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男神,一生未娶,79岁成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15年11月15日
木心美术馆开馆
那一天的乌镇有点凉
已经快入冬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美术馆在西栅
乌镇分东栅和西栅
西栅是游客最多的地方
乌镇大剧院也在这里
比美术馆早几年建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乌镇大剧院
那天的开馆仪式在下午
整个美术馆坐满了人
黄昏将至
陈丹青作为美术馆馆长
最后一个出场
这位出生在上海的少爷自称是乌镇人
他站在讲台后面,台上灯光刺眼
他试图辨认台下的嘉宾
介绍每一位木心的恩人和往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之前4年的7月
美术馆还是一块草滩
乌镇大老板陈向宏带着84岁的木心到过这里
那时,老人的身体已经很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4个月后,木心被送往医院
在病床上看到自己的美术馆图纸
当时,他已神志不清
看着图纸,只说了句“风啊,水啊,一顶桥”
但没人能够真正确定
离世前,先生是否清楚自己有一座美术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同年9月,美术馆开始筹备
那时的木心还没住院
纽约两位建筑师林兵和冈本博到乌镇拜访他
他们想为美术馆的设计方向找一些线索
两位建筑师都曾在大师贝聿铭的工作室任职多年
当时他们已在纽约成立了OLI建筑设计事务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OLI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林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OLI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冈本博
那时的木心已不太见陌生人
他一生喜欢和讲得来的人交往
那时他的日常由两个男孩和一个厨师照顾
那一晚
陈丹青陪着两位建筑师到了先生的宅院“晚晴小筑”
这是陈向宏在先生家原址为他新盖的宅院
四人在客厅聊了一晚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晚年陪护木心的两位年轻人小杨和小代
木心对外人有一种戒心
文革的经历颠覆了他的天真
这后来成为了他的本能
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聊天中,木心逐渐信任林兵和冈本博
他把客人带到书房
把自己的作品铺在地上
请两位感受他的创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的绘画作品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的绘画作品之一
冈本博没想到木心的画竟这么小
却仍然包含了巨幅的风景
这也是木心的复杂和难懂之处
那晚临走时,木心对两位建筑师说
“我们一起犯个错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和陈丹青在纽约
美术馆2012年开始动工
清水混凝土结构
三年时间,工地上只看见钢架和一面墙
完全看不出外形
两位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全部驻守乌镇
室内设计师是法国人法比安
他干脆在乌镇住下
三年里还学会了中文
游刃有余地与当地的包工头周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美术馆室内设计师 法比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美术馆完工的那天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建筑迎风而立
远看,像是漂浮在乌镇的元宝湖边
“风啊,水啊,一顶桥”
陈丹青觉得可以给师尊一个交代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和乌镇大剧院相比
木心美术馆不是大体量的建筑
它由几个单体组成
不同的空间形成一种经历,一种线路
像是木心所经历的人生
木纹的清水混凝土
代表木心的木
也应和乌镇的水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自然光进入展厅空间
抬起头就能直晃晃看见天空
天晴时,蓝天白云
阴天或下雨,室内恒温恒湿
身体和灵魂同时感觉舒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美术馆的一楼和二楼
分为五个展区
展示木心先生的大量绘画与文学作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书馆区域
大大的落地窗减弱了室内与室外的隔阂
一侧都是木心曾经在作品中提及的著作
当然也有他自己的作品
坐在台阶上读诗想象
木心一生所经历的劫难和孤独都在这里得以平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原名孙璞
本是乌镇的富家少爷
他的家在东栅财神湾186号
今天已重新修缮,成为对外开放的木心故居
先生生前最后五年就生活在这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曾经的家
是三开间的高屋
正厅悬堂名匾
厅后有左右退堂
厨房三间
楼上楼下,卧室十间
一切都雕梁画栋
是上个世纪的奢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46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木心(左一)
文革没来之前
木心左耳戴着金环
吃饭用的是越窑的餐具
家族周年时跟着母亲上山做佛事
佣人前呼后拥
平常理发也有专人伺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全家福 父亲孙德润(左一)、木心(左二)
母亲沈珍(右二)和两位姐姐
文革之后,家破人亡
他自己三次被囚
1971到1972年
被关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防空壕里
防空壕全是脏水
他在里面呆了18个月,不见天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他在狱中手绘了黑白琴键
没事时,摸着纸面琴键的位置
无声“弹奏” 莫扎特与巴赫
用关押处给他写自白书的纸
密密麻麻地开始写作
每天写10个小时
最后共写了65万字,整理成《狱中笔记》
出狱时,他把笔记藏在衣角里后缝起来
这些手稿才得以幸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文革结束后,他已无家可归
母亲已去世
祖产的宅子被迫交给政府
后来被当地的炼钢厂占用
到1995年左右才收回来
木心一直在上海生活
55岁那年,他只身去了纽约
重新开始绘画和写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89年,也就是在纽约的第七年
他开始给一群年轻人讲世界文学史
当时并没有固定场所
大家在逼仄的空间里席地而坐
听一位老人借着世界讲自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在纽约时住的公寓
木心很会讲笑话
讲课时常手舞足蹈
完全不像一个在羞耻、自卑和惊恐中活过来的人
文字和绘画拯救了他的孤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多年后
他的书在国内出版
当年的讲课笔记成为厚厚的两本《文学回忆录》
谈论木心,成为一种时尚
他的诗《从前慢》被谱成曲
红遍各大音乐节目
文艺青年都抢着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木心的大半生颠沛流离
但最终在美术馆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人生的大悲或大喜
来势汹涌
但最终都将归于平静
以下是木心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