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原|淸·黄幡绰等著
原文地址:【转载1】梨园原|淸·黄幡绰等著作者:梦笔山人
梨园原提要
梨园原一卷,据本书序文说:在淸代干、嘉时候,有一位名叫黄幡绰的老艺人,汇集他生平所得,着成一书,名曰“明心鉴”。后来又经他的朋友胥园居士(庄肇奎)增加了一些考证,改名为“梨园原”,有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四年)序。书成未刻,原稿保存不善,颇有伤损。到道光时候,黄的弟子俞维琛、龚瑞丰得到这一残稿,并各出心得,托友人秋泉居士(叶元淸)代为修正增补,再度成书,有一八二九年(道光九年)序。但仍未能刊行。一向祗有钞本流传。一九一七年,梦菊居士汇辑了两种钞本,并加以校订,才初次铅印出版。此后上海出版的两种石印本(一种附在《梨园大全》之内),北京中华印字馆出版的一种铅印本(附《老狼讨封》),都是根据梦菊居士本重印的。
在古代谈论戏曲的著作之中,以表演技术为主的,这是仅见的一部,尤其作者又是一个艺术修养很深的演员。虽然书中也还有些展转钞引的材料,迹近神话的传说,难以置信,但其中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以及《宝山集》八则等,都是非常精錬而扼要的实际经验之论。
梨园原序
《乐记》云:“古者,乐部有乐师,分五音六律,以定四时八节之声,以备享庙之用。”乐部之设,所由来也。今日梨园乐虽无金声玉震、藁木贯珠,然亦作于朝庙,达乎乡国,何为乎以娼优例之,岂不负此梨园一业也!观胥园居士赠黄幡绰先生《梨园序》,论梨园出处数则,皆有先圣先贤,证据班班可考,梨园之不应例入娼优也明矣。孟子有言曰:“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能无重?”余本陋劣无知,略明大义,爰叙数语以弁首。
嘉庆二十四年己丑望日,惕庵居士题。
惕庵居士姓郑,名锡瀛,顺天大兴县人。己亥科举人,乙巳科进士。
胥园居士赠黄幡绰先生梨园原序
“鬼门道”者,乃戏房出入之所。谓之鬼门道者,言其扮演者代鬼行事,故谓之鬼门道。愚俗不知,因戏场置鼓于门,卽讹传为“鼓门道”,于理无据;又曰“古门道”,皆非也。东坡诗云:“扮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正此谓也。赵子昂曰:“戏曲,良家子弟所扮演者,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扮者,谓之'戾家把戏’。”或问其故,予曰:“戏文者,出于鸿儒、硕士、骚人、墨客,其所作者,娼优岂能扮乎?推其门,正其理,娼优故以为戾家也。良家子弟扮者,虽亦有风花雪月,然均合乎情理。当太平之盛,雍熙之治,欲追昔感今,故取良家子弟通于音律者,扮演戏曲,以饰太平,隋谓之'康衢戏’,唐谓之'梨园戏’,宋谓之'华林戏’,元谓之'升平乐’。梨园乐者,唐明皇所赐;至于娼优,乃勾栏中乐工也。愚俗不明,呼为一类,实未明其原耳。”
胥园居士姓庄,名肇奎,顺天宛平人,乾隆癸酉科举人。
修正增补梨园原序
乙丑之岁,余旅京师。暑夏长画,颇厌尘嚣。梨园中有俞维琛、龚瑞丰者,雅通文墨,于逆旅中时相过从。余每叹其艺之精也,俞、龚谦抑特甚。处久之。一日,龚谓余曰:“吾子不尝许吾之技为可观乎?”余曰:“然,诚绝技也。”龚曰:“吾之技,皆吾师教诲有方之力也。吾师黄幡绰先生,本江南书香,以家寒弃儒习乐,竟享大名。尝汇其生平所得,笔之于书,名曰《明心鉴》。有胥园居士佳其志,助其考古证今,凡有关于梨园一业,虽片纸只字,皆续载于是书。经数年之久,乃臻完美,复更其名曰《梨园原》。余幼孤,赖吾师鞠养,及长,教之以技,每出示《梨园原》使读之。尝谓:“梨园之业,非贱业也。切须束身勿邪以自重,虚心勿怠以精其技。勿负吾言。”其后余出游南省,数载始归,而吾师已作古人矣。余吊其家,赠其资。询以是书,乃其后人不知爱护,鼠啮蠹食,殆过半矣。余携之归,每欲修补以供后人,又苦不文。今吾子不以下交为辱,敢布腹心,欲出此残书,并平生所得,千君撰补,吾子其亦概许乎?”余欣然答之曰:“余于戏曲,固不了了,然心喜之深矣。况供撰缮之役,尚可勉为无已。谨任执笔之劳,以成君之志。”翌日,龚出其书。残缺处,余代修补之;舛误处余代考证之;龚、俞之所心得,余代撰述之。凡数十日,始告厥成。文不求工,但取其浅而易解。贻笑大方,是所不计。呜呼!戏曲小道,精奥乃尔,可轻视乎?书成,爰序数语,以志。道光九年,岁次乙丑,季夏,秋泉居士题。
梨园原 淸黄幡绰等著
论戏统
古时戏,始一出鬼门道,必先唱【红芍药】一词。何也?因传奇内必有神、佛、仙、贤、君王、臣宰及说法、宣咒等事,故先持一咒,以释其罪;兼利诸己——隔宿昧爽,因喉音闭塞,故齐声而扬。古制云:“太子【千秋岁】,春围【画锦堂】。一株【红芍药】,开遍【满庭芳】。”取其曲牌名为引口词。后人因其单薄,添【倒垂莲】,套其体也。
老郎神
老郎神卽唐明皇。逢梨园演戏,明皇亦扮演登场,掩其本来面目。惟串演之下,不便称君臣,而关于体统,故尊为老郎之称。今遗有唐帽,谓之老郎盔,卽此义也。戏中所抱小娃,谓之喜神,取其善而利于技,非卽老郎。今人供翼宿星君为老郎,其义未详。
谢阿蛮论戏始末
戏者,以虚中生戈。汉陈平刻木人御城退白登事,后为之效,名曰“傀儡”。至唐明皇,选良家子弟,于梨园中演习戏文,分为“生”、“旦”、“净”、“末”、“丑”、“外”、“小旦”、“小生”,此八名为正,而后增“付净”、“作旦”、“贴旦”、“老旦”,共十二人为全角,余皆供侍从者。现身说法,表扬忠、孝、节、义,才子、佳人,离、合、悲、欢,扬善、惩恶,此亦大美事也。至宋、元则尤盛矣。董解元有曰:“扮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以四方之音传戏,各从土语所传,不可讹错。习者择之而取焉。
王大梁详论角色
角色者,言其本角之物色也。生者,主也,凡一剧由主而起,一轶之事在其主终始,故曰生。旦者,乃于寅刻之先,以男扮女,是男非男,似女非女,见时不能分,因其扮妆时在天甫黎明,故曰旦。丑者,卽丑字,言其丑陋匪人所及,撮科打诨,丑态百出,故曰丑。净者,静也,言其闹中取静,静中取闹,故曰净。外者,以外姓人有尊崇之色者,故曰外。老旦,其所司母、姑、乳婆,亦应于黎明扮妆,老少虽不同,以其男女则一也,故曰老旦。末者,道始末也,先出场述其家门,言其始末,故曰末。小生或作主之子侄,或作良朋故旧,或作少年英雄,或作浪荡子弟,故曰小生。小旦或作侍妾,或养女,或娼妓,或不贞之妇,故曰小旦。贴旦,卽副旦也。凡男女角色,旣妆何等人,卽当作何等人自居。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皆须出于己衷,则能使看者触目动情,始为现身说法,可以化善惩恶,非取其虚戈作戏,为嬉戏也。
论鼓板乐式
雷海靑传古乐器云:“瑟、管、弦、丝、竹、埙、篪、鼓,文庙祀丁之日,合全乐奏之。汉武帝时,有东方曼倩其人,能识神鸟,能解鸟语,善戏谑谈笑,帝宠为大夫。同朝之臣,恶其谄主,遣其它出。忽一日,鸟至殿,身羽五色,尾长三尺,朗鸣于庭。鸣时,双目开闭不定,昂头,立一足,伸一足,鸟尾摇摆。良久始去。帝诏朝臣问之,无一能识者。乃诏曼倩归。帝述神鸟,曼倩答曰:'此神鸟,名十二鸿也。其鸣,乃歌也;其立,乃舞也。歌之时闭左目,出阳声;闭右目,出阴声。摆尾,乃分板眼。其尾分十二支,乃按十二月之数;加闰月生者,则十三支也。立一足、伸一足者,乃舞耳’。帝未深信。又过旬日,其鸟复至,朗鸣如前。帝使曼倩听之。倩曰:'其所歌者,升平之词也。’帝命记其词,大悦。卽日命诸臣作歌、作词,而使曼倩作曲。于是曼倩按天文、地理、人物、宫室,分门编其牌名,依名壌省F浜笥欣チ杲蚁壬ⅲ尉附浚啤妒实髌住罚挥钟兴闪甏室先生,姓沈,名璟,万历进士,撰《九宫曲谱》,辨阴阳,为世所传。此乃曲词之始。至笙、管、笛、箫,古制有鸟头,掩孔出字,卽如十二鸿闭目出阴、阳声。笛有两垂须,盖卽鸟足之义。琴、瑟在同时就有,始三十六弦、二十四弦、二十六弦,后九弦、七弦。月琴四弦。琵琶四弦,弹出曰琵,弹进曰琶。琴、瑟调和,取'仙翁’二字和协。弦子等调,俗曰'堂’。诸乐器分为尺、工、五、凡、六、合、四、一、上九字,而一、凡为半音,六、合为高低合音。此外尚有鼓、板、锣。鼓之式,中心记黑、红月,分阴、阳钉,盖卽取十二鸿眼眶肉粟。古制有数尺见圆者,后来愈化愈小,故失钉数。板,古式十二块,刻羽文在上,卽如十二鸿鸟尾。锣乃点静塞闹,古制:进兵鼓、退兵锣。今人乱为敲锣,可谓非法极矣。总之,各种乐器,均仿于十二鸿神鸟,依式草创耳。”
“解鸟语”,原脱一“语”字。
“九宫曲谱”,原作“九宫详曲”。
论曲原
王伯良曰:“曲者,乐之支也。自《康衢》、《击壤》、《黄泽》、《白云》以降,于是《越人》、《易水》、《大风》、《瓠子》之歌继作,声渐靡矣。乐府之名,仿于西汉,其属有鼓吹、横吹,相和及淸商杂调诸曲。入唐而以绝句为曲,《淸平调》、《欝轮袍》、《梁州》、《水》之类;又创为《忆秦娥》,《菩萨蛮》等曲,盖太白、龟年辈实为作俑。入宋而词始大振,周侍御、屯田其最也。入元而益漫衍其制,北声北曲,遂擅一代,顾未免滞于弦索,且多染胡语。迨明季又变为南曲,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于善、美兼至,极声调之能事。始犹南、北画地相角;近年以来,燕都之歌童舞女,咸弃其捍拨尽效南声,而北调几废。何元朗谓:'更数世后,北曲必且失传矣。’”
“横吹”,原作“簧吹”。
明心鉴
词曰:闲来仔细看端详,关心音韵论几庄:三仄还应分上去,两平要辨阴阳。辨一番形状、腔、白、情、文理,揣摩曲意词合章。要将关目作家常,宛若古人一样。乐处颜开喜悦,悲哉眉目怨伤,听者鼻酸泪两行,直如眞事在望。个个点头称赞,人人拍手声扬,余前多受良方,今日始知无恙。
夫除恙者,非除人染病之恙,乃除梨园艺病之恙也。人病用药疗之,艺病岂可不求疗治之法。求疗治之法如何?必须于书中求之。可叹人不知自己之艺病,不肯虚心,遂染成各种难改之艺病。病根一深,则虽欲再治,但恐不易耳。我梨园子弟务须愼之谨之。不必求其有功,只求无有艺病,日久技术必精,则可成为上好之角色。卽如人,不必求身体何等强壮,如能善养,使其永久无病,则自然日见强壮矣。技艺之道亦然。
艺病十种
曲踵腿湾也。白火说白过火。错字认字不眞。讹音将字音念讹。口齿浮口齿无力。强颈项颈不动。扛肩耸肩。腰硬腰不活动。大步行步太忙。面目板脸上不分喜怒。
曲踵
无论踢腿、抬腿、坐时、立时,必须将腿伸直,不可曲湾。而行走时更须腿直、身不动,方能合乎台步。万不可如平人随便走路,曲直不定也。
白火
说白固须字字淸楚,不可含混,然而要分出阴阳、轻重、急徐,按其文之缓急,查当时之情形,应念急则急,应缓念则缓,方为上乘。若一意急念,用力过猛,必致不合乎戏文;日久习惯,则成过火之病也。
错字
每读剧本之时,必须字字斟酌。如有不认识者,或领教于人,或查阅字汇,必使其字音、字义全然了了,然后出口。总之,虚心好问,卽无此病矣。
讹音
讹音者,似是而非也。比如“遗诏”念成“一道”,“舞蹈”念成“无道”,均系以讹传讹,不但其音不对,听者无从解释,而其义亦无法讲解也。
口齿浮
唱曲、说白,凡必须口齿用力,一字重千斤,方能达到听者之耳;不然,广园旷地,人数众多,未必能人人听淸。
强颈
凡唱念之时,总须头颈微摇,方能传出神理;若永久不动,则成傀儡矣。
扛肩
耸肩则觉项短,于台下视之,尤不美观。
腰硬
腰硬则全身不灵活。文则如上马、下马,武则如舞弄刀、枪,皆仗腰间之灵活,方能出色。
大步
台步须大、小合宜。大则野,小则迟。行走过忙,势必全身摇动,冠带散乱,殊不雅观。
面目板
凡演戏之时,面目上须分出喜、怒、哀、乐等状。面目一板,则一切情状俱难发挥,不足以感动人心,则观者非但不啼不笑,反生厌恶也。
以上十病,皆系平素怠惰而得,切宜早日医治。有诗如下:艺病浑身染,多因旧日惰。虚心当药饵,病则立除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