟在19世纪初期,现代气象学还没诞生呢。
不过呢,要说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正源,大部分地理学家是不同意的。尼罗河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水系,有很多的支流汇入尼罗河。到底哪个支流才能算是尼罗河的正源呢?判断河流的源头并不是完全按照水量来计算的。再说了,青尼罗河属于间歇性的,有时候水很少,有时候水很多,这怎么算啊?
判断河流源头主要遵循三条标准。距离最长、水流量最大,与干流的方向一致。看上去几个判断依据都是有道理的,到底哪一条最重要,这个就不一定了。一般来讲,正源水流量大,而且也长,干流河道肯定也比较直,支流都是横叉一杠子接上主干的,这几个条件基本一致,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上海黄浦江,在陆家嘴这个地方拐了个超过90度的弯,我一开始想不明白,在平地上,怎么会拐出这么尖锐的拐弯呢?后来查阅了黄浦江的历史,这才知道,本来黄浦江不是这么走的。
你仔细去看地图,你会发现,苏州河是在外滩注入黄浦江的,苏州河的河道跟黄浦江大拐弯后的方向倒是一致的。苏州河的正式名称叫吴淞江,本来是这一带最大的一条河流。有一条小的支流注入吴淞江,这条小河叫上海浦。
后来,明朝的夏元吉重修整了黄浦江下游水道,让南边的黄浦江抄近路,从上海浦这条路线汇入苏州河。老的吴淞江河道淤塞,实在是不够用。索性就在南边修了一条平行的河道,在陆家嘴这里硬是横叉一杠子,打通了范家浜,利用范家浜的河道,连接到南跄浦口,这条线就成了现代黄浦江的主河道。
原本吴淞江的旧河道逐渐淤塞,索性就改走宋家浜的河道,在陆家嘴注入黄浦江,成了吴淞江的新河道,也就是现在的苏州河。旧河道还剩下一点遗迹,就是现在的虬江,已经断断续续的,连不成一条河了。上海浦也还剩下一小段,就是从北外滩虹口港到嘉兴路桥。走不了几步就是虬江路,虬江路过去也是老吴淞江的河道,过去我还经常去虬江路买二手数码电器呢。买了个旧显示器,隐隐约约能看出荧光粉上有个猪头……
扯远了,我们扯回来。
你要是以方向来算,苏州河才是正源。人家河道方向是一致的,是一条平滑的曲线。但是,你去外白渡桥边看看,你肯定不会这么想,除非你脑袋被雷劈了。黄浦江比苏州河宽多了,水流量也大多了。说苏州河是正源,你亏心不亏心啊。

发辫一样的河流怎么算?

所以啊,这三个因素其实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要说以河流最长的那个支流来算,这叫“河源唯长”,也叫河源唯远。其实这也是太过理想化了。如果河流的源头是一片沼泽地,河道变成了网状,哪一条最长呢?
再说了,对尼罗河来讲,白尼罗河上游还没好好考察过呢。你总不能考察了一半就说自己的知道答案了。到底谁是正源,必须把资料都搞清楚了,才能判断。
到此为止,欧洲人还是不知道尼罗河的源头到底在哪儿。在19世纪中期,皇家地理学会向两位探险家发出了指示,要他们深入到非洲的腹地去进行考察,最好是能找到尼罗河的源头。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这就是去寻找那个月亮湖。他们判断,尼罗河必定是发源于某个大湖的,找到大湖就有戏。
受到征召的两位探险家,一个叫伯顿,一个叫斯皮克。这俩人是搭档,曾经一起去索马里兰探险。

理查德·伯顿

这个伯顿就很有意思了,这家伙从小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孩子。伯顿的父亲是个陆军军官,经常跟着部队到处跑,小伯顿的家也经常搬来搬去,在意大利和法国住了好多年,后来又搬到了德国和西班牙。每到一个地方,家长就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伯顿几乎是个语言天才,哪个国家的语言他都会,这都是跟着当地的家庭教师学的。而且他们家换家庭教师特别勤快,因为每次请了一位老师来,没几个月就被伯顿和他弟弟联手给欺负跑了。
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这一年,伯顿进了牛津大学学习。他因为违反校规而被开除。其实他也没干什么,就是参加了障碍赛马,学校不允许学生参加,他偏不听,结果就被开除了。他为了泄愤,离开学校前一天,驾着马车把学校的花园糟蹋得不成样子。
你大概也就知道伯顿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伯顿在牛津也不是净胡闹,他还是好好的学了学阿拉伯语,日后他就靠外语天赋混饭吃了。他对亚洲语言特别喜欢,这不是从牛津大学开除了嘛,他立刻加入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当了兵,在印度服役。
现在印度的钞票上还印着15种不同民族的语言和两种官方语言。这还是只是用的多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语言那就多了去了。他系统的学习了波斯语、信德语,印地语等等一系列的语言。而且他对当地人的观察也非常细致,能学个八九不离十。再说他在英国人里也算是特殊的,黑头发,皮肤颜色也比较深。所以他冒充中东地区的人还真的没人能认出来。
但是,没过几年,他就不得不回了英国。他在印度得了眼病,一个爱尔兰的二把刀医生给他治疗,用的是一种柠檬药膏摩擦眼眶。不用药还好,用了以后,眼睛发炎越来越厉害,闹了半天药膏里面含有甘汞成份。也就是氯化亚汞,害得他汞中毒,不得不回英国治疗。
在英国修养一段时间,他的病好了,下面他要开展一段冒险之旅。那就是冒充阿富汗人,去麦加朝圣。他会普什图语,冒充阿富汗人没问题。他先到了开罗,做了准备,干脆就皈依了伊斯兰教,他对苏菲派非常熟悉,所以没人看得出他是个如假包换的英国人。

朝圣者伯顿

说实话,这条路比较艰难,要穿过大片无人区,路上还有土匪抢劫。伯顿把路上所见所闻全都记了下来。还对麦加的清真寺和天房进行了测绘。要是阿拉伯人发现了,估计是不会给他好果子吃啊,好在他干的比较隐蔽,没人发现。
历经千难万险,伯顿回到了英国。他写了一本书来描写他这一路上的经历。这是一本好几千页的大部头著作,一下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当然,这本书对英国人统治殖民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当时,地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玄奘从印度回来以后,唐太宗还让他把一路上的各种情况都写出来,所以才有那本《大唐西域记》的诞生,这本书到今天都是非常重要的著作。唐太宗也是从国家战略角度去考虑问题,并不是为了出去旅游。
伯顿还干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那就把《一千零一夜》翻译成英文,从1852年开始,一直到1888年才干完。他这只是业余爱好。据说他通晓32种语言,对他来讲翻译不是个难事儿。
1854年,在皇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伯顿决定去探索一下索马里兰地区。听清楚啊,这是索马里兰,不是索马里。
大家都知道,非洲之角是索马里,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正好卡着亚丁湾的口子。是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但是,在19世纪这里是一大堆的苏丹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一直到1887年,英国才把亚丁湾沿岸的几个苏丹国给拼凑在一起,组成了英属索马里。
后来,意大利人把剩下的地盘给占了,叫“意属索马里”。1960年6月26日,英属索马里独立,成立了一个索马里兰国,5天以后,意属索马里独立,和索马里兰国合并,就是现在的这个索马里。
后来嘛,索马里兰这个地区闹独立,自立山头。索马里不承认(当然不承认)。国际上也没有一个承认的。只有找台湾人抱团取暖,这俩倒真是难兄难弟。
不过呢,伯顿去考察索马里兰的时候,那还早呢,连英属索马里都不存在呢。他们组织的考察队刚离开营地,就遭到200多当地人的袭击,伯顿的助手斯皮克被抓了,伯顿本人被索马里人的标枪从左腮帮子扎进去,右腮帮子扎出来,这脸都破相了,那叫一个惨啊。
这帮人狼狈的逃回了英国。回去以后还要接受调查,看看他有没有失职行为。说是帮助皇家地理学会去考察,其实背后都带着政治目的。这次调查花了两年时间,最后,伯顿没事,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这才恢复了探险活动。

约翰·斯皮克

1856年,他再一次和斯皮克开始了新的冒险。斯皮克也是一个探险家,他年仅17岁就加入了军队,在印度服役,探索了喜马拉雅山脉。他参加了伯顿在索马里兰的探险活动。一开始两个人还算配合的不错,但是后来就不行了。斯皮克被当地人给抓了,伯顿觉得这小子不灵啊,贪生怕死啊,伯顿觉得自己特别英勇,腮帮子都让人拿标枪扎穿了,还能跑出来,这个斯皮克怎么就跑不出来呢?太笨了。
1856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征召他俩去考察尼罗河的源头,这只是附带工作,主要还是探查非洲中部的地理,毕竟英国掌握了非洲的沿海据点,但是对内陆还是一无所知的。他们还是想掌控非洲的腹地。
伯顿临走前,和女朋友算是私定终身,公开是不行的,因为伯顿已经是一个伊斯兰教徒,不是天主教徒,未来的丈母娘就是不答应把女儿许配给异教徒嘛。况且这个伯顿还这么穷。伯顿真的有钱,还是要等到《一千零一夜》翻译完成以后出版。
青尼罗河上游是一片沼泽,根本无法找到具体的河道,所以,伯顿他们打算直接进入非洲腹地。1857年6月份,他们从桑给巴尔岛登陆,岛上的苏丹对他们还不错,推荐了一个向导,这个向导叫萨利姆,日后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坦桑尼亚登上非洲大陆,带了130多人的随从,带着大量的物资往内陆进发。
他们一路上非常小心,带了不少的布,玻璃珠子,黄铜丝,其实这都不值钱。但是当地人喜欢,这都是用来交过路费的。他们是翻山越岭,走的很艰难。漫长的雨季过后,地上泥泞不堪。路上动物残骸随处可见,很多人得了病,也没有办法照顾,只能留在当地让他们自生自灭。
可是伯顿和斯皮克也病倒了,这二位都得了疟疾,只能让人抬着走。他俩一倒下,队伍的人心可就散了,很多人就跑了,顺带把他们值钱的东西也都给顺跑了,弄得这两个人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就这么折腾了8个月,一直到1858年的2月13号,两个人的面前出现一个浩瀚的大湖。这个大湖就是著名的坦噶尼喀湖,实在是太美了,探险队所有人都被坦噶尼喀的美景所折服,除了斯皮克。斯皮克眼睛肿的跟桃似的,啥也看不见,走路必须要靠人带着。伯顿虽然眼睛能看见,但是身体比斯皮克还虚弱,他舌头肿了,什么都没法吃,这几天别提多闹心了。
他俩就在湖边的一个小村子叫乌吉吉安顿下来了。尽管这个村子住着还算舒服,但是他们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周围的村民那他们俩当狗熊参观了,围着他俩转悠,轰还轰不走,这也没办法。

狭长的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非常的狭长,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大湖。宽度只有几十公里,但是长度达到660公里。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比海南稍微小一点有限。而且还是世界第二古老的湖泊,有2000万年的历史了,最古老的湖是贝加尔湖,有3000万年的历史。最深的湖泊也是贝加尔湖,有1600米深。坦噶尼喀湖也很深,也是排名世界第二深达1400米。但是湖面海拔只有700多米,也就是说,湖底最深的地方在海平面以下700米的高度上。
这个湖在著名的东非大裂谷里面,所以才这么深。当然,伯顿和斯皮克是不知道这些事儿的,他们惦记的是要到湖的最北端去,他们听路上的阿拉伯人说,最北端有一条大河,从湖里流出去。这会不会是白尼罗河的源头呢?我们下次再说。
(0)

相关推荐

  • 一场由秤、卷尺和卡钳造成的大屠杀

    "十一抽杀(decimation)是指人口中每10人要杀掉1人,在1994年的春夏之交,一项大屠杀计划摧毁了卢旺达共和国.虽然屠杀的科技含量很低--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但它开展的速度仍让人 ...

  • 为什么尼罗河被称为月亮的眼泪?为什么有时清澈有时浑浊?

    尼罗河(Nile)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由南向北流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 ...

  • 尼罗河之源:01.早期非洲探险

    这一次,我们开一个新专辑,我们来讲讲地理方面的话题,我们来讲讲发现尼罗河之源.对于非洲腹地的探索,可以认为是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就是发现了美洲,发现了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主要是靠航海.但是 ...

  • 尼罗河之源:02.非洲屋脊

    我们上文书讲到了古人对尼罗河的源头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们都没有办法探寻到尼罗河之源到底在哪里.因为尼罗河的上游有好几处急流险滩,很难走.再往前方有一大块沼泽地,面积广阔,你根本就不知道水往哪儿流,河道在 ...

  • TED演讲:我们可以从语言天才Tim身上学到什么

    TED演讲:我们可以从语言天才Tim身上学到什么

  • 尼罗河之源:03.努比亚沙漠

    上文书讲到布鲁斯需要横穿努比亚沙漠,因为他想快一点到达尼罗河下游,偏偏尼罗河在这个地区是一个弓字型,拐了好几个弯儿,他想走捷径,截弯取直.这就不得不穿越努比亚沙漠. 要知道,沿着河走的好处是不容易迷路 ...

  • 尼罗河之源:05.维多利亚湖

    上文书说到,伯顿和斯皮克来到了坦噶尼喀湖边的小村子乌吉吉.他们这趟旅程是真的不容易,进入热带地区探险,容易得热带传染病,最典型的就是疟疾.我在讲通俗医学史的时候讲到过,可以说热带传染病是阻止欧洲人进入 ...

  • 尼罗河之源:06.贝克夫妇

    上文书说到,贝克夫妇和斯皮克他们遇上了.大家都挺高兴,好久没见到欧洲人了,大家打牙祭吃大餐,一块儿吃驴肉火烧. 贝克夫妇他们也是来尼罗河的上游探索的.可惜被斯皮克抢了先,不过呢,斯皮克把地图拿出来了, ...

  • 04.语言:咿咿呀呀的力量《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语言不是从电脑程序或磁带中学习的(不管产品包装盒上如何承诺).语言是在互动环境中--在吃饭.玩耍和询问事物名称这些过程中学到的,而不是被动地看着电脑屏幕学到的.这正是父母和照料者的作用所在:让互动成为 ...

  • 尼罗河之源:07.卡拉哈里沙漠

    上文书讲到了伯顿和斯皮克的争论,以及贝克夫妇的探险活动.但是问题最终还是没有解决,贝克夫妇走了大量冤枉路,而且一路都被当地人勒索,不过他们还算有成就感,发现了艾伯特湖.不过,斯皮克和贝克夫妇的资料并不 ...

  • 尼罗河之源:08.横穿非洲

    上文书说到了利文斯顿穿过了卡拉哈里沙漠.来到了恩加米湖的沿岸,探访了奥卡万戈三角洲.他想探访奥卡万戈河北面的部族,但是他根本过不去.好不容易找到一条小河,想从这里穿过去,可惜河里到处都是鳄鱼.实在是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