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与工作
日日盼望的春节假期,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而且丝毫不带任何留恋。刚放假前期的兴奋,也被后期的无聊取代。有时候还是觉的有点工作去做比较好。
在假期里日常的生活规律渐渐的变得不规律。原来5点起床逐渐的改为6点,7点。不过还好,以前5点写文章的习惯仍旧能在6点,7点完成。但是流失的两个小时不知去哪了?
在假期里的人们每天都被手机,电视,游戏占据着。玩的过程很开心,放下那一刻又觉得空虚,但时间已不在。
其实人格是需要在劳动中磨炼,才能提升,在休闲娱乐中不会进步。投入到工作、读书、写作的时候,才能觉得生活的充实。
稻盛和夫写到:所谓的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这才是提高心性磨炼人格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方法。
没有人会说,看抖音,打游戏,看碎片化新闻人格就能精进。
从另一方面说看: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如果不在假期里感受到无所事事,也就不会体会工作中的充实。劳动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温饱,它还陶冶人的情操。
虽在假期里一直都处于偷懒的状态,走亲访友后,也写了几篇文章,看了几本闲书:
第一本:林清玄的《从不缺席幸福》:世界是相对的,使得到处都充满缺憾,但也由于相对的世界,使得我们不论处在何种情况,都还有幸福的可能,能在绝壁之处也见到缝中的阳光。
第二本: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三毛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敢于挑战自己,活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
在她其中一篇散文“死果”里写她无意中捡到撒哈拉威人的带有符咒的小铁片,当她认为是美丽的小饰品而带在身上时,带给她种种痛苦让人不寒而栗。
刹车的突然失灵,碰过这个铁片的水壶突然溢出的水把煤气灶的火浇灭,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煤气的味道。最终在回教的教长,此地人称为“山栋”的老人把符咒去掉,所有的才恢复正常。
这样的经历。挑战了人的认知,说明世界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解答,读书越多才发现自己的无知。
第三本: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在生活里总要给自己的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去做。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好,每天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写作,读书,和高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人生的目的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