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书>23: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你好呀!
今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小问题:你喜欢你的生命吗?
在人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我们并不会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就像是呼吸一样不需要有意识的控制,不需要去想喜欢不喜欢,毕竟它一直都在,而我一直都有。
但是当妈妈在想是不是要带一个小宝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应该好好想一想,我喜欢我的生命吗?我喜欢活着吗?如果我都不喜欢,我有什么理由让你没有选择权的到来与承受呢?
妈妈的答案是,我不能说我一直是喜欢的。就像我们在《雨季不再来》里面说的,年少的时间总有一段不知缘何的忧郁,自己的不如意会被放大。因为还没有见过天有多高远,地有多辽阔,世界有多少种可能,因为死亡的神秘,我觉得活着很辛苦,也没那么喜欢生命。
印象很深刻,有一次老师通知的征文比赛,只接受打印稿,那时候电脑很少,大家还都用五笔输入法,我的稿子要拿到但是我还不能自己去的比较远的街道找店面打印,大概需要好几块钱吧。你姥爷拒绝了,还发了一顿脾气,想到明天经过初筛的人只有我没办法交稿子,我在屋里哭了很久,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出去走到马路边,突然想要不然找一辆车撞上去吧。死了就不用挨骂了,我受够了每天三顿饭一样的坏脾气,而且我写了日记,如果我死了他是不是就会后悔了,还能赔一大笔钱,姥姥就可以不那么累了。
我都在蠢蠢欲动了,突然想到如果我没有撞死怎么办。那时候语文书里有一段《我与地坛》的课文,如果我残疾了,你姥姥会比史铁生的妈妈更可怜的。我停住了,第二天看着全年级过了初筛的同学像更小的时候刚刚有自动铅一样抖搂自己的打印作文,还记得一个同学说她知道作者的名字应该换一种字体,所以她换了楷体,真难得一切还有历历在目。那天或许过的很慢,或许过的很快,但是之后每次你姥爷发脾气 ,我都会冒出一个想法,我如果去死了,是不是就不会骂了。
那是妈妈想起来觉得唯一不爱生命的时间,即使现在妈妈走出来很久很远,想起来依然能感觉到那时的情绪。生完你出院后的几天血虚总做噩梦,最频繁梦到的就是产床上的寒颤、姥爷的骂人声和担心你去看黄疸丢了。
所以妈妈一直与你说,世界很大,不要局限于自己此刻的生活,要相信改变大过于放弃。当年龄增长,当见过的事情变多,你会不再将一段时间的伤害看的重于生命。当你的能力变大,能做的事情变多,你会发现生命是自己的,不是用来与别人赌气的,所有的不好都可以从自己改变。
生命和时间最神奇的就是,所有曾经强烈的情绪,嫉妒、仇恨、恐惧等等最后都慢慢变成了理解,体谅,某一个时机之后带着你与曾经的自己和解。我要做一个可以体谅、可以沟通、情绪稳定的母亲,这样我曾经一路的期盼会成为你的润物细无声,细水长流。
妈妈的爷爷曾经的挣扎或许是让妈妈的爸爸活下去,姥爷的挣扎是让我和舅舅可以读书,我在努力地让你可以成长成你自己,一代一代,我们不必走过自己的伤害,也是生命的昂扬与韧性。
除了那段时间,妈妈可以说非常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越来越多地了解生命,了解自己,就越来越多的感激时间。这种思考与变化,妈妈非常喜欢今天与你推荐的这本书《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的作者周国平的思考与总结。今天的书现在才引出来,一引出来就暴露了,妈妈又抄袭了人家的标题。
作者认为人生有三重觉醒,所谓觉醒就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一直被遮盖后的点亮。首先,是生命。我们常常会忽视我们已经有的东西有多么的珍贵。直到开始失去或者看到触目惊心的故事才惊醒自己的幸福。
幼年的我们总是觉得生命还有那么长,每年都很慢,父母简直像比我们大了一个世纪;
少年的我们突然发现游戏很好玩,抽烟、打架、烫头很酷,中考的娃看着高考的娃觉得简直是天堑;
青年的我们就算知道学分绩、社团与睡觉不可得兼,多数选择的也是刷夜,很多时候衡量的标准不是什么更重要,而是什么更普及或者什么更紧急。
那些更多是无意识的体会,直到我们有意识的思考什么更重要,知道人生有舍才有得,更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自己的成长,多过于自己的成就,大概就是“生命的觉醒”。所以妈妈认为这是价值观的觉醒。
对于妈妈而言,这大概发生在工作之后两三年。妈妈反思其实是我们在上大学之前生活是单一的,方向是明确的,所以其实我们几乎不用去思考与选择。但是上大学后世界一下子敞开,出现了太多对于我们而言“很好的”机会,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更多的占去,都不舍得放弃。直到我们认识到身体有限、精力有限,只能做小小的选择,我们才会去比较,在比较中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有的人选择了事业,有的是选择了健康,有的人选择了娱乐至死。只要不伤害,妈妈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也有需要承担选择的代价的义务。
所以妈妈希望做的就是,在你更早和更小的时候,引导你看更大的世界,让你更早的明白生命有限,选择很必要,我们的人生是在做减法。更希望如之前我们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一样,你能比妈妈更早觉醒“生命”、“健康”的重要。
作者认为第二重是“自我的觉醒”,认为这体现在自己的人生态度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的事业选择可以自己做主,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
妈妈认为这是人生观的觉醒,你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
妈妈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不同而平等。正因为不同,又有不一样的人生境遇、阅读史,所以每个人喜欢的、擅长的、脾气秉性、为人做事的态度都各有不同,于人生也会有不同的使命感。
所以你可以去做任何事,只要是经过你的思考和选择,是你内心的声音,我或许没办法了解,但是会支持,不必怕难、不必怕苦、不必怕孤单,一生很长,足够做自己。
作者认为灵魂的觉醒或自智慧或自信仰。其实如果你有兴趣去了解很多信仰本身的原义与经典,就会发现那也是于世、于人的大智慧,殊途同归。
不知道你看到妈妈与你分享的爱因斯坦先生的《我的世界观》了吗?其中关于信仰的分析妈妈印象深刻。他认为科学家也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仰宇宙自有规律,人亦可以认知,于是愿意为这种信仰奉献毕生的努力。
所以宗教亦是信仰,科学亦是信仰。信仰是穷极每个人的智慧向这个世界找“解”的探索。所以妈妈认为这最后一重是世界观的觉醒。你在认识这个世界,却更是在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外视点”观察与认识自己。
妈妈特别喜欢作者在这段分析中的一段话:
第一,人生的中心会向内生转化,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重视精神生活。
第二,你会和你的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具有超脱的心态,在精神上尽量不受无常的人间祸福的支配。在相反情况下,精神性自我不觉醒,人第一会沉湎于肉体生活,第二会受肉体生活支配,苦海无边。人生在世,必有一个超越的立足点,正是信仰与智慧。
所以回到今天的主题,妈妈爱着生命,而且是越活越喜欢岁月与自己。所以愿将这世界带给你,希望你也热爱生命,也希望世界因为我们可以更美好一点。
妈妈希望你可以了解,生命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别太忙着活着,多与生命沟通一点,而妈妈也确实蛮喜欢周国平先生的这本散文集,《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送给你。