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超11亿元!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 “真金白银”支持自家产品
为了将利益与投资者“捆绑”,实现利润和风险共担,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往往会“自掏腰包”购买自己管理的产品。
7月29日,李游自掏腰包买100万元创金合信产业智选混合基金。今年以来,已有69家公司自购超29亿元。特别在近两个月,基金公司已自购超11亿元,基金“自购潮”,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引导市场的重要力量。
公募又来“买买买”
最近行情跌宕起伏,又有不少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纷纷“真金白银”支持自家产品。
7月30日,光证资管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7月29日出资1000万元申购光大阳光香港精选混合(QDII)A,并表示将与投资者共同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
光大阳光香港精选混合基金经理王海涛在其二季报中也透露了接下来的布局方向。一是仍看好龙头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前景,随着市场下跌,将增加配置。二是港股医药板块,仍是目前中国最值得配置的方向之一,将继续坚持对医药的持续配置,淡化短期波动。
事实上,光证资管一直都很支持自家基金经理的产品。Choice数据显示,3月10日,光证资管分别自购3000万元光大阳光智造混合B和光大阳光香港精选混合(QDII)人民币A,这两只基金都由王海涛管理。此外,光证资管出资3000万元,自购孟巍管理的光大阳光启明星创新驱动主题混合B。
7月29日,创金合信产业智选混合基金发布公告称,该基金于7月28日成立,首募规模46.69亿元,其中该基金基金经理李游自购100万元。随着创金合信产业智选基金成立,李游管理的基金规模也超过200亿元。
针对创金合信产业智选的投资,李游主要看好三个方向。一是传统中游偏周期性的制造业,如机械、建材、化工;二是科技型的先进制造业,如新能源、军工、电子、通信等;三是TO C端的制造业,如汽车、家电、轻工等。
更早之前,7月21日,南方行业领先基金公告称,南方基金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出资100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本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章晖将出资100万元认购本基金。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此前提到,自购原因有很多:一是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认购基金,本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二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通过自购,向外传递出对旗下产品或资本市场的信心;三是很多公司会将获得的收益对基金经理进行激励;四是对于发起式基金,基金公司为了使产品顺利成立而进行自购。
今年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有哪些特点?
一是偏股型产品正成为基金公司自购热选门类。
北京某基金人士表示,此前货基、债基曾是自购资金主要购买的方向。但从2020年以来,基金公司对偏股型基金的投入也正在增大。“这背后反映出基金公司也越来越重视权益基金的发展,从最早'喊口号’做权益,到如今真金白银支持,这足以说明权益基金的投资潜力。”
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2号,已有69家基金公司自购基金211次,净申购总额达到29.15亿元。从基金类型来看,权益型基金(包含被动基金)申购总额接近13亿元,占比接近44.8%。
不少基金公司也对自家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大手笔买入。截至二季度,比如易方达基金持有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7046.15万份、持有陈皓管理的易方达新经济4960.27万份。中庚基金持有丘栋荣、吴承根管理的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3742.51万份,丘栋荣单独管理的中庚小盘价值1949.98万份。
二是基金公司倾向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大举杀入。
从月份来看,3月份和6月份公司净申购金额最大,分别达到6.85亿元和6.37亿元。但在市场行情较好的二月、四月,基金公司并不太热衷“自购”。
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下跌时,基金公司自购既能安抚投资者,表示利益共担,提振投资者信心,还能对冲掉部分因投资者赎回带来的风险。此外,也是基金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基金公司反其道行之,表明认可该基金经理的能力,相当于在市场低点买入。
但另一业内人士也提到,基金公司最爱在市场风险快速释放期和熊末牛初期大手笔自购基金,自购行为可以作为买基金的参考指标,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被自购的基金就一定能够赚钱。在买基金时,除了将自购基金作为参考指标,还是要看历史业绩、基金经理风格是否与自己所契合,不能盲目跟风,而是从自己的预期收益、投资期限和风险偏好等各方面考察是否值得买入。
编辑:吴晓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