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这么大的《阳台上》,你却骂它是烂片?别冤枉张猛了!
"圈钱烂片!”
这是新片《阳台上》刚上映,就被打上的标签。
然而,当我看完电影,就有个感叹:
尺度这么大的《阳台上》,你却只骂它是烂片?别冤枉张猛了!
可能是因为他的优秀前作《钢的琴》在前,再加上周冬雨做制片加参演。
当花了几十块,看到情节薄弱的《阳台上》,那些期望过高的观众,评价自然不会太高。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是,说《阳台上》是"圈钱烂片"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其实,影片《阳台上》无论从关注社会底层弱者的生存困境,还是在摄影上使用全胶片拍摄,都足以说明张猛的诚意。
更何况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它还涉及到了一个几乎没有人涉及或不敢涉及的题材——拆迁不公问题。
近30多年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过程中,拆迁造就了一大批富豪,"拆二代”一词也随着“官二代”、“富二代”出现。
但是,人们忽略了拆迁也造就了一批贫困人口,我们姑且称之为"伪拆二代"。
这些人本想着靠拆迁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由于被开发商甚至是当权者欺压,不仅房子没了,还没得到足够的补偿。
他们的生活变得还不如从前,又由于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最终沦为社会最底层的那一类人。
电影《阳台上》的男主角张猛就是这样的"伪拆二代",影片中他混的甚至不如外地来的打工仔。
当今社会上"张猛"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当"张猛"们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们能忍气吞声的生活吗?不能!
不平则鸣。《阳台上》的张猛可是计划着报仇杀人,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如果深挖下去,《阳台上》的尺度其实很大,它将靶心直指敏感尖锐的社会问题,揭露因此引发的激烈社会矛盾。
当然,张猛是知道电影题材的敏感性的,所以他在想方设法的掩盖。
在看《阳台上》时,你体验最好的应该是它的摄影,一个字——美。
影片即使是在逼仄的环境中和荒芜的废墟上拍摄,张猛都会加上滤镜,这其实就是一种掩盖。
比如张英雄偷窥仇人女儿陆珊珊时,窗户纸是粉红色的,再加上周冬雨饰演的天真无邪的"傻子“,尤其是几次阳台上出境,更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带有朦胧欲望的爱情电影。
但是那把时不时出现的匕首,每次都会把观众拉回现实。
张猛在采访中说过,电影其实是删减了开头的,原本的开头有"杀鸽子"的画面,现场很多鲜红的血,他说红色是电影的基调,但是成片的时候删掉了。
为什么删呢?张猛没有说。
但是你想一下,"鸽子"代表什么?和平、家、希望。
杀了鸽子,还给吃了。
那不就意味着家没了,希望破灭了,和平不在了吗?!
这种意象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国内院线电影上的,稍微处理不当就可能被禁播。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硬要说《阳台上》是圈钱烂片,我也无话可说。
张猛拍《阳台上》不仅呈现了,少有人提及的"拆迁不公"的社会问题,还对那些沦为底层人的进行人道主义关怀。
尤其是最终张英雄没有走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道路,而是以人性善良战胜人性恶。
这不仅体现在电影结局,张英雄自始至终都是善良的。
他过生日时许愿“世界和平”,他不愿意偷别人的钱,都说明了这一点。
不得不说,张猛除了“胆大妄为”,还有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