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讲究“留白”的艺术,山水虚实之间,总有一处空白,引人遐思。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世间万物无一不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则。说话做事也好,工作娱乐也罢,如果不能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可能陷入物极必反的窘境中。季羡林曾经批判:很多人为了养生,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为了养生,听各种各样的讲座,学各种养生的窍门,到头来把生活搞得只有养生,乐趣全无,又有什么意思呢?庄子在《养生主》里提到:人顺应天道自然,处于常态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进补或者修炼。凡事不能过度,对待自己的身体,不能放纵欲望,也不能禁止欲望,要养护,但也不能太过。“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适度养生,顺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状态。虚心过头就成为虚伪;自信过头就成为傲慢;原则过头就成为僵化;开放过头就成为放纵。《周易》中对“圣人”有过评价:懂得进退,知道适可而止,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之后,主动裁撤湘军,交出兵权,这一举动换来曾家的安宁和富贵。范蠡和文种帮助勾践灭吴,两人位极人臣,再进一步就会威胁到越王。范蠡功成身退,带着西施隐姓埋名;文种选择身居高位,最终被越王赐死。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要退。该显的时候要显,该藏的时候要藏。不知进退,就是取祸之道。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也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不是每一份感情都能完满,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不是每一个理想都能实现。
面对这些遗憾,最好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不再用力争取,苦苦纠缠。
《后汉书·郭泰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郭泰在太原时,有一天看到路上有个人背着一个瓦罐走路,走着走着,这瓦罐突然掉到地上去了,哗啦一声,吓人一跳。谁知那个路人看也不看,继续走他的路,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郭泰看了觉得很奇怪,就主动上前问他:“为什么你的瓦罐摔碎了,看也不看,弃之不顾,继续走路?”
郭泰觉得此人谈吐不凡,拿得起放得下,是个奇才,于是劝他进学。果然,求学十年之后,他就名闻天下。此人正是后来官至丞相的孟敏。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人这一生,凡事都赢在适度,毁在过度。
每个人总要历经沧桑之后才明白平凡可贵。
愿你我,余生都能学会接受命运的无常与缺憾,守住心中的清醒与克制。
做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