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一)--麻黄加知母汤

今天,我们讲一讲张锡纯的对麻黄汤的发挥--麻黄加知母汤。

首先,我们先看看麻黄加知母汤的描述:
麻黄加知母汤--治伤寒无汗。
麻黄(四钱) 桂枝尖(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二钱,去皮炒)  知母(三钱)    
先煮麻黄五六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茶盅,温服,覆被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那么,一沸时间有多长?这要视室温、火力、药材量、容器的口径及其质地等因素而定。根据实际情况,粗略估计一沸大约30秒。也就是说,麻黄加知母汤用法则为,先煮沸水,放入麻黄沸腾大约2.5-3分钟,除去药沫,把其他药放入锅里煮成一茶盅的量(大约150-200ml),趁热口服,服药后盖厚被至微微出汗即可。

接着,医家张锡纯描述了用药的几个注意事项:

1. 桂枝去皮与不去皮:去皮--老枝;不去皮--嫩枝。

2. 方解:麻黄--直走太阳,外达皮毛,借汗解以去外感之寒。兼入手太阴经。桂枝、甘草--温肌肉,实腠理,助麻黄托寒外出。杏仁--降逆定喘。知母--发表兼清余热,入胸中化合而为汗。

3. 伤寒与温病,始异而终同。“精微浩繁,万言莫罄,欲精其业者,取原书细观可也”。

4. 古今剂量用药差异:“用药以胜病为主,此中因时、因地、因证、因人,斟酌咸宜,自能愈病,安可有拘执之见,存于心中也哉”。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五卷中的《论伤寒脉紧及用麻黄汤之变通法》里,再次描述麻黄加知母汤的内容:

伤寒无汗病证的脉象:脉紧--形如转索--有力且无起伏(严寒束其外表,其收缩之力能逼营卫之热内陷与脉相并,以助其有力;而其收缩之力又能遏抑脉之跳动,使无起伏。)

那么,张仲景用麻黄汤可治表寒无汗之证,为什么张锡纯不直接用麻黄汤,而是在麻黄汤基础上加个知母呢?

张锡纯发现有时候麻黄汤治疗后,外感表邪可解,有时却不尽其然。因此通过仔细辩证思考,发现:“服麻黄汤汗出后,其营卫内陷之热若还表随汗消散,则其病即愈。若其热不复还表而内陷益深,其热必将日增,此即太阳转阳明之病也。”也就是说,有些太阳表证热邪内陷转为了阳明病,需要加一味知母来清里热,防止传变。

那么在临床中效果如何呢?张锡纯记录了几个病案:

不宜加知母的病案:

患者A,近四十岁,得了外感病,通过治疗后痊愈,于是出门办事,后又得了外感,这回他的症状比之前加重了,“内外俱觉寒凉,头疼气息微喘,周身微形寒战”,张锡纯为他进行诊疗,六部脉皆无,重按亦不见,这时候张锡纯有些害怕,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症状,幸好没有其他不适,于是在麻黄汤原方中加了生黄芪一两,服药后痊愈。

患者B,三十多岁,吸食鸦片,身体瘦弱,在冬天得了伤寒,自己还懂一些医学知识,给自己开了麻黄汤,一点都没有出汗,就来找张锡纯诊疗。患者脉微细,于是在麻黄汤基础上加生黄芪五钱,服药后痊愈。

患者C,少年,阴虚体质,在冬天得了伤寒,恶寒,舌淡白,脉弦细。请了一位医生诊病,这位医生因C体弱,不敢用麻黄发汗。又请张锡纯去诊病,张锡纯说:“麻黄发汗之力虽猛,然少用则无妨,再辅以补正之品,自能稳妥奏功矣。”于是开了一付方子:

麻黄钱半(即一钱半),桂枝尖一钱,杏仁、甘草各钱半,生怀山药、北沙参各六钱。煎汤服用。如不出汗,再加西药阿斯匹林二分许(现在可用一些其他的解热镇痛药)。

患者服用药物后痊愈。

适宜加知母的病案(太阳阳明证):

李姓患者D,少年,得伤寒已经超过10天,表证没有缓解,偶尔有恶寒,头微痛,心中自觉发热,小便色黄,苔白,脉浮弦,重按有力。诊断为热入太阳(膀胱)腑证。予方为:

麻黄汤加知母八钱,滑石六钱。

服药后痊愈。

综上所述,麻黄汤加知母适用于太阳阳明证,表现有阳明热证,脉重按有力,此外,治疗时的药物加减应遵循三因制宜。

(0)

相关推荐

  • 临床实验悟透麻黄汤,明清时医家畏而不用枉死多少病人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上方"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经方实验录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38篇原创文章 麻黄汤是伤寒论伤寒的主方,对于该汤的方剂组成,大家都非常的熟悉 麻黄三两 ...

  • 【张锡纯:麻黄加知母汤-治伤寒方】

    麻黄加知母汤歌诀 麻桂杏草加知母,汗出不解热未除 佐用知母兼清热,经方加减增用途 [主治]:伤寒无汗 [组成]:麻黄四钱.桂枝尖二钱.甘草一钱.炒杏仁二钱(去皮).知母三钱 [煎服法]:先煮麻黄五六沸 ...

  • 重看《医学衷中参西录》,看到理痰汤时,张...

    重看<医学衷中参西录>,看到理痰汤时,张锡纯自豪的说:初制此方时,未及壮年,医术无所知名.李龙章先生,邑之宿医也.见之大加尝异,谓异日必成名医. 仔细分析此方会发现其主要是两部分构成: 1 ...

  • 《医学衷中参西录》1.资生汤

    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 玄参(五钱) 于术(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捣碎) 牛蒡子(三钱,炒,捣) 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脾为后天之本, ...

  • 《医学衷中参西录》7.沃雪汤

    治同前证,更兼肾不纳气作喘者. 生山药(一两半) 牛蒡子(炒捣,四钱) 柿霜饼(冲服,六钱) 一人,年四十余,素有喘证,薄受外感即发.医者投以小青龙汤,一剂即愈,习以为常.一日喘证复发,连服小青龙汤三 ...

  • 《医学衷中参西录》10.来复汤

    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萸肉(去净核,二两) 生龙骨( ...

  • 《医学衷中参西录》11.镇摄汤

    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作实证治之.若用开通之药,凶危立见.服此汤数剂后脉见柔和,即病有转机,多服自愈. 野台参(五钱) 生赭石(轧细,五钱 ...

  • 《医学衷中参西录》2.薯蓣纳气汤

    治阴虚不纳气作喘逆. 生山药(一两) 大熟地(五钱) 萸肉(五钱,去净核) 柿霜饼(四钱,冲服) 生杭芍(四钱)牛蒡子(二钱,炒捣) 苏子(二钱,炒捣) 甘草(二钱,蜜炙) 生龙骨(五钱,捣细) 前方 ...

  • 《医学衷中参西录》3.滋培汤

    治虚劳喘逆,饮食减少,或兼咳嗽,并治一切阴虚羸弱诸证. 生山药(一两) 于术(三钱,炒) 广陈皮(二钱) 牛蒡子(二钱,炒捣) 生杭芍(三钱) 玄参(三钱) 生赭石(三钱,轧细) 炙甘草(二钱) 痰郁 ...

  • 《医学衷中参西录》1.理饮汤

    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 ...

  • 《医学衷中参西录》2.理痰汤

    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溢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生芡实(一 ...

  • 《医学衷中参西录》2.清金益气汤

    治 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生黄 (三钱) 生地黄(五钱) 知母(三钱) 粉甘草(三钱) 玄参(三钱) 沙参(三钱)川贝母(二钱去心) 牛蒡子(三钱炒捣) 一妇人,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