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我知我新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我知我新
文|李伟
前两天我在分发学生的《中学生阅读》期刊时,随意浏览到卷首语那页刊登一首名字叫《我知我新》的歌词,好奇地读完后,觉得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独特味道。就关注了词作者,这一瞧,不打紧,居然是来自一款叫'微软小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之“手笔”。再回头看旁边歌词作者的“靓照”,可不就是一个妙龄二八,豆蔻年华,清纯可爱的现实版超级女生吗?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惊喜之余,又按照上面的提示,用手机微信扫描歌词下面的二维码,打开一个视频连接,一个甜润柔媚的少女之声随着轻快的音乐旋律顿时穿过屏幕,充盈弥漫在安静的空气中,曼妙极了!欢喜之余,我就在微信上分享到朋友圈里,并且附带上我自己当时真切的感受:“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不大一会儿,居然也引来不少亲朋好友的叫好,点赞。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感叹归感叹,日新月异的世界每天都在变。这不,手头刚回来的一份《参考消息》就有一则偌大的标题吸引了我的视线:“人工智能画作首次拍卖”。报道的是同样出自人工智能的一幅题为《埃德蒙·德贝拉米像》的肖像画作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出现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台上,而这将是艺术界首次拍卖由算法创作的艺术品。这幅画的颜料仅仅覆盖了部分画布,主体人像周围留出了大片空白。画作遵循数百年前的欧洲古典美术风格,似乎描绘了一名五官模糊的男子,其身上的外衣类似于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笔下人物的穿着。“显而易见”团队的艺术家雨果·卡塞列赛-迪普雷告诉佳士得拍卖行,为生成这幅肖像画,他们首先将15000幅14至20世纪作品的图像输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一个神经网络,训练它辨认艺术品的视觉元素。这幅画有望拍出7000至10000欧元,太颠覆人的“三观”了。
以前,对“日新月异”这个词汇没有太多深刻的认知和体会,仅停留在口头的理解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体会到什么叫“知识大爆炸”,什么叫“科技大革命”。曾记得自己幼时读的语文课本书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收音机会说话”,就觉得是多么令人憧憬的现代化图景了,而短短的几十年功夫,现在的学生们学习的内容无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奇妙的克隆》,《在太空中理家》等等都是听起来都无限高大上的高新科技。
知识带来创新,科技改变生活。小时候放学后,到村干部家里去,满屋子的大人小孩都拥挤在一起,看那个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里放的日本动画片《恐龙特急克塞号》,看得如痴如醉,在兴尽晚回家途中,不幸跌入邻家粪坑,弄得腥臊满身,却也不改其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的人工智能机器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譬如,洗衣有全自动洗衣机,拖地有机器人扫地机,做饭炒菜也有智能机器人代劳了。据说,上海已经推出了无人驾驶车行进路线,在这些路段上,乘客上车后,可以在液晶屏上现示的城市地图上主动选择起点和终点,汽车就会自动前行,不再需要人工驾驶了。多么自在的事情啊!
刚才在微信上看到一位今年新分我校上班的女同事发的朋友圈:“多希望美团外卖能覆盖俺们大农村啊!”。看来这又是一个习惯网上购物的九零后萌妹子“吃货”的心声啊!她又何尝知道,当年我刚下学到这里上班,国家还没开始执行“村村通”项目,校门前还是一条小土路,一下连阴雨,这里的黑泥巴地就特别黏人。记得我结婚前刚买的新“大阳”摩托车,一推出校门没多远,就被这“黑泥巴鬼”给麻缠上了,走也走不得,退也退不出,最后喊了我班几个高大威猛的男生,用两根粗木杠和一根拔河绳捆住摩托,硬生生抬了一里多地,到村南头的礓石公路上才完事。
如今,交通便利畅达自不用说,农村人们在家门口就可坐上班车进城了。而随着e时代的到来,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尝尽天下美食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比起当年想吃岭南新鲜荔枝而专人专马专道,日夜不停从岭南护送荔枝到长安城的杨贵妃来说,我们简直比贵妃还“贵而肥”,还VIP,P中P了。
现在,一手机在手,生活的万花筒尽显眼底,真真正真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地步。手机简直就是我小时候读武侠小说,主人公手中那件神奇无比的“掌中宝”一般,可眼观六路,可耳听八方,可千里眼,可顺风耳,可交友可娱乐,可学习可游戏, 可购物可微商,可谈情可说爱......再也不用承受古人“鸿雁传书”之相思之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之怅然之情了。
这两天,人们都为著名主持人李咏的英年早逝和武侠大家金庸的驾鹤西去而唏嘘和惋惜。可是,根据现在人类研发和创新智能机器人的能力而言,尤其诸如像能作诗,能唱歌能与人聊天的“微软小冰”之类的情感型机器人,它们已颠覆了我们人类的认知,不仅仅是方便我们生活的工具,更成为参与我们生活,慰藉我们情感的“朋友、知己、乃至亲人”了。脑洞一下吧,科学家们有望将人的思维用高科技给复制下来并运用在智能机器人身上,让我们已失去的亲人朋友的记忆存储在智能生命体上并予以激活,那么我们就相当于让亲人的灵魂得到了永存,让我们过去的美好相处的时光达到了昨日重现的境地......若真到那时,我们人类岂不是真正获得了永生。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就目前我们人类掌握的科学技能而言,我在考虑,现在的微信扫码功能这么强大,未来在人们在百年入土之后,是不是也可开发出一种智能式陵墓,可以与营运商合作,在每个失去生命体征的人的墓碑上刻下不同的二维码,亲朋好友在清明节扫墓祭奠时,只需掏出智能手机来,对准逝者墓前的二维码一扫,那么逝者生前的种种不同时期的活动、音容笑貌的影像就播放出来了,宛如活过来一般和你互动,对话,叙旧......想一想,也该是多么深情而浪漫的追思感念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这个日益纷繁精彩的世界,诚如“微软小冰”所歌唱的:“若时间无垠,若探索无边,认知就不再极限......我知我新,未知的世界那么惊艳......”。宇宙无底线,科学无穷尽,创新无极限。对于大自然最高级的灵长目——人类来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究大自然奇幻奥妙的脚步,学海无涯,学是不可已。活到老,学到老,这才能够与时俱进,跟随上人类历史的进程,倘若躺倒挨锤、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话,我们也真变成了不思进取的虫豸一般的人了。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李伟,河南邓州人,微信名:微言有信,教师,市作协会员,常以散步的姿态游览各文学百花苑。以文会友,随缘自适,怡情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