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费时?4个技巧,加倍提升艾灸效率,艾灸1天等于2天!

大叔说养身 昨天

灸友L小姐私信我们,她说与其他养生方法相比,艾灸的确有其独到优势,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费时间了。施灸时间短吧,效果不明显;施灸时间长吧,效果倒是有了,但时间不允许。所以,她想知道:怎样才能提高单位时间的艾灸效率?

艾灸效率=艾灸总量÷艾灸时间

“灸”,久火也,可见,艾灸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灸量。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指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就是说,“火足”与“气到”是艾灸治愈疾病的关键因素,其中,“火足”是“气到”的前提,“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气到”就是气至而有效。

众所周知,艾灸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它会自动自发地将艾热运输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去。从这个角度说,只要灸量足够大,就一定可以气至而有效。

但是,现实生活中,多数灸友都习惯于以“至皮肤红晕为度”作为灸量是否到位的评判标准,这显然不够准确,因为如果经络瘀堵严重的话,皮肤再怎么红晕,经络还是不通。所以,在艾灸时,大家一定要记得体会灸感,这才是灸量是否到位的首要评判标准。

灸量由灸疗面积、灸疗强度、灸疗时间3个因素决定,故而,在单位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艾灸效率,就得在前面两个因素上下功夫。换句话说,要想尽快看到效果,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累积最多的灸量。

如何快速积累灸量呢?

其实,在艾灸时,只要做到以下4点,就可以快速积累灸量,“时”半功倍。

心神合一

有经验的灸友大多有这样的体会:在施灸过程中,三心二意地艾灸与聚精会神地艾灸,效果绝对千差万别!

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后者多了一个“神”,投入了心神之力!

艾灸的过程其实就是以火行气的过程,而在气的运行过程中,神无处不在,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心神变化的表现。就是说,艾灸时要“心神合一”,只有真正将心神之力渗透到施灸行为当中,身体才能较快地吸收足够的灸量,感受到灸感。

很多艾灸名家也告诫我们:百姓之灸在于火,医者之灸在于气,圣人之灸在于神。可见,三者的区别就在于对心神的调动程度有高有低!

根据我们的统计,起码7成人在艾灸时很难做到“心神合一”,多多少少会有所分散。所以,尽管有些亚健康的灸友隔三差五就做保健灸,但身体改善的迹象却不甚明显,原因就在于艾灸时心神耗散过多,让艾灸效果打了折扣。

故而,快速积累灸量的第1点就在于:心神合一。

专人艾灸

此前,曾跟一位灸友交流过,这位灸友是手持艾条的忠实拥趸,一直都用手持艾条艾灸。正因为此,所以在艾灸背部一些穴位时,她本人无法操作,便请老公帮忙。但是,几番艾灸下来,效果很不理想,原因何在?一句话:老公水平太差!一会儿离得过远,皮肤根本感觉不到艾热,一会儿离得过近,皮肤被灼得通红,弄得她十分烦躁。后来,再遇到自己无法艾灸的穴位,她干脆去养生馆,请专业技师帮助艾灸,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结果很快就能体会到灸感。

所以,施灸者水平的优劣,直接决定是否能够提供稳定的艾热,进而影响灸量的吸收。如果像上文案例这样,受灸者被灸得烦躁不堪,乱了心神,何谈吸收灸量呢?

故而,快速积累灸量的第2点就在于:专人艾灸。(尤其是刚接触艾灸的新灸友,可以多去养生馆学习,跟里面的专业技师多交流。)

疏通腹部

中医认为,腹部乃“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故而,腹部可以通调全身气血。一些姐妹有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宫寒不孕等毛病,追究下来,可以发现,她们多半腹部不通。

那么,为什么腹部可以通调全身气血呢?因为,腹部藏着两个“海”:一是肠胃,二是冲脉。

《黄帝内经》曰“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从“川”和“海”的关系来看,六经与肠胃关系密切,六经的疾病可以引导到肠胃中来,再通过下法,驱邪外出,使病得解。

《黄帝内经》还指出“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认为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其中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

也就是说,腹部是肠胃和冲脉这两个“海”的位置所在地。所以,在艾灸前,如果能先按摩疏通腹部,就有助于这两个“海”在通调全身气血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受灸者就可以更快地感受经脉之中气的运行,更好地吸收灸量。

故而,快速积累灸量的第3点就在于:疏通腹部。

多灸配合

这是快速积累灸量的重头戏。

多灸配合,说白了,就是多人同时给一位受灸者施灸。这有两点要求:一是,几位专业技师的水平要旗鼓相当,如果水平差距太大,相互之间很难配合默契;二是,配穴大有讲究。

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配穴,将临床上常用的几组双灸和三灸穴位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双灸组

1、双侧最常见于对称穴位同时施灸。

人体是左右对称的,很多穴位都是双穴,双穴同时艾灸,效果比一个一个艾灸要来得好。

比如,双灸肾俞,可以迅速调补肾气、强健脑脊、聪耳明目,对于男性遗精、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以及女性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效果很好。

再比如,双灸足三里,特别适合脾胃之气不足的中老年朋友,可以同时调补脾胃,升降气机,对于胃痛、胃胀、胃寒、呃逆等十分有效。

其他,比如双灸神门、太冲、丰隆等穴位,临床上也常常用到。

2、双灸也常见于任督二脉上的两个穴位同时施灸。

中医认为,如果一个人能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所以,在临床上,很多艾灸名家会将任督二脉的穴位搭配起来施灸。

比如:

身柱+脊中:身柱宣肺清热、止咳定喘,脊中有壮阳益气之功,同时艾灸可以肺脾同治,特别适合上焦中焦同时有需要的人群。
 
命门+关元:壮真火,补肾阳,特别适用于阳虚、虚寒的人群,尤其是肾虚型腰痛患者,若能同时艾灸此二穴,效果极佳。
 
膻中+中脘:气会膻中,膻中可以宽胸理气,中脘也有下气之功,人在生气后往往胃口不佳,此时可以同时艾灸此二穴,有助于理顺胃气,提振食欲。

三灸组

三灸组有几组常用穴位,每个人都要知道:

健脾和胃:中脘+足三里。中脘是胃经募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这两组穴位同时艾灸,比单用中脘或单用足三里的效果都要好。
 
补益肝胆:筋缩+阳陵泉。筋缩属督脉,在体主筋,可以平肝熄风、宁神镇痉;筋会阳陵泉,阳陵泉属胆经,肝胆互为表里。故而,同时施灸筋缩和阳陵泉,特别适用于肝胆不适的人群。
 
补肾固腰:命门+委中。命门是补肾要穴,腰为肾之府,故而可以同时强腰;“腰背委中求委中求”,腰背不适必灸委中。所以,补肾固腰建议同时施灸这两组穴位。

多灸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多灸,但是多灸的效果远非一般的艾灸所能匹敌。

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七灸”,就是七个人同时给一个人施灸——两人双灸太阳穴,一人灸膻中,两人双灸带脉,两人双灸足三里。据悉,受灸者艾灸过后,顿觉眼睛明亮、灵台清明、胸中开阔、四肢有力。如果单灸七个穴位,要在灸后立刻达到这样的效果,有难度。

也就是说,多灸配合可以起到1+1>2 的效果。这就好比在面对强敌时,所有人马一拥而上,同仇敌忾,自然可以速战速决。反之,单线作战,一直等待后援,战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故而,快速积累灸量的第4点就在于:多灸配合。

正值三九,天气严寒,有些灸友觉得艾灸时间过长,不太方便。那么,以上四个技巧,有没有给你一些提高艾灸效率的启发呢?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