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 (长篇连载)一卷 秧歌 2
田红柳见肖明岭和肖承建的熏枣都堆放在了八仙桌上,也围过来一起品尝自己队里生产的熏枣。乌亮的熏枣,黑里透红的肖承建的脸,黑褐色的肖明岭的脸色,田红柳的皮肤较白,两颊似有两抹高原红,人和枣儿都在油灯橙黄的光照里,谐和而朴厚,很像梵高笔下的农家。
卉原圆铃枣树生长在黄河故道边,发枝力强,树体高大,树势强健,树枝遒劲,很像卉原人的体魄和性格。大枣形如圆铃,肉质细韧,甘甜不让糖蜜。鲜枣经潦、烤、熏等工序,就加工成了熏枣。熏枣烤熏味,甜重香浓,耐咀嚼,有余味。“熏枣子,还真好吃,比鲜枣还甜呢。”田红柳说。“金先生说熏枣儿比鲜枣儿更有啥养份啥素的。”“是维生素。”肖承建立即纠正了父亲的口误。
一层绵纸把深秋挡在户外。月光满窗,更显亲切切近细腻。吹灯后,肖明岭觉得嘴里一直甜香饶舌,耳边一直是咚咚咚的鼓点声响。鼓子秧歌与枣树一样古老, 在他的脑海里,有的是秧歌传说,姜齐封地,孔子闻韶,薛仁贵曾在这地方练兵,留下了秧歌的雏形。又洪武移民,垦荒建家园,抗洪、抗旱、祈雨,鼓声像雷,伞能招雨,跳秧歌祈求风调雨或顺庆丰收是很自然的事情。最初跳鼓子秧歌,农人走着路也能跳起来。男女老少只要兴起,拿起锅碗瓢盆、杈杷、棍棒、手帕、雨伞,就可以跳上一段,手舞足蹈,锣鼓喧天庆丰收。
他儿时,每逢过年过节就上演鼓子秧歌。本村表演完,再到周边的村子。那时每个村都有鼓子秧歌队伍,有的村还加了高跷、踩寸子,玩旱船,跑秧歌,所谓“俏寸逸跷健秧歌”。若远远地看到一些彩衣人高过街巷屋顶,飘逸神奇的景象,肯定是鼓子秧歌队伍来了,他们在走街串村,每到一个地方,鞭炮助兴,烟糖表心。不少小孩子跟着队伍跑,一天能跑上十几里路。肖明岭八岁就进入了双土村秧歌队,队里没有道具,挑张好看的床单,找出结婚时的新衣裳,说跳就跳起来。他虽然不识字,可是他头脑灵光,悟性好,为人也不死孙,一般的动作他一学就会,扮相掩饰了他脸上的麻子,大凡如他一样扮相好的小伙子,再穷也有媳妇愿意跟他。
清晰的记忆,秧歌队在村落间表演,秧歌队最前面是锣鼓队,大鼓、大锣、大钹、铙钹、小镲、小锣。有街筒子,有跑场子。筒子式适合走街串巷行进着表演,集体舞,交叉的对舞,以伞为中心的组舞。队伍行进时保持3路或5路纵队,两侧是鼓、棒、花相同的2纵或4纵。到达一定的开阔场地,就是跑场子。从两侧进场至场后中心左右分开,沿场子的边缘行进。两队在场前中心相遇成一大圆圈,大圆圈是每个场图变化的起点和终点。秧歌队员们依据锣鼓队位置,面向大鼓,以“一伞、四鼓、二棒、二花”为一组,或单行依次排列进行表演。他用伞头指挥领舞整个队伍。舞动伞时,他上身挺立,步履坚实,两臂在身旁屈肘向下顿伞,甩巾动作潇洒飘逸,舞动起来蹲、跳、起、转变化多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生土长的鼓子秧歌,套路整齐而又变化繁多,气势宏大,节奏铿锵有力,动作刚劲豪迈,热情奔放,刚柔相济,缓急相生,厚重多彩,飘逸洒脱 ,正好表达了卉原汉子的坚忍不拔、刚毅纯朴的性格。沉醉在回忆和熏枣香甜余味的肖明岭,嘴角带着微笑,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直到鸡叫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